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朋友——讀福柯系列總結

看不見的朋友——讀福柯系列總結

內容提要:

從開始讀汪民安的《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就已經註定要開啟一段十分特別的友誼。後來讀福柯,我才真正的瞭解了這位十分特別的朋友。就好像是天上的星星,你不能完全看清楚他,但總是可以看見他。他的作品裡很少有偉大的人物,卻總是充滿了那些聲名狼藉者。與其說是回顧近一段時間的讀書感悟,不如說是回憶一段十分偶然的友誼。一位看不見的朋友。

關鍵詞:

福柯、權力、身體

劉宏,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媒教育學院傳播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

特別的情緒

在我的生活經驗中,哲學可能是我無法觸及的領域。它就像是遠方的燈塔,我只能看見它一閃一閃地在認知的迷霧中指引方向。我在知識空白的這迷霧中小心翼翼地前行,卻不只道走到哪裡去。還好,我在一次閒逛中,偶遇了一位朋友。我們不曾見過面,但他卻給了我一種信心,讓我勇敢地向前走去。

北京的秋天特別好看,只是它確實走得太著急了。那段時間,我沉浸在一片混沌的情緒中,面對學業我真的毫無頭緒。當我想起出去走走時,才發現和北京寒冷的冬天撞了個正著,卻剛剛好錯過了害羞的秋天。我試圖去探索那些最窄最窄的衚衕,卻誤打誤撞走進了一條十分特別的街道。我隱約看見牆上精緻的廣告紙上寫著一段話:“街道還承受了城市的噪音和形象,承受了商品的消費,承受了歷史和未來,承受了匆忙的商人、漫步的詩人、無聊的閒逛者以及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最後,他承受的是時代的氣質和生活的風格。街道是一個沒有寂靜黑夜的城市劇場,永不落幕。”

我不知從哪裡來的感觸,看到這句話讓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於是我盡力追根溯源,在經過多方查詢之後,我買到了這本書——汪民安《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這本書裡,我看到了身體與政治的連結——《身體的技術性;政治、性和自我毀滅》;甚至看見了我不曾預料到在未來會發生的一幕幕的真實——《SARS危機中的身體政治》;我看到了對於人間煙火十分特別地描寫——《城市經驗、妓女與腳踏車》;我甚至看到了我自己想說卻無法彙集成語言的內容——《街道的面孔》。更重要的是,透過汪民安先生的作品,我認識了一位看不見的好朋友——福柯。

與福柯交朋友

福柯廣為人知的三部著作《瘋癲與文明》《規訓與懲罰》和《詞與物》講述的歷史時段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從文藝復興到十八九世紀的現代時期。但是這些歷史的主角不同。《瘋癲與文明》講述的是瘋人的歷史;《規訓與懲罰》講述的是監獄和懲罰的歷史;《詞與物》講述的是人文科學的歷史。當我看完這三本書的時候,其實才真正地觸及到福柯的思想,但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

三個不同的主題在同一個歷史維度內平行展開,構成了一種為了一種探索現代主體的譜系學。這三部特別的歷史緩緩地將現代主體呈現,同時福柯研究的內容也逐漸明晰——那就是現代主體,而不是初讀時所認為的權力。不過權力是福柯認知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知識和權力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對子:知識在權力中生產出來,隨即它有生產權力功能,從而進一步鞏固了權力。”(汪民安)

無論是權力對於主體的塑造還是知識對於主體的塑造,都是以一種斷裂的方式進行的。在《瘋癲與文明》中:理性對瘋癲和理解的處置不斷地出現斷裂。在文藝復興時期,理性與瘋癲愉快嬉戲;在古典時期,理性對瘋癲進行譴責和禁閉;在現代時期,理性對於瘋癲進行感化。同樣在《規訓與懲罰》中:古典時期的懲罰是鎮壓和暴力,現代時期的懲罰是規訓與矯正;古典時期的意向是斷頭臺,現代時期的意向是全景敞視監獄。在《詞與物》中,文藝復興的知識型是“相似”,古典時期的知識型是“再現”,現代時期的知識型是“人的誕生”。

正是在這三種不同的特殊歷史中,我們明白了在福柯這裡,權力和知識不是在抹去一種主體,而是在創造出一種主體。這也正是福柯的獨特之處:“福柯的特殊之處在於,他將主體置放於權力關係之中。主體不僅受經濟和符號的支配,他還受到權力的支配。……在福柯這裡,一種新權力的支配模式出現了,它針對的是人們熟悉的權力壓抑模式。……這種對於政治—法律壓抑模式的質疑,其根本信念就是,權力不是窒息的壓制和抹殺,而是產出、矯正和塑造。權力在製造。”(汪民安)

對於這三本書的整體解讀,我隱約挖掘到了福柯關於主體的譜系:“我要撰寫的就是這種監獄的歷史,包括它在封閉的建築物中所彙集的各種對肉體的政治干預……如果這意味著我從現在的角度來寫一部關於過去的歷史,那不是我的興趣所在。如果這意味著寫一部關於現在的歷史,那才是我的興趣所在。”(福柯)

我們看不見的朋友

“遮蔽身體,發現身體,張揚身體,消解身體,這是身體在近代哲學中的不同境遇。”(汪民安《身體的轉向》)

“文人邁著龜步,在這裡(街道)尋章摘句,他們在街頭的每一個片段中採集詩的意象;乞丐蜷縮在這裡(街道),緊縮著脖子,看起來是膽怯的目光,卻富有經驗而銳利地盯著過往的行人;而妓女通常藉助於符號的招搖,帶著客人穿過街道的盡頭,消失在城市的黑夜深處,城市,正是接著妓女的角度而展開了它全部的街道的秘密。”(汪民安《街道的面孔》)

以身體為線索,以空間為尺度,哲學變得有趣多了。汪民安的文字讓我明白我是怎樣的人,也讓我認識了那個相見恨晚的看不見的朋友。

從不覺得我會這麼費力氣去理解一個朋友,也沒有想到一個朋友如此溫柔、如此特別、如此關注底層。就好像是天上的星星,你不能完全看清楚他,但總是可以看見他。一個“聲名狼藉者”,一位看不見的朋友:福柯。

那些書與人的相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