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春節|過年十大民俗傳說,你知道幾個?(3)

大話春節|過年十大民俗傳說,你知道幾個?(3)

CHUN JIE

大話春節|過年十大民俗傳說,你知道幾個?(3)

大話春節

上回說到的關於春節的傳說有:

迎財神、臘八粥、萬年曆、老鼠嫁女、年獸、放鞭炮

今天我們繼續大話春節:

貼門神、貼春聯、倒貼福字

大話春節|過年十大民俗傳說,你知道幾個?(3)

漢族民間信奉門神,由來已久。《禮記·祭法》雲:王為群姓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立二祀,有“門”、“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可見自先秦以來,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門神。

過春節在家門貼上門神的習俗已經流傳了數千年。門神是舊時農曆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也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

宋代繼承前人習俗,在除夕臨近之際會將門神刻到桃板上並立至門上,以祛除邪祟。但到南宋時期,門神的身份再度發生變化,由鍾馗變為秦瓊、尉遲恭兩人,而這二人的門神形象也一直傳承至今。

那麼為什麼門神又換了人選呢,這和一則民間故事有關,傳說唐太宗因發動玄武門事變殺掉了親兄弟並逼迫父親退位一事而心有不安,他時常會因此失眠,有一次尉遲恭與秦瓊正好在門外守衛,奇怪的是這一次唐太宗竟然睡得十分安穩,從此李世民便請畫師將二位將軍畫在紙上並貼在大殿門上以驅逐惡鬼。此則故事在南宋時期的民間廣為流出,也因此秦瓊與尉遲恭的形象取代了鍾馗成為新一代門神。

牛氣沖天

大話春節|過年十大民俗傳說,你知道幾個?(3)

新春開始,第一件事便是貼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部分地區可能更早),家家戶戶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春聯的最早雛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畫“神荼、鬱磊”兩神神像,用來驅穢辟邪,到了後來,桃符不斷規範化,演變成為用於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鬱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如果說畫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麼寫春詞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幾經演變,這就形成了後來的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牛氣沖天

大話春節|過年十大民俗傳說,你知道幾個?(3)

倒貼福字有恭親王府說、慈禧太后說和朱元璋、馬皇后說等三個傳說,三個傳說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下人、百姓不識字,導致倒貼了福字,但“福倒”諧音“福到”,所以傳為一時佳話,流入民間。

福印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人民日報和人民網多次普及福字的正確貼法:大門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貼,意為“開門迎福”。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三十的下午,太陽尚未落下之前。

且順序應該是從外面向裡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最後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牛氣沖天

傳說·習俗·文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