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類】7、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廣泛傳播和佛經的大量翻譯對這一時期文學所產生的影響

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廣泛傳播和佛經的大量翻譯對這一時期文學所產生的影響。

佛教的廣泛傳播和佛經的大量翻譯,在當時引起了震動,為魏晉南北朝文學營造了一種新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土壤。許多文人與佛教的關係相當密切。如謝安曾“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遊處,出則漁弋山水.人則言詠屬文”。謝靈運則是一位篤信佛教並懂梵文的文學家,而沈約本人也篤信佛教、精通內典,楊街之所撰《洛陽伽藍記》則是記述北魏洛陽佛寺的散文作品。

具體看來,關於這一時期佛教對文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想象世界的豐富。佛教帶來了三世的觀念,因果、輪迴的觀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觀念。它把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都擴大了,人的想象世界也隨之擴大了。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產生了劉義慶《幽明錄》、王琰《冥祥記》、顏之推《冤魂志》等筆記小說。此外,維摩與觀音的形象也在這時建立起來,對後代的文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二、故事性的加強。隨著佛經的大量翻譯,其中記載的許多故事傳人中叫,甚至流傳到民間,加強了中國文學的故事性。有些直接來自於佛經的故事,在這時的小說裡被改寫為中國本土的故事,如吳均《續齊諧記》裡所記“鵝籠書生”的故事。而南北朝時期,記載因果報應之類故事的小說大量出現,顯然與佛教有關。

三、反切的產生和四聲的發現。在梵語的拼音法的啟發下,人們去分析漢語的聲音結構,分析漢語的聲母和韻母,於是產生了反切。進而注意到漢字的聲調並應用於詩歌創作。而從大的文化背景看來,四聲的發現則與佛經的轉讀有一定關係。

四、詞彙的擴大。人們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許多反映佛教概念的詞語也隨之大量進入漢語,大大豐富了漢語的詞彙。如“菩薩”、“沙門”、“菩提”等。

五、文學觀念的多樣化。如佛教中關於“真與空”、“心性”、“境界”、“象與象外”的觀念,以及關於“形神”的討論,都豐富了文學觀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