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哈爾濱管控依然很嚴,還是要堅持宅家啊!話說此次遠行,不經意間,旅途中曾去過泉州的清源山和承天寺,承天寺設有弘一大師化身處碑,泉州清源山彌陀巖建有弘一大師舍利塔,返程時轉機天津,在天津還有幸去了李叔同故居紀念館。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天津是個很有意思的城市,跟北京相比,房價令人陡生好感。今天要參觀的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是在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與濱海道交口處李叔同故居原址上重建的。總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分為園林景觀和故居兩部分。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重點復原的景觀有桐達錢莊、佛堂、起居室、洋書房、中書房、意園及部分匾額、楹聯。園林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由太湖石假山、池塘、長亭及弘一大師紀念亭組成。陳列展覽由室內外復原、李叔同生平圖片展、李叔同生平石刻與書法篆刻仿刻室外展區,以及戶外藝術營造展覽等五個部分組成。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李叔同(弘一大師),1880年10月23日出生於天津,1942年10月13日圓寂於福建泉州,享年63歲。今天我們去看看第一展室,第一展室圍繞李叔同1880年出生——1918年出家前的生平事蹟。作為中國近代文化大師和佛學大師,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李叔同(弘一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不由得心生敬意。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讓我們來膜拜一下弘一法師輝煌的人生中眾多領域的第一吧。他是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的主要創始人,中國話劇的奠基者;是中國最早介紹西洋畫知識的人,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人;是向中國引入西方音樂的先驅,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誌》的獨立編輯和出版者,中國第一首多聲部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國內最早使用五線譜作曲者之一,由他填詞的歌曲《送別》至今廣為傳唱,經久不衰。他的書畫和詩詞等藝術成就卓越非凡;書法“樸拙圓滿,渾若天成”;篆刻藝術獨樹一幟,並親手建立了著名的治印團體“樂石社”。他以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吳夢非等一批享負盛名的畫家、音樂家。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早在1906年,李叔同與留日學生曾孝谷等人在日本正式成立了藝術團體“春柳社”,這是中國的第一個話劇團體。此話劇團體在燈光、佈景、造型、服飾等方面開風氣之先,《茶花女》是“春柳社”成立後公演的第一個劇目。日本劇評家松居松翁曾撰文:“中國的演員,使我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當他在日本時,雖僅僅是一位留學生,但他組織的春柳社劇團,在樂座上演《茶花女》一劇,實在非常好。不,與其說這個劇團好,寧可說這位飾茶花女的李君演得非常好……尤其是李君的優雅婉麗,決非日本的俳優所能比擬…他為中國新劇燃放了最初的烽火”。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最想不到的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經典歌曲《送別》,你一定知道吧?“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如此熟悉的旋律,連我這樂盲都能哼唱幾句。1915年,當時在杭州第一師範學校擔任音樂課教員期間,填詞創作了這首被後世廣為傳唱的《送別》,100多年來,這熟悉的旋律一直縈繞在我們的耳畔。他作詞作曲的三部合唱《春遊》,是中國近代歌曲創作史上最早的一首多聲部聲樂作品。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送別》的曲調是美國通俗作曲家約翰·P·奧德威的《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運用中國古詩創作手法,重新填詞創作的一首學堂樂歌的代表作,這首歌成了大家瞭解李叔同的視窗。大家在這首歌中都能體味到《送別》的淡淡離愁,歌詞傳遞著濃重的人生空幻感,蘊藏著出世頓悟的暗示。此外,歌曲是對中國古典送別詩的繼承: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熟悉的意境。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李叔同少年時期就非常喜歡京劇。1904年,在上海參加了京劇《八蜡廟》、《白水灘》的演出,左圖為李叔同在上海票演京劇,扮演黃天霸的劇照。右圖為李叔同在上海票演京劇,扮演褚彪的劇照。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39歲”是李叔同的人生節點。在此之前,李叔同在中國近代文化藝術領域叱詫風雲,聞名遐邇;39歲之後,李叔同皈依佛門,法名演音,號弘一。從此,李叔同雲遊四海24年,苦心修行,以其振興斷送近千年的南山律宗之功,被佛學界譽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