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看古代的清明習俗,原來這麼多花樣

在唐以前,清明只是一個節氣,在冬至後一百零五日,用來指導農事活動,東漢文學家崔寔在《四民月令》裡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事。這裡的清明指的就是節氣。

後來逐漸發生變化,因靠近三月三日上巳節和寒食節兩大節日,唐以後逐漸成了以清明為主,涵蓋了祭祀、踏青等活動,集祭奠先人與踏青遊玩於一體的傳統節日。

《紅樓夢》裡也寫到了清明,雖然原文沒有太多筆墨,但曹公如椽大筆,寥寥幾筆,就將古代清明時節的習俗都寫出來了。我們不妨一一來看。

從《紅樓夢》看古代的清明習俗,原來這麼多花樣

習俗之一:祭祀

祭祀是清明時節的主要活動,自古至今,從未間斷。

宋代的高翥在《清明日對酒》裡說: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記述的即是清明這天,郊外到處祭掃的人群。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寒食第三節,即清明日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寫的也是清明時節,人人出城祭掃的情形。

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裡也寫到了兩次祭祀,一次是賈府的公開祭祀,原文說:可巧這日乃是清明之日,賈璉已備下年例祭祀,帶領賈環、賈琮、賈蘭三人去往鐵檻寺祭柩燒紙。寧府賈蓉也同族中幾人各辦祭祀前往。

鐵檻寺是賈府家廟,從原文可知,每年清明節,賈府子孫都會去家廟祭祀,寧榮二府都要參與,且還要準備許多香燭紙馬以及酒饌器皿,以備祭祀之用。

我們知道,此前的賈府春節,也有一次祭祀,這次是在賈府宗祠,由賈母領銜,這個家中的祭祀,主要是對祖先牌位的供奉,而清明祭祀,則要到城外的鐵檻寺去。

還有一次險些引起小風波的私祭,即藕官對菂官的祭祀,因兩人關係要好,且又是戲臺上的夫妻搭檔,因此在菂官死了以後,藕官專門在清明為她設祭。

但在過去的富貴家族,私祭是不被允許的,尤其是小廝丫鬟之間,不僅不吉利,且極易引起災禍,所以當藕官偷偷為菂官燒紙錢時,被婆子發現,就要告訴上面去,還好被寶玉攔下了。否則,藕官可能就會被趕出園子。

古人尚禮,清明祭祀是生者對逝者的祭奠和懷念,主要是子孫對祖先的一種緬懷,即便平時再忙碌,再不孝,在清明時節,去掃墓祭祀,表達對先人的孝道,卻是必不可少的。

從《紅樓夢》看古代的清明習俗,原來這麼多花樣

習俗之二:鬥百草

鬥百草是古代清明節非常盛行的一種遊戲,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裡記載:三月三日,四民並踏百草。今人又有鬥百草之戲。

由此可知,鬥百草的習俗來源於清明時節的踏青活動。紅樓夢裡寶玉生日一回,也在清明前後,即寫到了香菱和小丫頭們鬥草的遊戲。

六十二回裡說: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個人,都滿園中頑了一回,大家採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鬥草。

從原文可知,鬥草名目繁多,最終以誰的最好最多為勝。寶玉在祭奠晴雯的誄文中也曾提到:捉迷屏後,蓮瓣無聲;鬥草庭前,蘭芳枉待。可見鬥草是他們這群青年男女常玩的遊戲。

鬥草分文鬥和武鬥兩種,文鬥多是閨閣女子所玩,紅樓夢裡香菱和丫頭們的鬥草即是文鬥,即比誰採的花草花樣多,誰知道的花草的名目多,誰就勝出。武鬥多是男孩之間的遊戲,即用草莖互相拉扯,最先斷的輸,最後斷獲勝。

清代李聲振《百戲竹枝詞》記載:古人已有此戲,以吉祥而少見者為勝。閨人春日為之。資料也記載,宋代就很流行女子鬥草,到了明清時期,更為盛行,這一點從詩詞或小說中都有反映。

明代畫家仇英有一幅《漢宮春曉圖》,裡面就畫到了古代婦女鬥草的情形。清代畫家金廷標也有一幅《群嬰鬥草圖》,畫的是一群孩童在郊外鬥草的歡樂場面。

柳永的《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裡有:盈盈。鬥草踏青。人豔冶、遞逢迎。晏幾道《臨江仙》裡有: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晏殊《破陣子》裡有: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裡有: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從《金瓶梅》《紅樓夢》等小說中,以及名人書畫和詩詞中,都可見鬥百草的遊戲,可見當時鬥草是一項全民娛樂。

從《紅樓夢》看古代的清明習俗,原來這麼多花樣

習俗之三:打鞦韆

現在我們說的盪鞦韆,即是古時的打鞦韆,亦是清明節最流行的活動,有著非常有悠久的歷史。

隋煬帝主編的《古今藝術圖》裡記載:鞦韆,本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戲者;後中國女子學之。乃以踩繩懸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鞦韆。《荊楚歲時記》也記載:立春日……又為打球、鞦韆之戲。

紅樓夢裡也寫到一次打鞦韆,同在寶玉生日一回,原文說:佩鳳偕鴛兩個去打鞦韆頑耍,寶玉便說:“你兩個上去,讓我送。”這個情節與《金瓶梅》中吳月娘等人打鞦韆,女婿陳敬濟在旁推送非常相似。

盪鞦韆的形式也分兩種,一種是立秋千,一種是坐鞦韆。立即是站立在鞦韆之上,坐即是坐於鞦韆之上。《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這裡的“豎鞦韆”應該就是“立秋千”。

明清時期,打鞦韆之戲,非常盛行,不僅《紅樓夢》《金瓶梅》中有記載,《警世恆言》《拍案驚奇》等明清小說中均有關於打鞦韆的記載。清代畫家陳枚的《月漫清遊圖》就有古代女子打鞦韆的畫面。

古代詩詞中也多有關於打鞦韆的記載,如杜甫《清明二首》: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蘇軾《蝶戀花》: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可見在唐宋明清時期,上至皇家宮廷,下至市井民間,打鞦韆都是一項極受歡迎的娛樂活動,尤其在風和日麗,春暖花開的清明時節,於鞦韆架上打幾回,真有飄飄欲仙之感。

從《紅樓夢》看古代的清明習俗,原來這麼多花樣

習俗之四:放風箏

風箏據說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兩千多年曆史了,而《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本身就是一個扎風箏的高手,所以紅樓夢裡有一回就專門寫到了群芳放風箏。

提到風箏,很多人會把它與探春的命運聯絡起來,探春的判詞、燈謎中都提到了風箏,這是她遠嫁的暗示。除此之外,曹公還寫到了各式各樣的風箏。

七十回裡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正值清明前後,黛玉提議大家放風箏去晦氣,就寫到了花式多樣的風箏,如大蝴蝶風箏、大紅蝙蝠風箏、美人風箏、大螃蟹風箏、大魚風箏、軟翅子大鳳凰風箏、七個大雁風箏等。

風箏又稱為鷂子、紙鳶。紅樓夢裡提到,放風箏有去晦氣的講究,這也是清明時節最受歡迎的娛樂專案,尤其在清代,風箏的花樣、做工、風靡程度極一時之盛,集古今之大成。

清代鄭用錫《小孫放風箏》裡有:昂藏意氣入雲煙,喜放風箏到九天。要識扶搖能直上,全憑一線手中牽。清代王竹修《美人風箏》裡有:彷佛傾城體態妍,好風送汝上青天。乾隆帝也在清明時節寫道:輕雲暖日仲春天,杏酪風箏節物駢。

由此可見風箏的受歡迎程度。不僅僅在於它能去晦氣,更在於它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以及在扎糊風箏時所體現的技術水平和畫風箏時所展現的藝術天賦。看似小小的一個風箏,卻集中體現了古代人的大智慧。

以上幾種習俗,可以說是古代清明時節最為盛行的文娛活動,除此以外,還有猜枚、蹴鞠、鬥雞、擲骰、打雙陸、戴柳、流觴賦詩、走馬射箭等各式各樣的活動,比之今天略顯冷清單調的清明,不得不感嘆一聲:還是古人會玩。

作者:夕四少,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冷知識科普:清明節曾是法定相親大會”,“vid”:“q06218xjvq6”,“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8435055251_640480/0”,“desc”:“冷知識科普:清明節曾是法定相親大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