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何意?有沒有道理?漲知識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玉文化”,我國也被稱為“玉石之國”,古人使用玉石,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周朝的《詩經》中,就曾記載:“何以贈之,環瑰玉佩”,春秋時期,佩玉蔚然成風,有著“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無德,故不佩玉”等說法。

俗話:“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何意?有沒有道理?漲知識了

玉既細膩,又堅硬,玉有軟玉和硬玉之分,例如羊脂白玉、和田玉等傳統玉石,為軟玉,而硬玉則屬於翡翠的範疇,古往今來,出現了許多與“玉”有關的典故,例如上古的女媧補天、春秋的蕭史弄玉、戰國的完璧歸趙、秦漢的傳國玉璽、宋朝的子罕辭玉等等。

當然,也衍生出許許多多與玉有關的俗語,例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化干戈為玉帛”、“玉不琢,不成器”等等,而今天要講的這句有關“玉”的俗話,在坊間傳唱了很多年,為——“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有麼有道理呢?

俗話:“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何意?有沒有道理?漲知識了

這句俗話的前半句,並不難理解,所謂的“人養玉”,指的便是人佩戴玉,在佩戴的過程中,玉會磕磕碰碰,玉會與人的肌膚接觸,玉的表面會變得更加細膩,“三”是個概數,指的是玉被佩戴多年,便會發生改變。

這句俗話的重點,在於如何理解“玉養人一生”,玉怎麼養人呢?對於這個問題,坊間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俗話:“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何意?有沒有道理?漲知識了

1、在人們眼中,認為玉具有靈氣,認為它是天地精華、陰陽二氣所生,在古代,玉被認為是人與上天交流的資訊媒介。而早在西漢時期,玉就被製作成各種形狀的,用來“辟邪厭勝”的法器,因此,玉被認為能夠辟邪、抵禦邪氣和濁氣,被認為能夠保平安吉祥。

除此之外,在古籍《本草綱目》、《神農本草》中,都有關於“玉”的記載,認為佩戴玉能夠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例如《本草綱目》中這樣描寫佩戴玉的作用:“除中熱,解煩懣,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

俗話:“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何意?有沒有道理?漲知識了

2、千種瑪瑙萬種玉,俗話還說:“黃金有價玉無價”,而“玉養人”的核心精神,是玉被富裕了高貴的品性,也就是“君子比德於玉”,人們常聽到“玉有五德”,為哪五德呢?

玉有“五德”,主要記載於古籍《說文解字》和《五經通義》,都包括“仁、智、義”三德,既仁為“銳而不害、潤澤以溫”、智為“溫潤而澤、其聲舒揚,專以遠聞”、義為“抑而不撓,勰理自外,可以知中”

另外兩德,在《說文解字》中為“勇”和“潔”,在《五經通義》中,則為“信”和“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