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湛若水打造成廣東文化新名片

將湛若水打造成廣東文化新名片

將湛若水打造成廣東文化新名片

黃明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12月,《湛若水全集》新書首發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行。湛若水(1466-1560年)是廣東增城甘泉都(今新塘)沙貝村人,世稱“甘泉先生”,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此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湛若水全集》,是湛若水著作以全集的形式首次編校出版。該全集的出版讓塵封了400多年的著作與讀者見面,填補了有關湛若水文獻出版的空白,也是嶺南文化研究的一大成果,將推動對明代思想史、廣東乃至中國思想文化史的深入研究。

《湛若水全集》由黃明同任主編,陳永正、黃國聲、程潮、劉興邦、戢鬥勇任副主編,參與點校的還有邢益海、劉路生、汪廷奎、張永義、寧新昌、郭海鷹等。該專案自2012年啟動,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於2015年10月完成整理點校工作,並於今年正式出版。

全集為史上首次出版

湛若水,初名露,字民澤,因避祖諱改名雨,後定名若水,字元明。他是大儒陳獻章的弟子,一生仕學兩優,官曆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且壽長九十有五,構建了富於嶺南特色的、博大精深的心學體系,與王陽明心學比肩而立,著述豐富,為明代儒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古代及當代雖出版過一些湛若水的文集,卻從來沒有出過全集。”該書主編黃明同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湛若水全集》力圖從全集出發,極力蒐集他的所有資料,以求達到“全”的目的,以見湛若水著作的全貌,“這次是歷史上第一次編校出版《湛若水全集》,不僅版本較齊,且份量也大。”

《湛若水全集》分論著、文集與詩集三大部分共22冊,達550萬字。《湛若水全集》將湛若水一生的專著、文章、講稿、奏摺、詩詞、書信等,按“四部”分類法,以經、史、子、集排序。收集的版本比較齊全,並徵得佚文數十篇,增補了數量可觀的詩詞曲賦。點校選用了較為適宜的版本作為底本和校本,對異、訛、脫、衍、倒之處皆改正並出校,異體和俗體字皆改為正體字,以便讀者閱讀和辨用。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暨《王陽明全集》主編吳光指出,該全集是一部堪稱填補空白的資料書:“必將有利於對明代思想乃至中國思想文化史的深入研究,有利於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

黃明同強調,湛若水不僅僅是故紙堆裡的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在當下依然具有現實意義:“明代心學是中國早期的啟蒙思想,這也是湛若水思想最為光輝的地方,他們倡導主體精神的覺醒,強調平等自由,這也是宋代以來商品經濟發展之後產生的社會新思潮。”

古籍整理要有奉獻精神

為何《湛若水全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而非廣東相關出版社出版?

對此,黃明同表示,國內古籍的出版有兩家比較權威的出版社,一個是中華書局,一個是上海古籍出版社,這兩家出版社有專業的團隊來運作,編輯的專業度也更高:“好的出版社也可以保證書籍的質量和信任度。目前廣東還沒有專門的古籍出版社,這方面的力量還有待加強。”

《湛若水全集》的責編黎大偉表示,明清以來,廣東每每領風氣之先,名賢輩出,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社向來重視廣東文獻的整理出版,曾經出版過陳獻章、屈大均、陳澧、康有為、梁啟超等嶺南大家的全集或文集,近年來還有‘嶺南思想家文獻叢書’等,已由點成面,蔚成規模。以該套全集的出版為契機,我們期待與廣東的學術機構和學者們開展更多、更好的合作,為嶺南文化的發揚光大盡一份力。”

談及廣東對本地歷史文化名人學術思想著作的整理出版,學者周松芳認為,相對於廣東的經濟實力而言,廣東對古籍文獻的投入還有待加強:“文化有三個層面,文獻、研究、普及,沒有文獻基礎怎麼談文化,這個理念應該深入人心,要重視文獻。”

周松芳說,嶺南具有全國影響的歷史文化名人很多,如元末明初開啟嶺南文學新時代的“嶺南五先生”,以自得之旨導夫陽明心學先路的陳白沙,明中葉後七子之一的梁有譽及乃師黃佐、黎美周,明末清初的“嶺南三大家”,清中葉對浙西秀水詩派和浙東大詩人姚燮等深有影響的黎簡,以及《清史稿》譽為“粵詩惟湘為巨”的嶺南第一才子宋湘等。他表示:“他們的著作大多沉湮沒於故紙埃塵之中。如此辜負前賢,頗不應該。”

如吳光所說,古籍整理,是一項艱苦細緻的工作,要有一種百折不撓、排除萬難的奉獻精神。“整理《湛若水全集》是一項前人未曾完成的浩大工程,其間繁難程度,局外人難以想見。”作為《湛若水全集》主編的黃明同,也深切地感受到古籍文獻整理的不易,要推動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學術思想的研究、整理、出版工作,不是某個出版社或某個人的事業,“需要三股力量,政府的支援、專家的參與、企業家的支援,三方力量都很重要。”

樹立廣東的文化自信

——《湛若水全集》主編黃明同專訪

塵封400多年的著作得以面世

羊城晚報:出版《湛若水全集》的初衷是什麼?可以講一下全集整理出版的過程麼?

黃明同:鑑於陽明心學曾影響日本的明治維新,近年又風靡海內外,浙江首先校勘、出版了《王陽明全集》,繼而整理出版陽明後學的著作。廣東學界在外地學者的關心與敦促下,開始策劃校勘與編輯湛若水文集。2012年初,我提交了整理湛若水著作的報告與課題方案。2012年5月,整理湛若水的傳世文獻被列為廣州市社科研究重點委託課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大學、五邑大學、佛山科技學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課題組。點校隊伍精幹得力,參與點校與編輯工作的專家,大多是中國哲學、歷史、古籍研究與整理等專業的資深教授和學術中堅。

羊城晚報:《湛若水全集》自2012年提交方案到今天出版,歷時8年,為什麼出版週期會這麼長?中間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又是如何克服的?

黃明同:其實我們在2015年就完成了整理點校工作,但前期相關資料的蒐集整理差不多有十幾年。這裡面最大的困難是相關資料的蒐集,一方面湛若水的學術著作曾被燒燬了一部分,大陸找不到了,當時我在臺灣找到了一些資料,先後從臺灣影印資料30公斤,揹回大陸,在大陸影印資料60餘公斤;另一方面,湛若水的學術著作體量非常大,種類繁多,但是數百萬字的著作大部分沒得到整理出版,後人對其學術思想與歷史貢獻,知之甚少。

羊城晚報:在您看來,湛若水在廣東嶺南文化乃至全國的思想界、學術界有什麼樣的地位?

黃明同:湛若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入祀孔廟的大儒陳獻章的衣缽傳人。一生從政、辦學、著述、探究學問,構建了富於嶺南特色的、博大精深的心學體系。在學術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完善與發展白沙心學中進行的理論創新:以“隨處體認天理”,完善與發展“靜養端倪”;在宇宙觀上,湛若水提出“體用一原”,反對宋學的“支離”觀;構建系統的“合一論”,推進辯證思維觀。

甘泉心學的創立,使白沙心學完善化、系統化與精微化,白沙心學經湛若水影響至王守仁。由於王同時受到陸九淵心學的影響,與湛產生分歧,因此,明代心學由陳獻章拉開帷幕,經湛若水與王守仁發展後便成兩系:一是陳湛心學,一是陽明心學。甘泉學與陽明學同為博大的心學體系,可謂明代文化星空中的雙子座。

總體上說,明代心學體現宋明以來商品經濟發展對人性平等、思想解放,以及自由與開放的社會訴求,反映商品經濟發展帶來人性平等、主體精神覺醒、思想解放的社會訴求,稱得上中國早期啟蒙思潮。甘泉學高度凝結著明代心學的時代精華,思想更為超前,故不為傳統社會所接受,在其晚年書院曾兩次被禁封,其數百萬字的著作大部分沒得到整理出版,後人對其學術思想與歷史貢獻,知之甚少。《湛若水全集》的校勘、編輯、出版,使被塵封了400多年的著作得以同讀者見面,實是填補明代思想史資料的一個空白。

整理、出版、研究力度須加強

羊城晚報:相對全國其他省份對歷史文化名人學術資料整理出版工作而言,您覺得廣東做得如何?

黃明同:雖然從2004年到2009年我也參與了《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叢書》的出版工作,但是整體來說,廣東對歷史文化名人學術思想的蒐集整理、出版、研究工作投入力度是有限的,相關書籍的出版也缺乏專業的團隊和編輯力量。

歷史文化名人全集的出版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首先,相關資料能否收集齊全?蒐集湛若水著作各個版本差不多就耗費了十年;其次,有沒有一批作者能坐冷板凳?學術書籍整理資料費很低的,一千字十塊錢,非常低。《湛若水全集》的整理作者都是廣東學者,但是我們整體力量還是比較小,最關鍵的還是要有政府的支援。要想真正做好歷史文化名人學術思想研究整理的工作,需要三股力量:政府的支援,專家的參與,企業家的支援,三方力量都很重要。

隨著王陽明心學在全國的推廣,帶動了浙江餘姚以及貴州的發展,成為兩地最鮮明的文化IP。我去浙江、貴州開會,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們的文化自信。湛若水的學術思想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可以跟王陽明比肩,但是很多人卻根本不知道湛若水,只知道王陽明,將湛若水打造成為廣東的文化名片,樹立廣東的文化自信,是需要各方合力共同完成的。

羊城晚報:您今年已經80歲了,主持如此高難度的古籍整理專案,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心得體會嗎?

黃明同:我從1986年開始研究陳獻章,在寫陳獻章評傳的過程中發現了湛若水,加上孫中山,這幾十年來我就研究了這三個人,一輩子也就吃這碗飯了,我把研究整理他們的學術思想當做一種事業來做。我們這輩人經歷過很多,但是學術研究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平常的初心。如果說有什麼心得想跟年輕人分享,那就是保持敬畏和感恩之心去生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