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戲劇活化石重煥光彩 南陵目連戲保護利用紀實

今年6月,南陵目連戲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標誌著安徽蕪湖南陵縣非遺保護取得重要成果。

近年來,南陵縣牢固樹立非遺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加大目連戲保護傳承力度,透過“非遺+”模式,活力再現了目連戲對於弘揚優秀道德價值、培厚社群文化積澱、涵育良好民風習俗、精準扶貧等方面作用,並探索其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徑。

中國戲曲活化石

南陵目連戲是學術界公認的海內外目連戲主要流派之一。據南陵縣誌載,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和清代文學評論家金聖嘆曾先後來南陵觀看目連戲演出。王陽明評曰:“詞華不似西廂豔,更比西廂孝義全。”據南陵縣民間老藝人憶述師輩,可推至明代,清代時更是名伶輩出,班社走遍江西、徽太及江淮之間。清代同治時的《江南通志》就有“目連戲伶人多為南陵人”的記載。

南陵目連戲只有一個劇本,為《目連救母》,共3本150出。敘述傅相篤信佛教,救孤濟貧,死後昇天;其妻劉氏則開葷毀佛,打僧罵道,被罰地獄受苦;其子傅羅卜拒婚出家,法號目連,為救母入十層地獄,終贖母衍成正果。由於該劇宣揚禮義仁孝,崇佛尊道敬儒,故南陵民間祭祀還願盛典,必搬演目連戲。平民儒紳競以唱吟目連戲為樂。該戲源於佛家經典故事《目連救母》,傳入我國後形成戲劇並流傳日本、東南亞諸國,其影響播及歐美。由於其歷史之遠,涉及古代國際文化交流,倫理道德,風土習俗,文化藝術等領域,歐、美、日本都設有專門研究機構,學術活動頻繁。

目連戲在南陵活態傳承600餘年,被譽為“正宗目連”。當代著名戲劇理論家張庚先生認為:目連戲比儺戲還早,堪稱中國戲曲“活化石”。

稀有劇種活色生香

去年10月24日晚,南陵目連戲參加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演出,不僅線下觀眾如雲,更有全國網路媒體直播。截至次日9時,點選觀看量達209。33萬,累計3936。9萬。抖音播放量累計3億次,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6。4億。讓目連戲這個戲曲活化石大放異彩。

黨的十九大之後,南陵縣把目連戲保護利用作為非遺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頭戲,頻繁推出展演。截至目前,南陵目連戲已恢復劇目25出,儀規2項和武術技藝表演“盤彩”。2018年,目連戲在首屆農民豐收節上為廣大群眾演出。此後,經典劇目《行路》《毛雪》分別參加2018—2019年度非遺傳統戲劇專項資金扶持成果展演、全省地方戲曲匯演、省稀有劇種展演等演出活動。另外,還憑藉文化惠民消費季等多個平臺展示,受到全國各地目連戲專家學者的關注和廣大觀眾的歡迎。

非遺|戲劇活化石重煥光彩 南陵目連戲保護利用紀實

南陵目連戲在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演出

系統推進保護傳承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南陵目連戲的發掘和保護一以貫之。早在1957年,安徽省文化主管部門曾專門在南陵舉辦“南陵目連戲鑑賞演出”。

改革開放初期,南陵縣文化局請來民間藝人到縣黃梅戲劇團手把手教戲,排演出8個目連戲摺子戲,多次應邀到九華山廟會演出,隨後又到江蘇、福建等地演出。

1984年,南陵縣文化局組織力量到各地尋訪、收集散佚在民間的目連戲資料。

近年來,南陵縣系統推進目連戲的保護傳承,制定並實現了“五個一”目標,即:恢復一臺連臺本目連戲演出,出版一套系列文化叢書,建成一座目連戲展示館,培養一支老中青結合的傳承人隊伍,搭建一個新媒體傳播交流平臺。這樣,夯實南陵目連戲傳承基礎,啟用古老劇種內生動力。

保護利用以專業的學術成果加以支撐,2019年11月,南陵縣舉辦全國目連戲學術研討會,全國各地專家學者30餘人匯聚一堂,觀摩南陵目連戲展演活動,並就其早期高腔遺存及聲腔創新發展、皖南地區目連戲民間古本演劇現象、目連戲的文化空間、當代價值等命題展開深入研討,形成了重要理論成果。編纂出版《南陵目連戲系列文化叢書》,該書分《南陵目連戲劇目整合》《南陵目連戲音樂整合》《南陵目連戲論文整合》3冊,共78萬字,系2017年度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資助專案。

南陵目連戲展示館也於2019初建成,並向社會免費開放。

培育建立了一支目連戲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2名省級,2名市級,6位縣級,3名老藝人,服裝、道具、舞美、樂隊齊全,演職人員達45人。群體傳承,並註冊成立南陵縣目連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依託“安徽公共文化雲”平臺,開通執行新媒體傳播交流平臺,推廣宣傳。

南陵縣實施目連戲保護利用六大工程,即“劇本搶救性整理工程”“復排工程”“圖書版工程”“展示館工程”“民國老藝人傳腔學唱及展演工程”“精品劇目經典曲段打磨及傳播交流專案”,累計投入資金近500萬元。

非遺|戲劇活化石重煥光彩 南陵目連戲保護利用紀實

南陵目連戲民國老藝人傳腔學唱及展演工程

重煥光彩從舞臺推廣到社會

南陵縣重構四組文化空間,讓目連戲跳出戲曲舞臺的侷限,在社會大舞臺上重新煥發風采。這四組文化空間即“原始傳承展示和目連文化復興”“鄉村節慶表演和農業歲時節令展示”“戲曲進校園傳承和戲曲藝術展演”“佛事活動表演和宗教活動傳播”。

按照“非遺傳習進課堂”“進鄉村”“進校園”“進社群”“四進”工作思路,持續推動南陵目連戲融入時代、融入社群、融入生活,豐盈南陵文旅IP:策劃“白天九華禮佛、夜晚靄裡聽戲”特色文化旅遊體驗專案;提煉目連戲孝善文化內涵,恢復古老的劇場演出、廟場演出和坐唱表演傳統,透過推進常態化演出使得地方古老小劇種“活”好傳遠;顯著增強目連戲文化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增進目連戲的群眾認同感,不斷擴大南陵目連戲在全國的影響力、知名度。

當前,南陵目連戲升級為國家非遺專案之後,當地謀劃,在旅遊景點打造、旅遊產品開發中,植入更多的目連戲文化元素,將目連戲中的聲腔、造型、人物、故事等融入鄉村旅遊,提高遊客參與度,讓遊客獲得獨特的文化體驗,促進非遺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想方設法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讓生活在鄉村的年輕人成為未來非遺傳承與創新的主力軍。透過文化扶持專案,打造目連戲文化產業園區,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吸引青年人才投入文化創意產業,將傳統文化與創意文化相結合,開發目連戲周邊文創產品,用生動鮮活的方式,展現傳統文化魅力。

非遺|戲劇活化石重煥光彩 南陵目連戲保護利用紀實

南陵目連戲”在鄉間演出

非遺|戲劇活化石重煥光彩 南陵目連戲保護利用紀實

南陵目連戲《行路》表演進校園

(蕪湖市文化館供圖)

責編

:楊曉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