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微塾】寫詩九忌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詞微塾】寫詩九忌

詩詞微塾

寫詩九忌

一,除五俗,俗體,俗意,俗句,俗字,俗韻。

嚴羽的除五俗,一方面指去除陳詞濫調,一方面也反對世俗化思潮對雅文學之深層滲透,倡導盛唐詩雅韻之復興。

二,有語忌,有語病,語病易除,語忌難除,語病古人亦有之,惟語忌則不可有。

語忌,語言上的忌諱,或指行文中措辭淺陋或文法粗疏的現象。語病,指行文中措辭失當或不合邏輯的毛病。忌拼湊,造詞生澀。歐陽修說,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頭上宮花侍宴歸”誠為佳句,但進諫必以章疏,無有用稿草之理。

三,須是本色,須是當行。本色:指詩體自身的創作規律或文體特色。

黃宗羲:詩降而為詞,詞降而為曲,非曲易於詞,詞易於詩也,其間各有本色,假借不得。本色當行,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以為“悟”是詩歌創作的根本規律與特色,離開了“妙悟”的詩寫作,都是野狐禪。

四,對句好可得,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

“七言律不難中二聯,難在發端及結句耳”,想起別人一句話“莫以聯成律”。

五,發端忌做舉止,收拾貴在出場。

額聯,頸聯,一般更引人注目。相對而言,發句與結句書寫形態較自由,意境可塑性更大,如由此用功,應能生髮出畫龍點睛的效果。整體由區域性呈現出來,境界由文辭構築起來,達到渾然一體。不僅要對句精工,更要環環相扣,相互配合,全篇不鬆懈,結句並非一首詩的結束,應是一種自由聯想的開端。

六,不必太著題,不必多使事。

著題,猶言切題,是文學書寫的基本要求。文章須切題,但過猶不及,“意在言外,得意忘言”,內容拘泥於題目,思路僵化。語言與意義關係不是僵化,而是彈性的,有生命的。寫作應切題,但不“著題”。使事,同用事,用典。

不粘不脫為上。

七,押韻不必有出處,用事不必拘來歷。

自魏晉駢文興盛以來,用典已經成為基本修辭格之一。但“出處,來歷”則是宋詩學的特殊話語。唐詩重抒情,宋重理趣。用典要師其意,能於故中求新,不露痕跡。“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為佳。

八,下字貴響,造語貴圓。

響:詩句音節響亮,圓:詩句造語圓熟,圓潤。這是嚴羽詩學的一種審美追求。郊寒島瘦之譏,為二人之詩句過於僻澀也,李杜所以有詩仙、聖之稱,其詩句之圓滿也。

九,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

前句比喻寫詩措辭不貼切,不透徹,不能明晰地表情達意。“透徹”所涵意義:一是形容悟境。,以“透徹之悟”為最上一等,一是形容詩境,興象玲瓏,不可湊泊的意境。前者是詩學的本源,後者創作所達至的完滿境界。

本文轉載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向下滑動檢視詳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