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輕衫細馬春年少,風俗知多少

農曆二月初二,成為一個節日,是中唐以後的事情。

在唐朝以前,農曆二月初二不過是一年365天中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其他的日子一樣,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該幹啥幹啥。

農曆二月初二,輕衫細馬春年少,風俗知多少

中唐以後,“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動開始在川陝大地流行開來,但並沒有固定在二月初二這天,更多的時候是在二月初三這天。至晚到了白居易那個年代,節日肯定已經固定在二月初二這一天。因為白居易留下了一首叫《二月二》的詩: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已經有了過節的樣子。但這個時候節日的內容還沒有和龍抬頭聯絡起來。

時間到了宋末,北方的民俗開始把二月初二和農曆的節氣“驚蟄”聯絡在一起,驚蟄一過,地氣萌動,萬物復甦,龍也要抬頭了。到了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

二月二,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輕衫細馬春年少,風俗知多少

我覺得和龍聯絡起來,主要是和人對春雨的期盼有關。過了驚蟄,逐漸迎來了農時,這個時候,尤其是北方,“春雨貴如油”,龍行雨,人們就做出個節日來提醒一下“龍”該抬頭醒醒了,該幹活了。

所以到了明清,主要在北方,

二月二這天,開始有

引龍,打囤,煎餅薰蟲,打梁闢鼠,炒豆

等民間風俗

,之前的“挑菜,迎富”的風俗開始退出。

明朝人的筆記《宛署雜記》是當時順天府宛平縣知縣沈榜所做,那裡面記錄了當時宛平縣二月二的民俗,曰“

引龍填倉

”。

“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所謂蜿蜒,就是拿灰模擬龍行的樣子,要旋繞水缸,證明我之前的猜測有幾分道理,二月二,其實隱含著和期盼春雨有關。

農曆二月初二,輕衫細馬春年少,風俗知多少

還有的地方儀式更加的講究,要引龍,那龍在哪裡呢?答案是在井裡,所以更講究的“引龍回”的操作是這樣——先拿糠撒在水井裡,這樣龍就被招出來,然後從水井開始,一路撒灰,引著龍進院子,進屋子,進廚房,最後繞水缸一圈,禮成。

引龍,除了有祈盼風調雨順的含義,還有招財的功效,至少當時的人是這樣相信的。

有一首二月二的童謠是這樣唱的——“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這首童謠唱的就是另外一種二月二的風俗——

“打囤”“填倉”。

農曆二月初二,輕衫細馬春年少,風俗知多少

打囤,填倉

二月初二一大早,全家人早早起了床,吃罷飯,由家裡的男主人主持,用簸箕裝滿事先準備好的草木灰,一人端著,繞著一個圈走,另外一人手拿木棍,敲打簸箕,使草木灰順著簸箕的縫隙落下,完成一圈,就是一個糧倉或者糧囤的形象。

然後,將五穀雜糧放在灰圈之中,謂之“填倉”,寓意著糧倉裝滿,當年能五穀豐登。所以小孩子才會念“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後,地氣萌動,各種蟲子也隨著天氣轉暖而陸續出現,所以二月二的習俗中還有重要的一項——

“驅蟲”

農曆二月初二,輕衫細馬春年少,風俗知多少

二月二驅蟲

舊時,生活條件不好,尤其是農村,土房,草房也不少見,各種比如蜈蚣, 蚰蜒,蠍子,老鼠之類的很多。

所以二月初二這天,就要驅蟲,敲敲房梁,炕沿,窗戶框子。老太太一邊敲,一邊念:

二月二,敲房梁。蠍子蚰蜒無處藏。

中國過去的節日,怎麼也少不了吃的內容,二月二也一樣,這一天,不同地區吃的不同,比如崩爆米花,炒豆子。炒豆子還有個專門的名字,叫炒蠍豆,說是吃了這個豆子,一年不會被蠍子蟄。

舊時風俗,正月裡不能剃頭理髮,說是對舅舅不好,一般人都是要等到二月二這天,理髮,也是圖個吉利,沾沾龍抬頭的光。

農曆二月初二,輕衫細馬春年少,風俗知多少

二月二可以剃頭了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找到了一句俗語:“

二月二,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用愁

”,可見我前面的推測不錯,二月二的確和對春雨的期盼有關。

既然是風俗,那就一定會提到“禁忌”。

二月二這天,除了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以外,主要是婦女在這一天不能動針線,尤其是刀剪,說是怕戳了龍的眼睛。現在想起來,這真是有點太小看了龍的本事,也許是覺得龍剛醒,所以還是小心些好。

在北方,人們認為把石磨的上半扇支起來,就是“龍抬頭”,所以在這一天,是不能推磨的。因為推磨會壓了龍頭。

一年之計在於春,過了二月二,節就算正式過完了,娛樂活動減少,大家開始幹活,為了新的一年的好收成而努力。

看完記得戳關注!打星標喲 p

原創宣告

此文系本人原創,釋出於網際網路各平臺,署名“吳公子燎”或“講故事的北京人”。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商用請先取得授權,謝絕“洗稿”。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

愛心(^_-)三連發:點贊,在看,轉發

!感謝你的支援!

贊,跟帖,轉發

!感謝你的支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