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品|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神品 | 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王寵行草書《致尊師書札》,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的雅宜山人書札共兩頁,每頁縱22。7釐米、橫12。2釐米,鈐“韡韡齋”朱文印、“雲谷”朱白文方印、“曾藏丁輔之處”朱文長方印。

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追求細膩精緻、豐富多變的筆法,因而能流動暢達、格調高古。

【釋文】

殘歲日望歸舟,不知已還宅矣。丹陽風雪,想無妨動定,新春當益佳耳。承惠墨,多荷。《四六表類》因陳永夫借去,適未上城,當取來再奉也。聞元夕後復欲往都下,應得侍教,不多述。

門生王守王寵頓首拜尊師先生講下。

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為邑諸生,貢入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

王寵詩文書畫皆精。書法初學蔡羽,後規範晉唐,楷書師虞世南、智永;行書學王獻之,融會貫通。小楷尤精,簡遠空靈。其名與祝允明、文徵明並稱。何良俊《四友齋書論》評其書:“衡山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兼人品高曠,蓋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上。”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較多,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顧覆在評價王寵晚年行草《白雀寺詩》時說:“如懷素,穎圓鋒正。開卷時以其為枝山卷,末款識則雅宜也。得享長年,豈讓枝山獨擅名當世哉!”儘管後來王寵隨著書法審美趣味的變化,追求疏淡秀雅的書風,並想極力擺脫祝允明、李懷琳的影響,但一直到後期,其書法的“流宕”之氣亦未能盡除。試將其《七絕二首》和祝允明的書法做一比較即可發現,該作用筆大幅度提按,字間牽絲引帶、體勢變化多端,隱約保留有祝氏書法“流宕”的典型特徵。

王世貞稱讚王寵晚年書法“雖結體小疏而天骨爛然,姿態橫出,有威風千仞之勢”。可謂推崇有加。而王寵晚年書法作為流宕與疏淡的矛盾統一體,又何嘗不是其憤激與沖淡這一矛盾心境的外化呢?——現實人生與人格理想的分離與矛盾,使其內心雖有憤激,但又高蹈出塵,但在病痛和失敗的挫折下,他慢慢變得沖淡,成為一個溫和如玉、不激不厲的君子。然而,王寵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和他懷才不遇所流露出來的感慨與無奈,最終還是掩映在他矜持的文字中。他在《山中答湯子重書》中寫到:“山林之好,倍於儕輩,徜徉湖上,而忘返……頗耽文辭,登臨稍倦,則左圖右書,與古人晤語,縱不能解,片言會心,莞然獨笑,飢而食,飽而嬉,人生適意耳。須富貴何時,誠日夕私賀,恐後之不如今也,尚安望哉!”在憤激與沖淡中,王寵寄情山水,含醺賦詩,靜心作字,度過了他平淡而短暫的一生。

王寵行草書《致尊師書札》超清欣賞

神品|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神品|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神品|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神品|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神品|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神品|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神品|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神品|丹陽風雪格高古:此作以韻寫拙,拙中見雅

書法 發現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里 心遊萬仞 精騖八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