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又長又香的十字成語

成語言簡意豐,使用得當,可以使語言簡潔,增強修辭效果。

終於輪到了十字(及以上)成語。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九卷:“諺雲:‘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雖淺,然實切至之論,千萬勉之。”

3。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

《史記·商君列傳》:“趙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4。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積蓄財產,不如學點技術。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5。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紮紮實實,循序漸進。

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7。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學的人很多,學成的人極少。形容要學業有成極不容易。

三國·魏·蔣濟《蔣子萬機論》:“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8。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先秦·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

9。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自己的床鋪邊,怎麼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範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佔。

宋·岳珂《徐鉉入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

10。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麼處立?”

11。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以:拿;治:懲處。用別人的辦法來懲治別人。

宋·朱熹《中庸集註》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2。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然:這樣。只知道是這樣,卻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

《莊子·秋水》:“今予動吾天機,而不知其所以然。“

13。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

指有才幹、學識豐富的人虛懷若谷敢於向沒才幹、學識少的人請教。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14。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15。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困:貧乏。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後,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西漢·戴聖《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16。先憂事者後樂,先傲事者後憂

先為事業而憂慮,後來就為事業的成功而安樂;事業未成先驕傲,後來就會為事業而憂慮。

漢·劉向《說苑·談叢》:“先憂事者後樂,先傲事者後憂。”

17。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複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裡說起才好。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於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18。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

舉:推薦。舉薦身邊的人,即使是親屬也不迴避;舉薦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敵也不躲開。形容辦事公正無私。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以為至公。’”

19。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紂:商紂。指碰到好人以禮相待,遇到壞人以武相待。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8卷:“遇文王興禮樂,遇桀紂呈干戈。”

20。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