孩子膽小怕生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些事情!

最近很多寶媽和我說,

自家娃很認生,

在家簡直就是混世魔王,

吵吵鬧鬧雞飛狗跳。

說話簡直就是滔滔不絕,

停也停不下來。

可是一旦走出家門

立馬慫成球。

不肯叫人,

見人就躲,

寶媽瞬間淪為娃的

“擋箭牌”。

這是很多寶媽的生活裡,

司空見慣的現象了。

孩子膽小怕生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些事情!

對於年齡小的娃來說,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在心理學上叫做“陌生人焦慮。”這種焦慮一般在娃6-7個月的時候出現,1歲左右比較明顯,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會逐漸消失,但也可能有所反覆。

年齡大一點的娃,由於不擅長社交,性格內向害羞,也會比較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家裡都是熟悉的人很容易放得開,但是一出家門就都有可能變成了“啞巴”。

先來看看大家的故事:

孩子膽小怕生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些事情!

孩子膽小怕生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些事情!

孩子膽小怕生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些事情!

其實娃怕生的原因特別簡單:他們害怕的,其實是未知。

當娃看到熟悉的人,知道和這些人相處會有怎樣的體驗,所以高興;就像面對家裡人,娃熟悉我們的一顰一笑,就連生氣也都在他們的掌控中,在家裡當然會活潑自如。

可是面對陌生人,娃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對待自己,當然會焦慮和害怕。

孩子膽小怕生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些事情!

這一點,不管是外向的娃還是內向的娃,都一樣。

只是性格比較活潑的娃,可能適應的過程更加快,而內向的娃本來就是安靜內斂的性格,對於社交不是太感興趣,學得自然就比較慢。

而且,寶媽們不要忘了,成年人之所以可以克服畏懼的情緒和其他人自如的交談,是因為我們擁有比娃多得多的人生經驗 ,能從其中學習。

但是娃的人生經驗基本為0,他們不會大人的相處之道,我們也不能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能說會道,善於社交。

在娃的性格形成初期,害羞不願說話是非常正常的。

我一直在自己的文章裡強調,娃的生活經驗太少,遇到事情其實是不知道該怎麼反應的,這樣的話就會條件反射地遵從本能。

那麼,遇到陌生人的本能是什麼呢?逃避、畏縮、害怕。

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試過蹲下來,用娃的眼光看其他成年人。其實會有一種“龐然大物”的感覺,這也是娃會畏畏縮縮的原因之一,“大”的第一印象已經形成了。

所以,我們要時時換位思考,有娃不熟悉的人來寒暄時,寶媽寶爸最好是全程陪在娃的身邊,幫助他們社交。

人在有所依靠的時候,通常會敢於嘗試,突破自己。

如果娃覺得自己沒有後盾,那麼就會畏縮起來,封閉自己。

有的寶媽面對娃不願叫人,不和其他人說話的情況,會著急地催促。

孩子膽小怕生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些事情!

但往往,越催促,娃就越不會這麼做。

因為催促不會讓人感到安全,反而會在急迫的語氣督促下,下意識地退縮。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不要被尷尬的氣氛,和著急掙回面子的情緒控制住。

我們要明確一點,當我們給其他人介紹自家娃的時候,是因為覺得驕傲自豪,而不是為了吹噓他們的嘴有多甜或者是有多會社交。

明確了觀念之後,我們會發現自己不會再焦急催促娃。

如果娃表現得很畏縮,寶媽們可以走到娃身邊,給他們一定的安全感。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影響卻非常的深遠。這代表著我們是娃堅實的後盾。

接下來,我們可以很高興地對娃介紹不熟悉的人。最好是面帶笑容哦,因為這代表著我們是在用友好的態度對待這位不熟悉的人。

這是在用自己來給娃作示範,這個人可以用友好的態度來對待。

如果娃顯得很不安,我們可以抱起他,

娃感覺好一點之後,我們可以慢慢帶著娃靠近,

如果娃不反對,就讓朋友擁抱一下娃;如果娃不願意,那麼就打聲招呼就好了哦。

慢慢的,娃熟悉之後,就會好多了。

我知道這些行為看起來很簡單很微不足道,但對娃來說,這都不是毫無意義的行為。

除了父母,娃對陌生人的反應,其實還取決於對方的行為。

如果陌生人在與娃見面時,能讓娃佔據主動地位並且讓娃來主導他們之間的互動,那麼在娃的眼裡,這個人就是友好容易相處的;

這個是我自己的經驗。我去閨蜜小C家做客的時候,她的女兒生生就很怕我,在一旁悄悄地窺視著卻也不敢開口叫人,不敢接近我身邊。

我的做法是,我不看生生,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不主動接近她。娃都有好奇心,看到對方沒有威脅,便會想接近看看,我們只要等待他們主動來接觸我們就可以了。

如果陌生人冒失地和娃親近,就有可能引起他們的恐慌感。

我們其實可以在家裡多和娃一起練習,出門怎樣和陌生人接觸,自己怎樣說話怎樣表達,練習多了娃在遇到相同的情景時,自然就會想起怎麼做。

一旦娃發現自己擅長表達了,自然也願意和其他人交流。

我最喜歡的一位人類學家曾說過:

“人類生活方式的千般風情和絢麗多姿使我產生了無比的驚訝和難抑的好奇,在各類廣泛的習俗中我明白了人類仍然具有未被開發的潛能,在意義和規則的柔韌和無常中發現了我們自己生活方式的任意性。”

小時候的經歷,能夠左右娃長大之後的格局。

這是個很微妙的東西,它需要日復一日地積累,才能在某一刻靈光一現,讓人驚覺它的價值。

我一直都相信,我們在娃小時候灌輸進去的東西,經驗也好、經歷也好、人生道理也好,

都會在娃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在某一刻有它的用處。

鍛鍊娃的膽量,改變怕生的性格也是這樣,需要讓我們的人生經驗和娃慢慢磨合,陪伴著娃去改變。帶娃去不同的場合,讓他們參與我們的生活,多見見不同的人,是很有用的方法。

所謂見多識廣,正是如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