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民國時期窮書生追求白富美的愛情故事,文人的愛情也抵不過柴米油鹽

愛情是什麼?很多人回答不上來,也不明白愛情是什麼。

有如金庸作品裡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也如倉央嘉措的“願與卿結百年好,不惜金屋備藏嬌。一似碧淵水晶宮,儲得珍稀與奇寶”。

也如沈從文的“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類似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嶽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人。

撰寫作品有《長河》、《邊城》《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小說。

一個關於民國時期窮書生追求白富美的愛情故事,文人的愛情也抵不過柴米油鹽

愛而不得,痴狂入魔般的愛在沈從文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在追求自己的女神的時間裡,長達3年9個月,為那心中的姑娘寫下了大量的綿密的情書。在那些如狂風暴雨一般襲來的情書裡,他毫不掩飾地將自己擺在一個奴隸的位置,近乎卑微地愛著她,把她視為頂禮膜拜的女神。而她是誰呢?

她就是沈從文的妻子——張兆和。

沈從文是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任職時,遇見張兆和的,當時他是老師,張兆和是他的學生。

初踏上大學講臺的沈從文,有著說不出的侷促,面對那麼多陌生的面孔,緊張的說不出話來,窘迫的在黑板上寫下“請給我五分鐘”。而這一經歷,被講臺下的張兆和當玩笑一般的說給她二姐張允和聽。

對於與沈從文相差八歲的張兆和來說,她真的不能把他當成師長一般的崇拜。即使,沈從文在那時文學上的造詣已令許多大家稱讚不已,在中國的文壇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可對與在貴族家族長大的大家閨秀張兆和眼裡,沈從文只不過是小學文憑,大兵出身,一清二白的書生。

所以沈從文對於張兆和的追求,是入不了她白富美的眼的。

一個關於民國時期窮書生追求白富美的愛情故事,文人的愛情也抵不過柴米油鹽

在沈從文交出第一封情書“不知道為什麼我忽然愛上了你”時,張兆和毫不客氣的將沈從文編上了“青蛙13號”。將他和其他追求者一樣,置之不理。

但這並不讓沈從文氣餒或者放棄,他的追求反而更加熱烈了,完全沒有癩蛤蟆吃天鵝肉的想法,毫不退縮。一封封滾燙的情書不斷地從他手中湧現出來。見此光景,張允和調侃說“這些情書要是郵局,怕是要超重了”。

他的情書都寫了些什麼呢?

“男子愛而變成糊塗東西,是任何教育不能使他變得聰明一點,除非那愛不誠實,”

“想到所愛一個人的時候,血就流走得快了許多,全身就發熱作寒,聽到旁人提到這人的名字,就似乎十分害怕,又十分快樂。”

“一個白日帶走了一點青春,日子雖不能毀壞我印象裡你所給的光明,卻慢慢地使我不同了。”

“我曾做過可笑的努力,極力去同另外一些人要好,到別人崇拜我願意做我的奴隸時,我才明白,我不是一個首領,用不著別的女人用心來服侍我,但我卻願意自己做奴隸,獻上自己的心,給我愛的人。我說我很頑固的愛你,這種話到現在還不能用別的話來代替,就因為這是我的奴性。”

一個關於民國時期窮書生追求白富美的愛情故事,文人的愛情也抵不過柴米油鹽

因為得不到迴應,再後來他軟硬兼施起來。他對張兆和的室友說“如果得到使他失敗的訊息我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刻苦自己,使自己向上,這是一條積極的路,但是多半我是不會走這條路。另一條便是自殺,再也不留戀……我總是要出一口氣的”。

這樣的他有點發賴了,為愛瘋了魔。試想,有哪幾個女孩子會喜歡他這樣的呢?為愛下跪、尋死、甘願做奴隸的男人。這樣的男人怕是有些理智的女孩子是要遠離、排斥的。

沈從文這般尋死覓活的愛情,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讓身出貴族家、世清白的張兆和吃不消了。

於是在沈從文那些綿綿不斷,痴心不變的情書追求下,張兆和堅如磐石的心被莫名其妙的說服了,轉而接納了他。就連她都多次在日記寫到“什麼時候開始對這個鄉下人的看法逐漸的改變了,真的是一點也想不起來了。”

再後來,沈從文終於和自己的女神舉行了婚禮,愛情的“甜酒”在他的堅持、不放棄下,總算喝到了。

這樣,未曾不好,但也未曾就好了。

一個關於民國時期窮書生追求白富美的愛情故事,文人的愛情也抵不過柴米油鹽

嫁給沈從文時,沈從文因為自己的風骨,不要絲毫嫁妝,可是對於自己愛的女人而言,卻也不能賺更多的錢來做一個紳士。

在那段歲月裡,張兆和正如自己最愛穿的藍粗布袍子一樣,變得粗糲起來,整日為柴米油鹽發愁。生活和性情便也變得粗糙起來,再也沒有當初身為女神的光華。

生活就是現實,畢竟不能吃情書過日子,再優美的文字,看過也就罷了,頂多能激起心海漣漪,卻不能化作米下鍋吃。

在兩人結合後的婚姻裡,為著生活發愁,為著金錢發愁,便消磨了張兆和的愛情。

將愛慕女子視為女神的沈從文,希望生活浪漫再浪漫一點,根本想不到那些生活帶來的壓力使人變得無可奈何;張兆和骨子裡雖也有浪漫情懷,可是卻被現實逼迫得不得不現實,面對不愛慕的男子,更加使她離沈從文越來越遠。

多年裡,她未曾深懂過為她寫過那麼多美麗深情情書的沈從文。而沈從文一顆熾熱的愛慕之情未有得到過哪怕十分之一的迴應。所以,在悠長的歲月裡,他們始終隔著一條河,從未做到過亦步亦趨夫唱婦隨的美好。

一個關於民國時期窮書生追求白富美的愛情故事,文人的愛情也抵不過柴米油鹽

1937年,抗戰爆發之時,她做出這樣的決定。當沈從文和幾個知識分子喬裝逃到昆明的西南聯大教書,她卻決定不和他一同南下,帶著孩子留在北京。

這樣的獨自放任,讓沈從文情何以堪!更何況沈從文在昆明的日子裡,多次哀求她去陪他。可是,她總是能找到理由來回避掉與他相逢團圓的日子。

真正相愛的人,從來都懼怕別離的,從來都是要長相廝守的。

即使後來在沈從文的懷疑裡,她不甘願的帶著孩子去了昆明,卻堅決不與他同住,而是選擇住在離他有一段路程的呈貢。每一次相聚,都要坐著小火車,搖晃一個鐘頭,再跨上一匹秀氣的雲南小馬顛簸十里地,才到呈貢南門。

他內心的委屈可想而知,愛情的破碎理想當然。他開始大肆的傾訴對其她女子的愛慕之情來,以此向張兆和表達自己不止有能力單獨愛一個女人。

1946年,他們正式分居。

他們的愛情,繁華落盡。幸福再無歸路,只剩下那攜刻情深、美麗若花的情書灼熱的在時空裡。

愛情就是如此,愛就是愛,不是感動,也不是感激。在愛裡,兩個人情感上上的失衡,即便是結了婚,也不會天長地久。

舉報/反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