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奇品 | 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周亮工行草《觀跋青藤山人詩詞卷》。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又有陶庵、減齋、緘齋、適園、櫟園等別號,學者稱櫟園先生、櫟下先生,河南祥符人。明崇禎十三年進士,他一生飽經宦海沉浮,曾兩次下獄,被劾論死,後遇赦免。生平博極群書,愛好繪畫篆刻,工詩文,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

周亮工酷好書法,同時有很高的鑑賞品評能力,這從《賴古堂書畫題跋》中的評語,不斷為不同的藝術叢書總集所收錄中就可見一斑。

周亮工在書法上造詣這亦深。《國朝書人輯略》卷一便將周亮工收錄,《木葉庵法書記》稱:書法近漢魏何採言,書法古拙在篆糟之間,奇逸可喜。

清初的書壇形成帖學衰微、碑學興盛的局面,周亮工在其中具有代表性。周亮工楷書用筆瘦硬遒勁,結體不斤斤於勻稱工整,而出以枯淡拙樸之姿,具有一種古雅奇崛的趣味。他的代表作《周亮工行書七律詩軸》,風格獨特,雖為行書而實近於楷,筆法怪異,多用側鋒,不似通常筆法所能形成。結字大小欹側,率意無矩,而總體觀之,仍不失傳統之法,頗具個性。

周亮工的隸書初學宋珏,後學漢碑30餘年,溯流窮源,得漢人古意。其用筆的輕重變化,結字的聚散錯落,打破了唐代隸書的用筆平直古板、結體均勻的習氣對元明以來隸書的束縛。

周亮工的隸書不限於此,他喜金石考訂之學。凡《九經》《古文》及《岣嶁》《石鼓》諸碑,莫不取而較勘之。他強調書法中的“篆籀之氣”,認為“漢魏晉唐之間以書名者,先通篆籀而後結體淳古,使轉勁利,可以名傳後世”。

當時,在此基礎上,他求得“淳古”和“勁利”,使其隸書有著特別的意味,更加傾向於程邃一派。

周亮工的《贈惟翁》扇面,是他行書代表作,結體都從隸書中來,點畫重按短促而多鋒稜,有印章邊款的“鍥刻味”,寫得古質而多奇趣。

周亮工在隸書中興的潮流中,其行書風格對傳統帖學的“打破”,可視為“碑行”一體的濫觴。這種書寫方法到康、乾時期的“揚州八怪”時期更為典型,發展成為“師碑破帖”的風氣。明末清初的書寫風氣中有運用異體字的特點,周亮工在行書中還運用篆書的結體以閎其趣,並常常以異體字夾入行書的創作中。

周亮工的草書作品流傳較少,今不多見,且所見者多為行草,包世臣《藝舟雙楫·國朝書品》將書法名家的作品分為神、妙、能、逸、佳五等,他在《國朝書品》將其草書和王鐸、王澍、劉墉、翁方綱等23人同列為“能品下”,以“逐跡窮源,思力交至”為特徵。可見其草書在晚清仍有影響。

周亮工《觀跋青藤山人詩詞卷》超清欣賞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奇品|行書而實近於楷:他筆法怪異而不失傳統之法

書法 發現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里 心遊萬仞 精騖八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