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對不起,今天不該推這篇文章

孩子們,對不起,今天不該推這篇文章

小盆友們

在這個愉快的兒童節

文脈君突然想寫點拉仇恨的

這一天大家的焦點都在小朋友身上

中國自古就是頗具神童情結的民族

翻開史書

可以看到許多年紀輕輕

就在政治、文學等領域

做出突出貢獻的神童

5歲作文的晏殊

7歲寫詩的駱賓王

15歲玩轉計時器的郭守敬

……

那些“別人家的孩子”

到底有多牛?

各位家長們

請一定答應我

吃完兒童節大餐再轉發給自己的娃看

孩子們,對不起,今天不該推這篇文章

文科班

駱賓王

七歲寫就百萬+爆文,他的詩你小學就背過

公元約619年,大唐義烏一道紅光閃過,一個神童降生了,他,就是駱賓王。

駱賓王,字觀光,名字源於《易經》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駱賓王的父母對小賓王飽含期望,希望他日後成為國之棟樑。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出生不久後,他的父親就外出求仕去了。駱賓王和母親、弟弟隨祖父母住在一起。

祖父學識淵博,早年在外做官,因兵荒馬亂而辭官隱居。駱賓王生得眉目秀,聰明靈活,祖父對他特別喜歡,還在伊呀學語的時候,就教他念詩認字。

轉眼到了七歲,祖父的老友前來拜訪,久別重逢的哥倆,自然要多喝兩杯,喝到高興處,就要誇誇自家的孩兒。祖父就說啊,咱家的小賓王,才思敏捷,資質過人,簡直就是俺們老駱家的一寶!

聽到這話,老友心裡多少有點不服,哎喲,就你家娃行,那倒是展示一下啊。

於是小賓王就跑到屋外,農村裡的生活雖然不如城市,但一年四季的景色卻美不勝收。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格外迷人。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一首小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此詩一處,驚豔四座。

吾滴乖乖,這小孩不得了,小小年紀已有如此才情。

孩子們,對不起,今天不該推這篇文章

宋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區域性)

簡單的幾個字,就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田園生活的愜意畫面。一群白鵝在水中仰頭高歌,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清水之上,紅色的腳掌在水中悠悠地撥動。

駱賓王對鵝的觀察非常細緻,抓住了鵝在水中游戲的典型特點,而且能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摹眼中所見,“白”“紅”“綠”三種色彩運用,使畫面富有美感。

憑藉著這首《詠鵝》,駱賓王獲得了“江南神童”的稱號,一時間,紅比鹿晗,紫若王源,弄得方圓百里,人家的父母,打得孩子哭聲一片。

如此想想,怪不得日後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詩作之多,更是在四傑中堪稱之最。

晏殊

五歲寫詩,十四歲進士出身,就問你怕不怕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前段時間電視劇《清平樂》,帶火了“北宋智囊團”。范仲淹、歐陽修、曾鞏、蘇軾等一票文豪悉數登場,其中最不可忽視的一位就是號稱“神童”的晏殊,因為沒有他,就可能沒有范仲淹、歐陽修等這些千古流傳的大文豪了。

孩子們,對不起,今天不該推這篇文章

晏殊從小就特別聰明,五歲能寫詩寫詞,想想我們五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幼兒園還沒畢業呢。

景德元年,晏殊受到江南按撫使張知白的推薦,以“神童”的身份參加考試。

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共有數千人,年僅14歲的晏殊毫不緊張,自信地答完了試卷,受到宋真宗的喜愛,賜他為同進士出身。

不過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當時的宰相寇準認為晏殊出身江南,覺得他是個“外地人”,想打壓晏殊,但是被宋真宗制止。

“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豈限遐邇?如前代張九齡輩,何嘗以僻陋而棄置耶?”皇帝說了,朝廷進行科舉,是為了求有才之士,不能因為地區而歧視有才之人。

過了兩天,又要進行詩、賦、論的考試,晏殊上奏說道:“我曾經做過這些題,請用別的題來測試我。”他的真誠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讚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第二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王雱

邏輯的鬼才, 王安石的兒子

孩子們,對不起,今天不該推這篇文章

王安石 畫像

說起王雱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但說起他的爸爸,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正是才在《清平樂》中露過臉的王安石。

有關王雱的傳說,被記錄在了沈括的《夢溪筆談》當中。如果那個時候有辯論賽,他一定是最佳辯手。

王雱才幾歲大的時候,有個賓客就把一頭獐子和一頭鹿關到同一個籠子裡,然後問王雱,你認識哪個是獐子哪個是鹿嗎?

這個問題對於幾歲的小萌娃來說,實在是有點難。王雱確實不認識這兩種動物,左思右想了半天,回答道:“獐子旁邊的那個是鹿,鹿旁邊的那個是獐子。”

賓客對這個答案,表示非常服氣。

理科班

郭守敬

計時器怎麼用?700多年前他就知道

在鐘錶被髮明出來之前,古代人怎麼計時?理科班的郭守敬(元代)同學,15歲時就可以把這個問題回答得透透徹徹。

有一天,郭守敬的家裡來了一位客人,此人是武安天寧寺的和尚,法名子聰,對天文、地理、算數和音律都很有研究。他到郭守敬家裡來可沒有空著手,而是帶了一幅蓮花漏的拓片。

“這是天聖蓮花漏,宋仁宗天聖九年由燕肅創制而成,因為它的主要器皿都採用蓮花、蓮蓬和蓮葉的形狀,所以叫做‘蓮花漏’。” 子聰說道。

蓮花漏設計精巧,計時非常準,可惜因為戰亂,已經失傳。子聰看著拓片,反覆思索,都不解其中奧秘。

但是,郭守敬僅憑拓片加以琢磨,很快弄懂了它的原理。子聰聽後,嘖嘖讚歎:“賢侄真是神童!”

後來,在郭守敬31歲那年,他據少年時的記憶,獨立研製出一臺蓮花漏。

理科班的郭守敬同學不僅對於計時器很有研究,還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

徐光啟

事實證明問號很多的小朋友,聰明

徐光啟小朋友的腦海裡經常有許多小問號。他從小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於自然方面的知識一定要問個清清楚楚。

一天,徐光啟小朋友在寫作業的時間溜到了後園棉花地,看到一個老人掐掉自己棉田裡的棉桃,感到很奇怪,於是蹲在棉花地裡全神貫注地觀察著。

孩子們,對不起,今天不該推這篇文章

徐光啟 畫像

他的爸爸徐思誠看到兒子不好好讀書,很生氣。當他發現徐光啟小朋友伸手把棉花尖頂上的嫩芽摘斷時,徐思誠生氣地問兒子,為何不好好學習,卻來折棉花。

徐光啟向父親解釋道:現在快到立秋,新枝上是結不出蕾鈴的,棉花已經兩尺多高了,如果再讓它往上分枝生長,只是浪費養分。如果把它頂上的“沖天心”摘去,省下來的養分就可以供給下面快成熟的蕾鈴,這樣收穫才會更多。

後來,徐光啟成為明朝著名的科學家,他寫的《農政全書》被成為古代農業的百科全書。

藝術班

徐渭

是個連齊白石都讚不絕口的小孩

連齊白石都感嘆“願為青藤門下走狗”,明代畫家徐渭可以算是藝術班裡的佼佼者。

但是他年少時,拿手的可不止畫畫,對對聯也是他的強項。沒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這樣,樣樣拿得出手。

徐渭十四歲時,來到杭州,在那裡寫詩作畫,受到人們的讚賞。這讓杭州知府非常不爽,一個小毛孩子居然敢在這裡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於是就派人把徐渭叫來。

孩子們,對不起,今天不該推這篇文章

徐渭 畫像

他要和徐渭比試對對聯,還威脅說如果對不上,就把他趕出城。知府指著西湖邊的六合塔,出了個上聯:

六塔重重,四面七稜八角。

被迫營業的徐渭沒有說話,只是伸了伸手。知府以為他對不上來,暗自竊喜。又指著保叔塔,說道:

保叔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四海。

徐渭還是啥也沒說,用手指了指錦帶橋,向知府拱拱手,然後兩手平攤,往上一舉。

“連一句都對不出來,還算什麼神童!”知府得意地準備把徐渭趕出杭州。

徐渭淡定地說,我不是早就對好了嗎?用手對的呀。

原來,徐渭揚了揚手,意思是‘一掌平平,五指三長兩短’。第二副對聯,拱拱手,兩手平攤,往上一舉,意思是: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九州。

蔡文姬

爸爸教著教著,卻被自己娃鄙視了

藝術班裡,蔡文姬同學必須擁有姓名。蔡同學的爸爸是東漢大文學家蔡邕,虎父無犬女,蔡文姬自小就能詩善文,尤其擅長彈琴。

6歲那年,蔡文姬纏著爸爸要學彈琴,於是蔡邕先彈了一曲。大概是太想在女兒面前好好表現了,蔡爸爸用力過猛彈斷了第一根琴絃。

孩子們,對不起,今天不該推這篇文章

文姬思漢圖

蔡爸爸彈得如痴如醉,自己還沒有察覺到琴絃斷了,反倒是從來都沒有學過彈琴的女兒聽了出來,“爸爸,你彈斷了第一根琴絃。”

蔡爸爸很吃驚,女兒怎麼不但能聽出來琴絃斷了,還能知道是第幾根琴絃呢?於是他繼續彈著,故意將第四根琴絃彈斷了,蔡文姬又立刻說道:“爸爸,第四根琴絃斷了!”

蔡邕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女兒太有天賦了,無師自通就掌握了音律。

文 | 現代快報+/ZAKER 南京記者 張然 宋經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