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被盜版,蘇軾、朱熹也很無奈

書被盜版,蘇軾、朱熹也很無奈

宋刻本《東都事略》版權頁

收藏於臺北市立圖書館

“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覆板。”這一方只有16個字的牌記便是中國書籍出版史上最早的版權宣示,彌足珍貴。這方牌記來自宋版書——《東都事略》。該書是一部紀傳體的北宋史。此書最早的印本為南宋光宗紹熙年間四川眉山的雕版印本,紙如瑩玉,字大如錢,點墨如漆。

雕版印刷術在唐代開始推廣,相應地,盜版活動在唐代也開始出現。文宗時期的東川節度使馮宿在任職期間,曾給皇帝上表請奏:“準敕禁斷印歷日版。劍南兩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歷日鬻於市。每歲司天臺未奏頒下新曆,其印歷已滿天下……”因為唐代的歷書都是由欽天監逐年釋出的,但是隨著印刷術在民間的推廣,官方還沒釋出,盜版曆書已經在泛濫了。朝廷對此事也很重視,立刻下令禁燬緝拿盜版。

書被盜版,蘇軾、朱熹也很無奈

宋代出版業發達,所以盜版現象就更嚴重了。尤其是蘇軾這樣的文壇超級偶像,更為盜版的事情感到頭疼。蘇軾曾給朋友陳傳道寫信說:“某方病市人逐利,好刊某拙文,欲毀其板,矧欲更令人刊耶!……今所示者,不唯有脫誤,其間亦有他人文也。”書被盜版,粗製濫造,脫字漏字,還把其他人的文字摻雜進來,氣得蘇軾恨不得親自去毀版。

更有甚者,連政府公務員用書都敢盜版。北宋慶曆年間杭州曾經出過一個案子,有一個官員居然把刑法全書《刑統律疏》改了個名,叫《金科正義》,然後偷偷刻版售賣。

還曾有盜版書商把主意打到了“聖人”朱熹頭上。朱熹曾經寫過一本《論孟解》,結果被建陽書商盜了版。朱熹特別鬱悶,給朋友寫信說:“《論孟解》乃為建陽眾人不相關白而輒刊行,方此追毀,然聞鬻書者已持其本四出矣。”語氣裡充滿了深深的無奈。好在宋代官府在版權保護方面頗有作為,很快捉住了建陽的盜版商,毀掉了盜版,之後官方規定只許朱家自己翻印刻版。

宋代就有了官府備案,禁止翻刻的事例,對盜版的打擊相當給力。羅璧《識遺》一書說:“宋興,治平以前,猶禁擅鐫,必須申請國子監……”沒有經過申請而“擅鐫”,就是私自刻版或盜版,是要被依法處理的。而且,除國子監刻印的一般經書之外,“新刊行文字”必須先將副本呈送官府看樣。這一方面是進行內容審查,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有人以刻新書為名,行盜版之實。除了官府幹涉,書商也有保護自己出版物的措施。他們把自己的出版物向政府備案,以示合法地位,他人無權翻刻。

印在《東都事略》中的16個字牌記也證明了:中國是印刷出版起源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施行版權保護的國家。

選自李英《影響世界的100個印刷故事》大象出版社2022年3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