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寫的一首小詩

學習古詩陶冶情操,當下人人離不開手機,與其用在刷無用的娛樂新聞上,不妨花幾分鐘讀一首小詩,領會古人之思。

魯迅寫的一首小詩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圖片上這個人了吧?從小我們便學習他的文章,感受其濃烈的愛國情懷,但大家好像都未曾瞭解過魯迅寫的詩,今天我們便學習一下。

首先還是介紹一下魯迅先生: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寫的一首小詩

自題小像

近現代:魯迅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寫的一首小詩

可譯為:

我的心無法逃避愛神射來的神箭,我熾愛著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壓迫的家園。

這份情感寄託給天上的星星卻沒有人明瞭,我誓將我的一腔熱血報效我的祖國。

魯迅寫的一首小詩

這首詩,聲調激越,感情強烈。作者運用頓挫跳躍的筆法,有曲折、有波瀾、有起伏地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抒發得深刻真切。全詩四句,先寫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繼寫由熱愛而引起對處在“風雨如磬”之中的祖國的憂慮,再寫由憂慮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點沉重,最後躍上一個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熱血沸騰,迸發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最強音,充滿著激勵的力量。

魯迅寫的一首小詩

這首詩,還透過典故運用和比喻、象徵的手法,使所抒發的感情形象化。如“神矢”這個典故的運用,就把抽象的愛國主義感情表現得更具體。“風雨如磬”這個富有象徵性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現出黑暗勢力的強大,民族危機的深重,國家處境的險惡。以“荃”這種芳香的草比喻人民,表現了魯迅對人民熱愛讚頌的感情。最後,用“軒轅”代祖國,並以血來奉獻,更使愛國主義的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