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炎忠:“巧者述之” 致敬匠心

“巧者述之” 致敬匠心

文/ 湯炎忠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匠心智慧歷久彌新。

對於“匠心”的認知,我們似乎早有耳聞。一些國家以匠心精神享譽世界,如“德國製造”成為精品的代名詞、細節文化成就了“日貨”口碑等;對於“工匠”的認知,我們又彷彿知之甚少,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中,早已記錄了關於中國製造和中華工匠的諸多故事,而匠心就孕育其中。

工匠傳承技藝,匠心凝聚文明。詹船海耗時三年傾心創作的《典籍裡的中國工匠》,圍繞“工匠”二字,從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典籍中,鉤沉出從工匠到工匠精神、再從工匠精神到工匠的珍貴記憶——這是一部穿越到遠古的百科全書,其內容囊括了拉弓造箭、伐木造車、綾羅綢緞、燒窯製陶、造紙活字、引水開渠、本草中醫等九行八業的科普故事;這是一場探知中華文化瑰寶的有趣體驗,對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科技文明成果進行了系統化梳理和人物還原,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個個鮮活生動、意趣盎然的傳奇人物。於是,在《典籍裡的中國工匠》活色生香的文化薰陶中,我們品味到了中華五千年科技文明的精妙絕倫。

湯炎忠:“巧者述之” 致敬匠心

《典籍裡的中國工匠》

作者:詹船海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7515-0

裝幀:平裝定價:88元

關乎匠人匠心的書籍國內外並不鮮見,如美國理查德·桑內特所著的《匠人》跨越了時空,從古羅馬的制磚工人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金匠,從巴黎印刷社到倫敦工廠,都是作者筆下主角。日本的本田宗一郎在《匠人如神》中,講述從學徒到一手締造世界500強企業的匠人之道。李學立在《中國匠人》中,介紹了作為非物質文化傳承者的河洛地區15位傳統手藝人的祖傳絕活和生活狀態。劉文的《工匠中國》則是一部站在新時代風口浪尖重新審視“中國製造”、弘揚工匠精神的著作。

而《典籍裡的中國工匠》以獨特的視角提出了一系列人們鮮少去尋思又聞之興趣昂然的問題——炎黃二祖為何因發明而成“帝”?古代工種和姓氏之間有什麼奧秘?“百工之神”魯班是如何煉成的?《本草綱目》如何從出版難產到走向世界?織女和七仙女為何成為了“國民女神”?作者窮盡典籍線索,逐一溯源各種發明記錄和工匠傳說,形成了機趣解讀。在詹船海筆下,中國古代的工匠大家們不僅有作品和事蹟,還被賦予了鮮活的性格。主線引人入勝,內容淺入深出、故事妙趣橫生。有“高大上”的史實,亦有接地氣的記憶。這正是本書可鹽可甜、可圈可點之處。

魯班、墨子、畢昇、黃道婆、李時珍……這些名字我們耳熟能詳,而對他們背後的故事卻熟悉又陌生。那麼就讓《典籍裡的中國工匠》帶領我們“溫故而知新”,在享用中華傳統文明創新成果之“盛宴”的同時,體悟中華文明對工匠精神的傳承。誠然,工匠精神是我們正需要發揚光大的一種精神;是我們“古已有之、曾幾何時變得有些稀缺、而現在又旺盛在中國製造和‘智造’中的一種精神。”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科技名著《考工記》是我國首部集中向工匠致敬的作品。《典籍裡的中國工匠》一書,自然也從《考工記》中引用甚多材料,厚植了本書的典籍基礎。而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也是作者許多篇章敘述的憑藉。如果抽去與《考工記》和《天工開物》相關的內容,則本書的“可讀性”就會打折甚多。本書還專章講述了李時珍著述《本草綱目》的令人感動和震動的故事。作者講得很明白,像李時珍留下科技著述的專家,也是工匠型人物。而宋應星和《考工記》的作者,專以記錄工匠製造本身為職志,更是工匠的工匠,是從“儒家隊伍裡逸出的出奇的英雄”。而詹船海奉獻這樣一本關於工匠的書,做的也是“巧者述之”的事業,他也是一位“工匠型作家”。

湯炎忠:“巧者述之” 致敬匠心

備註:本文首發於《南方工報》 2021年10月13日07版,內容有增改。

湯炎忠:“巧者述之” 致敬匠心

【作者簡介】

湯炎忠

廣東梅州人,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現任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主席、廣東人民出版社高階策劃編輯、中學生報社執行主編、廣東教學報社執行副主編、廣東校園文學網總編輯等。出版文集《左手成長,右手文學》《奔跑的追夢人》等;編著出版有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編纂的《紅色廣東叢書》之《惠州紅色地圖》《肇慶紅色地圖》等;參與編著出版《給孩子們講紅色文化》等;主編、策劃出版《中國青年作家年鑑2017-2018》等200餘本文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