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鳥到孝鳥,最後淪落為惡鳥,烏鴉的悲劇為什麼發生在宋朝?

從神鳥到孝鳥,最後淪落為惡鳥,烏鴉的悲劇為什麼發生在宋朝?

一提到烏鴉,中國人都會皺眉,認為這是不祥之鳥,能給人帶來晦氣,一些地區還流傳著“烏鴉叫,禍事到”的諺語。假如有人言中了某件不幸的事,還會被冠上“烏鴉嘴”的稱號。烏合之眾、天下烏鴉一般黑、彩鳳隨鴉這些詞語,也都反映出人們對烏鴉的厭惡和反感。然而,歷史上的烏鴉並不總是這種負面形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烏鴉都深受喜愛,是一種祥瑞之鳥。

一、神鳥

在遠古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無法正確地認識自然界,他們對自然界既畏懼又敬仰。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遠古先民逐漸意識到了太陽的神奇,尤其是進入農耕時代,太陽對人類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太陽崇拜由此而產生。正如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所說:“凡是有陽光照耀的地方,均有太陽崇拜的存在。”遠古先民並不理解太陽東昇西落的規律,但他們還是根據自己的思維模式努力去探索這一奧秘。

經過對天象的長期觀測,遠古先民發現太陽周圍有黑雲、太陽中有黑子的現象。在遠古時期,圖騰崇拜盛行,鳥是重要的崇拜物件。地處東方的東夷部族率先將太陽崇拜、天象觀測和鳥崇拜結合起來,在原始思維直覺性、比附性的影響下,他們把通體黑色的烏鴉和太陽聯絡起來,創造出了“陽烏載日”的神話。《山海經·大荒東經》雲:“

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太陽每天都是由烏鴉揹負執行的,於是“陽烏”“金烏”成了太陽的代名詞,烏鴉也成了一種神鳥,備受敬仰。

從神鳥到孝鳥,最後淪落為惡鳥,烏鴉的悲劇為什麼發生在宋朝?

陽烏載日畫像石

相傳周室將興,有赤烏出現。如《瑞應圖》雲:“

赤烏,武王時銜穀米至屋上,兵不血刃,而殷服。

”太陽是上天的象徵,赤烏是日之使者,代表天意所至。赤烏出現就預示著王業可成,是一種祥瑞之兆。

烏鴉是具有神性的“太陽鳥”,因此在春秋時期,烏鴉還會被用於占卜,稱作“烏卜”或“鴉卜”。夢見烏鴉是一種吉兆,比如宋昭公曾夢見有烏鴉集於門上,他非常高興,認為“餘夢美,必應”。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烏鴉的神聖性逐漸消失,從神禽下降為凡鳥,及至宋元以後演化成為惡俗之鳥,備受厭惡。

從神鳥到孝鳥,最後淪落為惡鳥,烏鴉的悲劇為什麼發生在宋朝?

太陽鳥

二、孝鳥

自漢代起,儒學成為社會主流思想,深受統治者重視。“孝”是儒學核心思想之一,古代中國是一個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國家,家國同構,忠孝相通,維護家族秩序的“孝”可以有效轉化為維護國家秩序的“忠”。而烏鴉反哺的習性,正好符合統治者的需求。因此自漢代起,烏鴉就被賦予了鮮明的倫理色彩,與“孝”結合日益密切,成了一種孝鳥、慈鳥。如《說文·烏部》:“

烏,孝鳥也,謂其反哺也。

”《廣雅·釋鳥》:“

慈鳥,烏也。

”烏鳥私情、慈烏反哺、烏哺等詞語也就成了為人子孫表達孝道的固定意象,廣為沿用,其中最著名者當屬李密,他在《陳情表》一文中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表達了自己要孝順祖母,不願出來做官的決心。

烏鴉反哺,其性仁愛,是一種品德高尚的孝鳥,因此也被視作祥瑞,受到人們喜愛。晉代成公綏在《烏賦》序中寫道:“

有孝鳥集餘之廬,乃喟爾嘆曰:‘餘無仁惠之德,祥禽易為而至哉?……若乃三足德靈,國有道則見,國無道則隱。斯乃鳳鳥之德,何以加焉?’

”在成公綏眼中,烏鴉既是神鳥,又是孝鳥,地位堪比鳳凰,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祥禽。

從神鳥到孝鳥,最後淪落為惡鳥,烏鴉的悲劇為什麼發生在宋朝?

烏主祥瑞,人們由此也認為烏鴉能報喜,這也是琴曲《烏夜啼引》和樂府民歌《烏夜啼》的由來。相傳三國魏人何晏下獄,有二烏止於舍上,他的女兒說:“烏有喜聲,父必免。”因而作琴曲《烏夜啼引》。南朝宋時,臨川王劉義慶因與劉義康相見而哭,被文帝猜忌,“徵還宅,大懼”,其妾夜聞烏啼,以為喜,說:“明日應有赦。”其後劉義慶果然遇赦,併為南兗州刺史,他因此作了《烏夜啼》。

到隋唐時,烏鴉在主流意識中還是一種祥瑞之鳥,這在文學作品中多有反映。如杜甫《西山》說:“

今朝烏鵲喜,欲報凱歌歸。

”張籍《烏啼引》說:“

少婦起聽夜啼烏,知是官家有赦書。

”與此同時,唐代仍將烏鴉視作孝鳥。如孟郊《遠遊》說:“

慈烏不遠飛,孝子念先歸

。”白居易《慈烏夜啼》說:“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烏傷縣最早設立於秦,與孝子傷親有關。而到唐武德七年(624年),烏傷縣特意被改為“義烏縣”,意在突出烏“孝”之義,由此可見唐人對烏鴉的讚譽之態。

從神鳥到孝鳥,最後淪落為惡鳥,烏鴉的悲劇為什麼發生在宋朝?

烏鴉

三、惡俗之鳥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烏鴉的文化象徵意義中就有“惡”的一面。屈原明確將烏鴉定為“惡鳥”。《離騷·涉江》篇末雲:“

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燕雀烏鵲”與“鸞鳥鳳凰”相對,代指流俗小人,顯然是一種惡鳥。烏鴉代表著不祥,這一觀念也存於漢代。《焦氏易林》中出現的“

城上有烏,自名破家,招呼醜毒,為國患災

”“

烏飛狐鳴,國亂不寧,上弱下強,為陰所刑

”“

南徙無廬,烏破其巢,伐木思初,不利動搖

”等記載,足以說明烏鴉在漢代也不總是光明美好的形象。

從神鳥到孝鳥,最後淪落為惡鳥,烏鴉的悲劇為什麼發生在宋朝?

烏鴉巢

在宋代以前,儘管烏鴉意象有不吉利、不祥的一面,但總體而言,還是以祥瑞為主流。到宋代時,烏鴉為惡鳥、烏啼兆兇的觀念徹底佔了上風,並延續至今,成了一類民俗禁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轉變呢?

首先是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在宋代,南方人厭惡烏鴉喜歡喜鵲,而北方人態度與之截然相反。如洪邁《容齋續筆》卷三雲:“

北人以烏聲為喜,鵲聲為非。南人聞鵲噪則喜,聞烏聲則唾而逐之,至於弦弩挾彈,擊使遠去。

”但是隨著宋代經濟、政治重心的南移,尤其是南宋王朝的建立,南方文化日漸繁榮,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文化,烏鴉為惡鳥、代表不祥的觀念也因此在社會上廣泛流傳。

其次是源於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烏鴉是雜食性的動物,喜食腐肉。它們的嗅覺也很靈敏,能夠聞到屍體散發出來的微弱臭氣。並且,烏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是一種喜歡群居的鳥類。人們逐漸發現,只要有腐肉的地方,就有烏鴉。久而久之,烏鴉就與死亡聯絡起來了。人類畏懼死亡,預示著死亡的烏鴉自然就會引起人們的厭惡。

從神鳥到孝鳥,最後淪落為惡鳥,烏鴉的悲劇為什麼發生在宋朝?

這一轉變還跟烏鴉的顏色有關。烏鴉種類多,顏色也不相同,俗語“天下烏鴉一般黑”從某種意義上說並不準確,但在中國,比較常見的還是黑色的烏鴉。時代不同,人們對黑色的態度也明顯不同。在秦漢時期,受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社會上崇尚黑色,以黑色為尊。而到宋元時期,黑色卻成了邪惡的代表,陰森可怖。因此,本就與屍體、死亡牽扯不清的烏鴉,更因其通體黑色的長相,尖銳刺耳的叫聲而為人厭煩。烏鴉代表災禍,是一種不祥之鳥,烏啼兆兇的觀念最終在宋代確立,時至今日仍然影響著人們的思維。

文史君說

從春秋戰國開始,烏鴉就有“惡”的一面,被人們厭煩,但有些烏鴉卻很特別,一直被當作祥瑞之兆,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前文提到的赤烏就是代表。自漢以後,赤烏還成了“國有道則現”的祥瑞,被大書特書。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更是以親見赤烏集於殿前為由,直接將年號改為“赤烏”。白烏、蒼烏晚於赤烏,但也被視作祥瑞,許多地方官也將向皇帝進獻白烏、蒼烏看成大事。有趣的是,自宋以後,史書中關於赤烏、白烏、蒼烏的記載大量減少,明朝時還出現了地方官向朝廷進獻白烏卻不被接受的情況。歸根到底,還是受到了烏鴉不祥觀念的影響。

從神鳥到孝鳥,最後淪落為惡鳥,烏鴉的悲劇為什麼發生在宋朝?

白烏鴉

參考文獻

葛兆光:《慈烏與寒鴉》,《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年第3期。

楊柳:《“烏鴉”的文化意義解析》,《語文學刊》2014年第2期。

田冬梅:《“烏鴉”文化象徵意義的源流》,南京師範大學2006年碩士學位論文。

齊鴿:《烏鴉象徵意義的流變》,山東大學2018年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