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芬:客家山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課題“客家山歌在東南亞華人中的傳播研究”專案編號:18YJA760002成果之一)

陳菊芬:客家山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之下,要結合時代發展背景,對客家山歌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著力解決目前客家山歌文化所面臨的困境。圖為小學生演唱客家山歌。(資料圖片)

提 要

客家山歌作為一種鄉土情結的代表,發源於百姓的生活,凝聚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品質。客家山歌代表了粵港澳地區富有藝術特色和時代精神特色的文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對於推動粵港澳文化繁榮發展有重要意義。在新的形勢下,要積極推動客家山歌傳承與變革齊頭並進,在繼承發揚過程中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一、客家山歌文化面臨的困境

以客家山歌文化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客家山歌文化也面臨著發展的困境。

1。客家山歌文化面臨著繼承的困境。客家音樂文化是我國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相比其他物質遺產具有特殊之處,文化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不像物質類的東西方便儲存,音樂文化只有經過人的傳播與發展才能得以傳承。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青年人很少會願意留在家鄉對傳統文化進行研究與傳承,這對傳統文化來講是一種巨大的衝擊;客家山歌文化因為其自身性質的特殊性,不能以物質的方式進行儲存,只能透過人去傳承,這樣就造成了客家山歌的繼承困境。

2。客家山歌文化目前面臨傳播的困境。隨著我國進入新媒體時代,傳播方式變得多樣化。但是客家山歌文化的傳播方式仍然是透過“口傳心授”的方式進行傳播,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口口相傳”。在大眾媒體發展的時代,年輕人接受文化的方式多借助於新的傳播方式,這就使得客家山歌文化的傳播受到了阻礙。並且,客家山歌文化發源地通常以山區居多,由於交通不便加之山歌文化只能依靠“口授心傳”,造成了傳播路徑的堵塞。

3。客家山歌文化缺乏創新性。客家山歌是我國著名的民歌之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客家山歌的創作素材是以勞動人民生活為基礎的,反映勞動者的理想和願望。但也要看到,山歌文化的創新受到了山歌文化內部固有的侷限性制約,使山歌文化的創新變得更為困難。

二、客家山歌文化困境解決路徑

客家山歌作為一種嶺南文化的特色產物,不應僅在坊間作為一種消遣娛樂的方式,更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發揮它的文化作用,為多元文化交流作出貢獻。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之下,要結合時代發展背景,對客家山歌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著力解決目前客家山歌文化所面臨的困境。

(一)山歌內容的傳承與變革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地區,擔負了國際化融合的重要責任,在這一節點上,客家山歌可以作為大灣區特色走出國門,承擔東南亞民俗文化交流的重任。自宋代之後,客家人“過番”下南洋走出國門的活動就日益頻繁,直至晚清開啟封禁,出現了大批的海外華僑。客家山歌在這些人心中,就是自己故土情懷的寄託,其本質上就有聯結海內外華人情誼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我們也應發動客家山歌的傳承者們,尤其是專業的學者和老師,以專業知識技能為支撐,譜寫新時代新題材的客家山歌,以“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為契機,將中華文化更好地推廣到國際平臺。

(二)山歌唱法的傳承與變革

傳統的山歌往往產生於鄉間田野,是人民漁樵耕種時創造出的,用以自娛自樂,“漁人與樵子,唱徹百蠻天”,這樣的山歌唱出來往往缺乏修飾,是以最單純的嗓音來表達的。這樣的音樂雖然顯得情真意切,但缺乏藝術上的表現力,搬到現代舞臺上之後往往顯得蒼白,也會使演唱者覺得聲帶不適。山歌唱法的繼承重點在於如何保有其本質的“野”味,或者說土味。而現在,人們更喜歡輕鬆愉快的曲風和節奏性強的旋律,所以山歌能否重新煥發生機與其是否符合大眾的口味是緊密相關的。

(三)文化政策的保障與高校科研投入

對於客家山歌的傳承與發揚,單靠民間的力量是有限的,政府透過綱領性的檔案加強引導,自上而下地推動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發揮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支援弘揚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彰顯獨特文化魅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客家山歌的傳承與推廣中,政策是保障,高校是生力軍。粵港澳地區的高校具有地緣優勢,政府可以增加科研投入,設立相關課題給粵港澳地區的高校,發動研究人員廣泛參與田野調查,實地考察客家山歌的現狀,分析大眾對客家山歌的接納程度和期望。在高校,開展客家山歌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團,用豐富多彩的推廣活動提高學生的接納度,再以學生為媒介向社會進行推廣。政府、高校乃至社會群體也可以設立客家山歌的比賽,透過獎勵機制吸引熱愛客家山歌的人參與,並透過媒體轉播的形式擴大影響,讓大眾瞭解客家山歌,瞭解客家文化。

(四)新技術視角下的傳播路徑分析

隨著手機App如抖音、騰訊微視等短影片平臺的發展,傳統的電視和紙媒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消遣娛樂和獲取資訊的第二平臺。傳統山歌文化的傳承需要藉助新媒體,比如透過酷我音樂等新媒體,客家山歌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新媒體平臺提高知名度和大眾接納度,另一方面可以宣傳以山歌為主題的客家文化、嶺南文化。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也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流量,例如在火山小影片中,某主播的二泉映月作品就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五)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契機實現客家山歌文化的傳承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化經貿交流大平臺,是國際創新中心,其優質的生活氛圍必定少不了優秀文化的薰陶。透過這個平臺,可以集結海內外華人華僑的智慧與才幹,不僅可以吸納外來的先進文化經驗,提升客家山歌文化的競爭力,更能凝聚客家文化的精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國工匠精神走向世界。大灣區的建設勢必會推動當地旅遊產業的迅猛發展,在進行客家山歌的傳承與發展時,一些地區可以憑藉優渥的地理環境、便捷的交通條件和招商引資的契機,把客家山歌文化充分融入到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之中,促進兩者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客家山歌文化的過程中,要對其文化內涵進行充分的挖掘,找到客家山歌文化與民族起源、發展以及歷史變遷之間的關係,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旅遊熱點地區進行推廣,拉動遊客一同參與到表演中來,還可以製成音像光碟售賣,提升客家山歌文化發展的活力。

客家山歌作為一種鄉土情結的代表,發源於百姓的生活,凝聚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品質。客家山歌代表了粵港澳地區富有藝術特色和時代精神特色的文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對於推動粵港澳文化繁榮發展有重要意義。在新的形勢下,要積極推動客家山歌傳承與變革齊頭並進,在繼承發揚過程中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來源:深圳特區報)

陳菊芬:客家山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陳菊芬(菊子)

,中國青年歌唱家,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教授,“新客家山歌代言人”;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臺《中國好山歌》主持人;廣東廣播電視臺大型紀錄片《千年客韻——中華客家山歌》總編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