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

“他有民族繪畫豐富知識,掌握熟練水墨技術,有一定成就。但他繪畫創造路比較狹窄,有侷限性。不能畫人,很難表現人。”

這是中央美院對李可染的評價,不算太偏頗。

對於李可染而言,他也的確更鐘愛畫山水風景畫。就連他與大師徐悲鴻、齊白石的相識,也是從一幅風景畫開始的。

1942年,李可染在重慶舉辦畫展。

當天展出的是一批農村風景畫,清疏簡淡,樸質而不古拙。吸引了一大批的愛畫人士,其中就有徐悲鴻。

彼時徐悲鴻剛從國外輾轉到重慶,機緣巧合之下便來到了這場畫展。一路看來,讚歎聲不絕於耳。

徐悲鴻對李可染的這批畫喜歡極了,聽說畫家是李可染之後,便急忙託人帶話給他。

“我極喜歡先生的畫,若先生願意,我願拿自己的作品與先生的水彩風景畫做交換。”

李可染聞訊後,頗感吃驚,急忙令傳話的人轉達自己的意思。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

“徐先生可是我們美術界的老前輩,他若是喜歡我的畫,喜歡哪張拿哪張就好了,用不著交換。”

李可染頗有幾分受寵若驚的意味,畢竟徐悲鴻先生成名已早,更有“國手”之名。他能看上自己的畫,無異於是對自己最大的褒揚。

李可染安心地等待對方的答覆。

果不其然,幾日後,他再次收到了一封回信,竟然是徐悲鴻的親筆書信。

“我甚愛其中一幅風景畫,當做交換,與先生一幅我畫的貓。你我,互換畫作,以此相交。”

李可染大喜,將徐悲鴻送來的畫作妥善儲存。兩個人正式結交,書信不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45年,徐悲鴻與李可染、林風眠等人一同舉辦聯展。在畫展上,徐悲鴻對李可染的一幅《牧童遙指杏花村》讚不絕口。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出於喜愛,也出於對年輕人的愛護和鼓勵,徐悲鴻直接出價買下了這幅畫。

一時之間,無人不知徐悲鴻對李可染的欣賞和幫扶。李可染這位年輕畫家也因此為更多人所熟知,名氣更上一層樓。

李可染感念徐悲鴻的幫助,更被他的品行所折服。雖然他一貫性情靦腆,不善交際。

但為了回報徐悲鴻的愛重之心,便也經常去他家中拜訪。時間久了,兩個人的感情越發深厚。

李可染也因此得知徐悲鴻極其推崇齊白石先生的畫作,光是家中就收藏有七八十幅齊白石先生的作品。

在徐悲鴻的影響下,李可染對齊白石的畫作有了深入的瞭解。而瞭解越多,敬佩之情就越深厚。

為此李可染時常忍不住感嘆:“這些畫作使我心神嚮往,倍加崇拜。”

徐悲鴻見到小友如此,心中一動,想著李可染在畫作上極有天賦。若是能將他引薦給齊白石,對兩個人來說,都是益事。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你如此崇拜齊白石,有機會我介紹你跟齊老先生認識。”

李可染興奮不已,分外期盼著將來有一日,可以見齊白石老先生一面。

1946年,李可染的藝術生涯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折。

他先後收到了母校杭州國立藝專發來的聘書,以及徐悲鴻先生邀請他去北平國立藝專授學的聘書。

這令李可染既高興,又糾結。

出於對母校的感恩和熱愛,他心底是有一份回饋母校的心情在的。只是相比之下,北平國立藝專又實在更具有吸引力。

畢竟作為中國文化古城,他不僅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又引領著各種新式文化浪潮。可以說是“藝術的天堂”!

更重要的是,那裡還有眾多頂級繪畫大師。譬如他素來敬仰的齊白石老先生。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他心中的那架“天平”忍不住傾斜,又想到徐悲鴻將他引薦給齊白石老先生的承諾,便徹底決心前往北平。

1946年年底的時候,徐悲鴻在家裡舉辦聚會。受邀的除了畫界同行好友,還有文藝界的一眾大佬。

“可染,你來,我帶你去見齊白石老先生。”

李可染驚喜不已,緊緊跟隨在徐悲鴻身後,宛如乖巧的小學生一般。

“齊老,這是江南來的青年人李可染。他最崇拜你,想要向你拜師求教。”

徐悲鴻相當賣力地向齊白石“安利”李可染,只不過齊白石老先生見過太多求教的年輕人。

隨著年齡遞增,他老人家在“擇徒”一事上越發慎重。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再收弟子了,大多時候“認畫不認人”。

所以李可染和齊白石的這次倉促見面,並沒有在兩人之間激起太大的“水花”。

這次見面無太大的收穫,李可染本有些氣餒。卻不想很快他便與齊白石再次有了交集,所謂“因緣際會”就是這般奇妙!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李可染仰慕齊白石,一次失敗之後不願意就此放棄。等到過完年後,天一開春,他便再次登門拜訪齊白石。

這一次,他還專門帶上了自己二十幅畫作。

彼時齊白石老先生正躺在家中的躺椅上閉目養神,見李可染有畫作讓他“參考”。出於對青年人的愛護之心,他便順手接過來端詳。

對於八十多歲的齊白石而言,見慣了太多優秀的畫作。所以起初鑑賞的時候,並沒有太過在意。

然而等他翻閱數張之後,有些佝僂的身軀微微坐直,就連雙目也忍不住綻放出熱切的光芒來。

他將畫仔仔細細端詳了許久。李可染的山水畫講究寫意,卻又和以往的那些風格不同。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齊白石畫的牛

畫中山水景象的線性筆墨結構呈團塊性筆墨結構,以墨為主,整體雖顯單純,卻又內涵豐富。

濃重渾厚,深邃茂密。在“光”和“墨”的變幻中探索出了一種新風格。

齊白石忍不住邊看邊讚歎道:“這才是大寫意呢。”

老人家忍不住看向身邊的年輕人,想起上一次徐悲鴻特意引薦他。他雖然礙於和徐悲鴻的交情見了他,卻沒見到過他的畫。因此並沒有記住李可染這個人。

如今見到畫,齊白石才明白徐悲鴻對他的誇讚並非誇大。這一次,李可染憑藉自己的作品讓齊白石老先生記住了他。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你就是李可染?”

李可染忙聲應答。

齊白石大樂,讚美之言滔滔不絕。

“我在30年前曾經看到過徐青藤的真跡,沒想到30年後還可以看到你這個年輕人的畫。”

徐青藤又名徐渭,是明朝時期聞名的大畫家。他最擅長畫山水和花鳥,用筆豪放,畫風瀟灑飄逸。

齊白石生平對徐渭推崇備至,如今能用這樣的話來誇讚李可染,可見他對李可染是何等的賞識!

齊白石說著,便又從躺椅上起身,拿身上的鑰匙打開了一個櫃子。

“你一定要出本畫冊,用這種紙,你沒有,我有……要用珂羅版精版。你要是沒有錢的話,我給你錢。另外,我還可以幫你寫寫序跋。”

齊白石

邊說談邊把“蟬翼宣”的上好皮紙,遞到了李可染的懷裡。語氣和動作都帶有不容推卻的強硬。

李可染只得收下,心中越發敬佩齊白石老先生。

他們又就著畫作聊了很多,到了晚上,李可染還在齊白石的極力挽留下,一道用了晚飯。

這次拜訪,齊白石與李可染徹底結下不解之緣,也成全了他們一段“師徒”的緣分。

齊白石賞識李可染,便想要破格收他為弟子。只是他左等右等也沒等到李可染上門來拜師。

他忍不住跟徐悲鴻抱怨:“你說的那個李可染要跟我拜師,可如今他是拜還是不拜?”

徐悲鴻聞言哭笑不得,急忙去問李可染為何遲遲不行拜師禮。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一是因為牛背上有蓑衣,乍一看不像是牛,反而像烏龜。二就是這頭正在犁地的牛,居然“順拐”了。

李可染是想準備一場隆重的拜師禮,方能顯示出他對齊白石老先生的敬重。

齊白石得知真相之後,鬱結全消。連聲勸阻:“你什麼都不需要準備,不用你花錢,我有錢。”

李可染見此,也不再糾結。在齊白石三子齊子如的陪同下,正式向齊白石執了弟子禮,師徒名分由此定下。

李可染跟著齊白石學到了很多,雖然不至於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卻著實有他極為擅長的地方。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

比如畫牛,李可染就比齊白石更擅長一些。

齊白石曾有一幅畫牛名作,外界對這幅畫始終褒貶不一。最大的爭議,無非就是“似與不似”。

畫中的牛正在犁地,因為下雨的原因,牛背上披有蓑衣。遠遠看去,頗為寫意恬淡,可很多人都指出畫中的兩大別扭之處。

一是因為牛背上有蓑衣,乍一看不像是牛,反而像烏龜。二就是這頭正在犁地的牛,居然“順拐”了。

下雨給牛披蓑衣,是南方愛牛百姓的慣常做法。所以雖然看起來像烏龜,卻也可以解釋的通。

只是把賣力耕地耖田的牛畫成了“順拐”,很顯然就是常識錯誤了。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大眾給予的解釋是齊白石沒能把握住牛的神韻,就連齊白石自己都時常自我調侃:“我畫的是烏龜”。

所以在畫牛這一方面,學生李可染要比齊白石更有心得一些。他愛畫牛,且擅畫牛。

有一次,李可染將自己畫的數十幅牛拿去給齊白石看。齊白石一一看過之後,只覺得幅幅都很喜歡。

其中一幅《牧牛圖》最得他的青睞。

“畫上有稀疏的柳枝,牛身體由濃墨塊寫成,牛背、牛角、牛眼也用濃墨線條勾勒而出。筆法古拙,卻富有質感,處處妙趣橫生,很有意境啊!”

對於李可染,齊白石從來不吝嗇誇讚。末了,索性提議由他為畫再添上幾筆。

李可染自然不會拒絕,他雖小有名氣,卻如何也比不上師父。若是師父能補筆,這幅畫的意義絕對非同一般。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李可染想著師父擅長畫蝦和蟲鳥,以為他會在水塘邊畫上一兩隻蝦,或是在牛角上畫一隻蜻蜓或小鳥。

這樣不僅能增加畫面的童趣,更能體現出老師的風格。

可等齊白石一番“潑墨揮毫”之後,畫上並沒有李可染想的那些。只在畫的右上角,多了11個大字。

“可與言,可染弟畫,小兄白石”。

李可染原本的畫風是隨意恬淡,就連左上角的落款都是飄逸的草書。就是為了讓畫作顯得靈動飄逸,富有野趣。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齊白石幫李可染補筆的《牧牛圖》

可齊白石的十一個大字是篆書,佔據了右上角所有的留白不說,還十分的“笨重”。這與全畫的風格完全不搭,顯得很不協調。

看到眼前這個畫面,李可染徹底傻了眼。

失落和無語交雜,因為單純從畫作審美而言,齊白石的這番補筆完全可以稱的上是毀畫!

李可染為此心痛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齊白石將弟子的情緒收入眼底,心中卻自有一番計較。雖說他的字影響了畫作整體的和諧,卻另有妙處。

首先,便是第一行字“可與言”。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齊白石

這並非是隨意所寫,實則大有深意。

在李可染的畫中,有兩個牧童各自騎坐一頭水牛。其中一個牧童手持木棒,木棒上繫有繩線,拴著一隻小鳥。

另外一個牧童則拿著一個鳥籠,逗著旁邊柳樹上的小鳥。似乎想要它自己投入鳥籠。

而兩隻小鳥則又互相對視,一隻可憐,一隻急切。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李可染一句“可與言”便將全畫概括:牧童與鳥,鳥與鳥各自都可以“對話”。

一時之間,妙趣橫生!盡在“可與言”三個字之間。

而齊白石的第二行字和第三行字更是飽含深意。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齊白石和李可染是實打實的師徒關係,兩個人更是相差四十三歲。畫中齊白石卻稱李可染為“可染弟”,稱自己為“小兄白石”。

這樣的稱呼看似沒什麼,實則齊白石“自降輩分”,與李可染兄弟相稱。一下子便表現出了他對李可染的推崇,和對這幅畫的讚賞。

以齊白石在畫界的地位,他這番提筆,誰還不清楚這幅畫的價值。畢竟齊白石老人家都說好的畫,別人還能硬著脖子說不好?

總而言之,經過齊白石的一道“文字加成”,這幅畫不僅沒有被毀,反而“身價翻倍”。

2011年的時候,江蘇省萬達國際舉行秋拍會。拍賣會上,李可染這幅《牧牛圖》被各處買家“爭搶”,最後直接拍出了7700萬的高價。

李可染帶畫拜訪齊白石,齊老看後:你出本畫冊吧,要精裝,沒錢我給

李可染的作品

要知道李可染一生作品無數,也都飽受讚揚。然而再沒有哪幅作品的拍賣價可以超越這幅《牧牛圖》。

這其中固然因為李可染畫技卓越,作品優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幅畫作的“成功”離不開齊白石的“補筆”加成。

畢竟沒有哪個愛畫之人能同時拒絕齊白石和李可染兩個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