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用簡寫、略寫之字註解卦爻辭

1、

原:

比卦

“原筮,元永貞,無咎。”為例;

2、

言:

需卦

“有言,終吉”、

師卦

“利執言”、

漸卦

“有言,無咎”為例;

3、

包:

泰卦

“包荒”、

否卦

“包羞”、

姤卦

“包有魚;以杞包瓜,含章。”為例。

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用簡寫、略寫之字註解卦爻辭

漢字的發展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文(籀篆)、小篆文、隸書、楷書的過程,甲骨文、金文到篆文(大小篆)發展的過程是漢字細分化(一字變多字)、字形趨繁化的過程。

甲骨文、金文時期,文字主要是記載與占卜、天子、國君等貴族相關的內容,這一時期的文字未有普及化,僅限定在小範圍內的人使用及閱讀,且書寫是採用刻字的方式。

由於甲骨文、金文的使用者限定在特定的圈子、小範圍內,採用在龜甲、青銅器、竹簡、木簡上刻字的方式書寫,故在刻寫一些字形相對繁雜的字時,刻寫者、使用者、閱讀者會有一些約定成俗的漢字的簡寫、略寫方式,類似現今快速書寫時,一些漢字的簡、略寫。

下面進行舉例說明:

1

、原:以比卦“原筮,元永貞,無咎。”為例:

原筮

”中“

”現今一般都解釋為“

原來

”或“

再次

”,此“

”的字義源自源泉的“

”。《

周易

》戰國楚竹簡本出世後,將這一解釋推翻,“

原筮

”之“

”不可能是“

原來

”或“

再次

”之義,因“

戰國楚竹簡本

”中寫作“

備筮

”,而“

”是“

”[yuán]的簡、略寫法。

現今的“

”有兩個字義來源:

其一為源泉之“原”

,《說文解字》“原,水泉本也。”。

其二為高原之“原”

,本字是“

”。《說文解字》“

,高平之野,人所登。”

這兩個字(原、邍)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形、字義,秦漢時期混淆,都寫作“原”。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其二為高原之“原”:

本字是“

”,秦漢時期混淆,寫作“

”。

《說文解字》“

,高平之野,人所登;從辵、備、錄。”;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認為“

,當作從辵,從略省,從彔。略者,土地可經略也。

是略的省寫”。

尚書

》、《

詩經

》、《

國語

》中的“

”一般都作“高原”義。《

尚書·夏書·禹貢

》“

原隰

厎績,至於豬野。”(

:高平之地;

:低溼之地);《

國語·周語·召公諫厲王止謗

》“猶其

原隰

之有衍沃也”;《

詩經

》中的“皇皇者華、常棣、信南山、黍苗、公劉”等詩歌中也都有“

原隰

”之句。

《說文解字》沒有做出說明“

”字為何如此寫法。我們先看一下“

”的甲骨文、金文寫法:

”金文、篆文的左面是“

” (chuò,即今文的辶),表示“行走”之意。

從彳從止,在古文字中“

”是道路、街道的象形,“止”是人腳的象形,“

”字會意為:人行走在道路、街道上。在“

”中“

”可理解為“有方便人行走的道路,其通往高處的平坦之地”。

這樣一解析,我們就可以瞭解到“

”的字義為:平整、平坦之地地處野豬橫行的高山之上,山下有道路可通行,可使人前往此處。(

我本人的釋義,歡迎斧正。

那“

原筮

”(備筮

邍筮)究竟為何義?有研究戰國楚竹簡《

周易

》的學者將其註解為“登於野外高處檢視地形地貌,並卜筮之,視其吉凶,以確定是否於此處建都。”,依據的是清-尚秉和《

周易尚氏學

》中“

原筮

”解為“

筮於兆域

”,尚秉和依據的是《

儀禮·士喪禮

》中的內容。

對於上述解釋,本人也不認可,我認為“

原筮

”講的是中國幾千年以來的“

郊天

”之禮。

祭天台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是高山上的平坦之地、高處;“

”是占卜、筮問;“

邍筮

”在高處

占筮

,以測吉凶;就是在高平處占筮問天,求吉、祈求萬事大吉;類似現今北京天壇的祈年殿,明清皇帝在此祈求上天,求天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天下大吉。

北京天壇——祈年殿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原筮

”這其實是一種祭祀儀式,這是西周時期、由周朝延續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郊祀(或稱:郊祭、郊天、祭天)之禮,高原之地其實是“

天壇

”借鑑的雛形。上天、天帝居於高天之上;於高處

占筮

能顯其敬意和心誠,能拉近與天、天帝的距離,更能體悟到天、天帝的旨意。

原筮

是西周時期周人的

郊天之禮

。郊天之禮是西周最為隆重的祭典。

“郊天”是在郊外祭拜天帝的簡稱。天子受命於天,上天是周天子王權合法性的來源,因此對天(天帝)的祭禮是相當隆重的,且只有天子才可以“祭天”。

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皇家祭天台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史記·封禪書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自禹興而修社祀,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

郊祭之禮:天子祭天,諸侯祭土。

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

》“魯郊何以非禮?天子祭天,諸侯祭土。”;“

祭天

”是天子的職責,諸侯只能夠“

祭土

”(祭地),不可“祭天”。

西周時期行郊天禮是否築壇?這是個有爭議的問題。西漢以後有築壇之例,如文獻記載最早有漢文帝於渭陽築五帝壇,後有漢武帝於長安東南郊築太一罈(皆見《

史記·封禪書

》)。周秦時期是否有壇,因史無明文,已不可確考,但2016年發現的

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

(陝西省鳳翔縣城西)證實,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祭天是有設壇的。

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皇家祭天台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史記·封禪書

》“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雲。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講說

雍地

的祭祀傳統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一直到西周晚期在此還有郊祭活動舉行。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在其都城——

雍城

郊外先後在雍地建立了包括鄜畤、密畤、吳陽上畤、吳陽下畤的雍五畤祭祀系統,使雍地不但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而且成為國家最高等級的祭祀聖地。

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

是首次在雍城郊外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性質較為明確、持續時間最長的秦漢“皇家祭天台”。

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皇家祭天台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關於西周時期行郊天禮的處所問題,所能確定的是,周人郊天,必在地勢較高處。《

詩經·周頌·天作

》“

天作高山

,大王荒之”。

北京天壇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山海經

》中談到“帝”的地方很多,僅見於《西山經》的“西次三山”、《中山經》的“中次七山”和“中次十一山”的,就有十六處之多。這些“

”(

天帝

)常來常往的地方,都是地處高山、高原之所。如“西次三山”中記載“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

之下都,神陸吾司之。”所述為崑崙山附近,大約當今青海高原,因地勢崇高,故稱作“帝之下都”。

北京天壇——圜丘壇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天帝

)既喜遊於高山、高原、高地之所,故周人即於高地之處祭之。

北京天壇——圜丘壇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西周時期的郊天禮,是祭天的最高祀典,一定要擇地勢較高處祭之。這便是卦辭中的“原筮”。這也是封建時期皇帝要到泰山進行“封禪”的原因;也是北京的天壇建於南郊高地,地壇建於北郊窪地的原因。

北京天壇——圜丘壇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PS:

史記·封禪書

》“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雲。”

北京地壇——方澤壇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漢書·志·郊祀志·上

》“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雲。”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明-嘉靖皇帝建天壇、地壇時,大臣建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

丘圜而高,以象天也

。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

丘方而下,以象地也

。”)

封禪,是古代統治者舉行的一種祭祀天地的禮儀。封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築壇祭天),禪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

泰山封禪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稱

;在泰山下的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闢場祭地,報地之功,稱

泰山封禪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史記·封禪書

》“詩云紂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爰周德之洽維成王,成王之封禪則近之矣。”

西漢-劉向《

五經通義

》“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表示皇帝受王命於天,向天告太平,對佑護之功表示答謝,當然更要報告皇帝的政績如何顯赫。

東漢-班固《

白虎通義

》“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梁父之基,廣厚也;刻石紀號者,著己之功績以自效也。

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

,故

增泰山之高以報天,附梁父之阯以報地

,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於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

唐-張守節《

史記正義

》“此

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

,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泰山封禪

比卦“原筮”為例,談現今《周易》註釋中的問題:五、不知古字之簡寫、略寫

原筮,元永貞,無咎。

” 講的是“

郊祭

”大吉,要一直、永遠的虔誠的舉行下去(

:大吉);

天子受命於天

,“

”是周王王權的合法性的來源,且只有

天子才可以“祭天”

;如果周王倦怠“

郊祭

”或對“

郊祭

”不聞不問或不舉行“

郊祭

”,便會被“

天命

”所棄,失去統治天下的“

天命

”,意味著周王王權統治的合法性受到質疑。《

尚書·周書·牧誓

》中周武王為商紂王所開列的罪狀共四條,其中一條便是“不祭祀祖宗和上帝”,原文為“

昏棄厥肆祀,弗答

。”。

故“

原筮

”為“

”(大吉)需要“

永貞

”,如此便會“

無咎

”。《

左傳·成公十三年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

禮記·曲禮·下

》“國君死社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