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選民|編麥稈的人

文學愛好者的創作平臺

散文 / 詩詞 /小說 / 情感

張選民|編麥稈的人

編麥稈的人

盈鑑

我說的“編麥稈的人”的“編”字,到底是這個“編”字?還是那個“辮”字呢?我還真是有些子猶豫了,原本我的“印象”中,就是這個“編”字,因為它是“絲扭旁”,表現的是編制的過程,是個動詞了,也有著很多的技巧、工藝在裡邊,比如“編制”“編辮子”等。而那個“辮”字,好像只是表示著是一個物件,是個名詞,而其雖有著動作,但動作的幅度還就要小了很多,比如這“辮子”“帽辮”等,我是這麼理解的,並沒來得及查字典。

我之所以寫這個“編麥稈的人”,是因為昨天早上的時候,我是早早的下來,在我們院子的小操場上,等著我們家的蓮子,我們是準備著要一起出去一趟了。就看見操場邊的水泥墩上,坐著一位院子的老婦人,她左腋下夾著用毛巾裹起來的一大捆子麥稈,左腰間掉著沒幾圈的麥稈辮子,只見她的雙手在悠閒的編著麥稈,熟練自如,黃色的麥稈,頓時好像是賦予了生命一樣,在她雙手的指間上下翻飛、靈動跳躍著,剎那間,一根麥稈也就被她給編完了,她就會快速的用右手,又從左側的腋下,再抽出一根長長的麥稈,又給新增上,中間幾乎是看不到停頓了一樣,就把個“辮子”給在給不斷的延續著,而她的嘴還就不閒著,思路也清晰著,看著她熟練的動作,不由得我是浮想聯翩,也回憶起了我的過去。

我的過去,是在陝西藍田渡過的,我們哪裡的人編麥稈辮子,還就司空見慣的稀鬆平常了,我甚至都能武攏幾下了。

那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我們還在“生產隊模式”下生存著,人們是聽著“鐘聲”上工,按著太陽放工,大鍋飯的生產隊員們,還就有氣無力的幹著農活,但到了這“三夏大忙”的時候,還就真能把人給忙暈了,經常是端著碗都能睡著了。所以,就對於這下雨,還就格外的期盼了,但又擔心著了,期盼的是,下了雨,不但是能休息了一會兒,讓這疲勞了的身軀,得到了片刻的修整,而且還能是幹些子“來錢”的活路,就是去編麥杆辮子了。三也是能給這將要種下的秋季作物,來個好墒,以便秋季能豐收了。擔心的是,這下起的雨,把已收穫,或是將要收穫的“細糧”給糟踐了,我們過去經常都是吃著被雨淋溼的麥子,就是我們那裡人說的“芽芽子麥”了,吃到嘴裡,略帶一些子甜味的然著,不但是不耐儲存,也是出面率很低著,所以,在那個“顆粒”都要“歸倉”的年代,還就被人們“忌會”著,誰也不願以去吃那個芽芽子麥了,但這天下不下雨,可不是人能說了算的,還全憑著老天爺的心情。

下雨之後,還就成了我們那裡婦女編麥稈的大好時機了。因為著這雨天,氣候溼潤,空氣溼度大,麥稈才能有著這韌性了,不但是不容易折斷,而且是編起來順手、快捷了。所以,那時候的雨天,還就婦女們唱了主角,是閒聊、編麥稈一個也不耽誤,她們先是一兩個,再是三四個,最後可能是五六個,甚至七八個的婦女坐在了一起,是腿閒,手不閒,嘴不閒。腿閒,是勞累之後的腿邁不開了,所以就全憑這雨天的去休息一下。這手不閒,是因為勞累命的人,還就停不下來了,就想掏騰些子錢,也就編著這麥稈辮子了。至於這嘴不閒,也就是農村婦女的“通病”,“嘴上的功夫”了得,一大堆人坐在一起,諞著東家長,李家短,說著自己在家的“心酸”歷程,也痛數著自家老漢的不是,是手忙著,嘴忙著,心閒著,腿也閒著了,就把個好不容易得來的休息時間,過得是滿滿當當,快快樂樂了。

其實,那時的人們,坐在一起編麥辨,也是個“學習”的過程,很多的“技能”還就是在這個時候“練就”的了。坐在一起的人們,不但是會注視自身麥辮的質量、長度,而且是也在暗自觀察其它婦女的麥稈、麥辮,心裡比較著,還時不時看看別人的麥稈,還不忘抽上人家一根麥稈,也去試試這軟硬,試試這韌度,最後還不忘要評價一番了。也會把自己的麥稈推推,說“你們也試試我的!看咋樣?”,這時的其他人,也就不乏有些熱心的人,就去抽上一根也去試試,難難免要說出自己的感受,就在這麼的快樂中,打發著時間,提高著技藝,但唯一不停頓的就是她們靈巧的雙手了,總是在上下翻騰著,就把個金色的麥杆子,在她們的手中延續成扁平、寬窄各異的麥稈辮子,並且是毛毛喳喳的長長著,好像也把這歡樂,給延續了一樣!

再就是那時種的小麥,長長的麥稈,小小的麥頭,我們號稱是“蠅子撒”了,但它細長、細長的麥稈,是編制麥辮子的最好材料了,只需用心收穫回來,專門把第一節給剪下來就行了,是長短一致,金黃色的好看極了,但經過暴曬後的麥稈,還就乾脆易折了,所以這收來的麥稈,還需要用井水去浸泡一下了,才能變得光滑柔韌了,而這泡水的“功夫”,才是顯示著婦女的“水平”了,也就各有各的“高招”。後來的人們,為了養家餬口,還就在這麥子上下了功夫,就把個小麥給矮化了不少,為的就是能挺住這越來越大的麥穗了,也就不斷滿足著人們對糧食的需求。但這短小了的麥稈,還就不適宜著編麥辮了,這些年來,隨著人們對手工藝品的追崇,這麥稈還就需求量大了,人們也就慢慢的又種回去了過去的老品種,就為的是收穫了這長長的麥稈了。

那時的一個雨天,勤勞的婦女,還就能編出大大的一盤子麥稈辮子了,最後,還要回去再認真的修剪一番,成為“合格”的麥杆辮子,交上去換錢了,也就被手巧的人,製成草帽、包包、工藝品等,豐富著人們的生活,有人還給這金黃色的草帽上,用大紅的廣告印上“為人民服務”的字樣,就大氣、亮眼著,是既充實了自己,也歡樂了大家!但願這編麥稈的工藝,能繼續發揚光大了,也把這體現著心靈手巧的傳統技藝,給不斷的傳承下去!

張選民|編麥稈的人

作者簡介:盈鑑 原名張選民陝西藍田人 渭南某校教師

創作不易,歡迎鼓勵點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