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東西方最大的差異是什麼?不是長相,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不同文化薰陶下的思維方式。

到了網路化的今天,還拿種族論進行彼此歧視的人不但膚淺而且還很愚蠢。但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依然是,白人看不起黑人,黑人看不起亞洲人,亞洲的城裡人看不起鄉下人,鄉下的男人看不起鄉下的女人,一圈下來,彼此傷害,而且相互謾罵。

看看歷史圈裡明粉、唐粉、清粉之間因為種族和個人喜好而引發的彼此謾罵,這些人簡直就是國人的恥辱。

只有內心足夠強大和富有內涵的人,才能樂觀、平和地去看待這個世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東西方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文化區別。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

《易經》和亞里士多德的終極PK

《易經》被稱為大道之源,諸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總綱領,是五千年人類的結晶。

易經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三千多個版本,作者是誰,到底多少字,依然沒有人能弄得清楚。

《易經》和《道德經》的粉絲們說,別看這些書是人類文字之初醞釀出來的東西,卻是整個人類智慧的巔峰。

無論是道德經還是易經,都包羅永珍,從軍事、哲學、天文、地理、奇門遁甲到算卦、看風水、點穴、陰宅陽宅,上天入地,無所不包,無所不能。

在“經粉”們眼裡,誰讀懂了《易經》,誰就能像金庸筆下的武林盟主,《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一樣,一統江湖,成佛成仙。

但遺憾的是,在五千年中,誰讀懂了?讀懂的人又為中華文明創造了多少文化和財富呢?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我們帶著同樣的疑問翻開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我的天呢,也很驚人。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裡包含了邏輯學、生物學、數學、哲學、物理學、分析學、心理學、形而上學、倫理學等等170多種著作,

幾乎是現代人類進入科學的百科全書。所不同的是,無論是易經還是道德經,作者在寫文章時都寫得模稜兩可,你抓不住他們的任何把柄。

同是一句話,比如“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因其無私而成其私”、“老死不相往來”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解釋。

我國古人最牛的地方不是寫書,而是研究人的心理。

反正書我是寫了,怎麼讀和怎麼解釋是你們的事了。你們成功了是我的功勞,你們走火入魔了也和我沒有關係。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你再看看亞里士多德著作裡的東西,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隨著科學的發展,他著作裡面很多東西都被指出是錯誤的。

所以,對比亞里士多德和易經、道德經的作者,很多人認為還是我國先賢更厲害。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但82歲那年還娶了28歲老婆的那位楊姓物理學諾貝爾獲得者曾經當面反問過某位某經研究協會的會長,當時楊老這樣問那位大師:

你們整天聚在一起說法論道,大批西方哲學之膚淺,說人家是無根之木,野蠻文化,你們這些人又研究出來了什麼?

電燈、電話,網路、手機,你們現在所用的一切東西,有幾個是你們發明出來的?

你們口口聲聲罵人家這個作假,那個不真,你們再看看你們中間有多少人靠著古人的學說而到處去招搖撞騙,大搞迷信和反科學的?

外國人讀不懂《易經》,也不願意花費那麼多精力去研究這些幾千年前人類文字之初的著作,但人家真的就落後了嗎?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再看看你們,整天聚在一起罵這個說那個,你們又為祖國、為人類做出了什麼貢獻?

如果說易經和道德經才是人類的最高智慧,那麼後世之人那麼多年的研究都是在浪費時間,那讓所有的社會精英都去研究易經去好了。

如果說人類的文化是在進步,那麼孔子、老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就是人類最初的思想構架,這並不矛盾。

請你們不要再假借著古人的著作來彰顯自己的愚昧和地位了,你們就不能少說幾句空話、廢話,安安分分地找一份工作,腳踏實地地去做一些實用的研究嗎?當別人都在努力向前時,你們這些人卻死守著古老的玩意,你們真的研究出來東西了嗎?

當時會長聽了楊老的這些話之後,老臉通紅,卻一句也反駁不出來。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孔子PK柏拉圖

喜歡歷史的人會發現,歷史上的大事件和聖人都是扎堆出現的,我們將其稱之為“軸心時代”。

在公元前800—200年間,東方出了孔子、孟子、老子這些先賢,西方出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等偉大的哲學家。

在這一時期,東方出現了文化燦爛的百家爭鳴,西方出現了影響後世和全球的各大哲學導師。

我們今天就以點帶面,先從孔子和柏拉圖入手講起。

孔子思想體系裡最大的特點就“禮”,孔子相信人性本善。

在孔子的政治主張裡,他強調透過教育感化眾人,大家在一個善和禮的環境下實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階級間永不逾越的和平發展。

在孔子眼裡,法律並不重要,而君王和禮儀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禮、學禮、尊禮,君王永遠都是君王,貴族永遠都是貴族,平民永遠都是平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地工作,安安分分地生活,那麼這個社會還需要法律嗎?

相反,如果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邪惡的,都是攀比的,都是不甘現狀的,都是不遵守禮儀的,子可以反父,臣想著害君,平民整天琢磨著怎麼讓自己成為貴族,那麼整個社會都會變得在貪婪的慾望下相互廝殺和折磨。

在孔子眼裡,整個社會的基石是“禮”而不是“法”,所以孔子說出了“使無訟乎”(沒有法律糾紛)這樣的千古名句。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如果真的有人犯了法怎麼辦?儒家就假設了一個鮮明的例子,那就是著名的典故“背父而走”。

相傳舜的父親一直都想殺死舜,在一次次躲過父親的陷害之後,舜最終用他的孝心感化了父親。

但如果這個時候已經成為了君王的舜,他的父親殺人了怎麼辦?他是按著國家法律,大義滅親處決掉自己的父親呢?

還是靠著自己身為君王的權勢將這件事給平息下去呢?儒家給出的答案是:那就讓舜揹著父親逃跑,躲在山裡去度過餘生。在孔子眼裡,家人犯罪了包庇家人,這才符合禮。

在儒家體系裡,君王可以犯錯、父親可以犯錯、丈夫可以犯錯,但他們的子民、兒子、妻子是不能用法律和道理去反抗他們的上級的。

他們能做的,就是順從和感化。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當老公在外面花天酒地後回到家中一巴掌打在老婆左臉上時,老婆應該跪下來等著老公來打自己的右臉。

取悅自己的丈夫和上級,這是下級本該做的事情。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孔子的思想為什麼能夠昌盛千年?就是因為孔子將法律、規則、平等排斥在了“皇權”之外,追求建立一個絕對化等級化的理想社會。

所以,當晉國將法律條文鑄造在了一個大銅鼎上時遭到了孔子的強烈反對和批判,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鑄刑鼎”事件。

柏拉圖和孔子最大的不同是,柏拉圖堅信人性是本惡的。而且,柏拉圖堅持認為,只有哲學才是治理人類最理性的工具。

作為一個統治者,在成人之前,應該把他浸泡在哲學的體系裡,將文化、藝術這些能夠讓人產生幻想的東西隔絕在外。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另外,柏拉圖和孔子都強調嚴格的等級觀念。柏拉圖認為,只有貴族、只有社會精英才能讓一個國家繁榮昌盛。

至於那些從小連書都買不起的窮人,若讓這些人翻身做了主人,那將是人類的災難。

孔子和柏拉圖的共同點就是提倡君主制,反對後來的民選。在他們眼裡,血統、地位才是管理城邦的基石。

所以,柏拉圖提倡“哲人王”理論,而把法律看成是一種無奈的、但很必要的惡。如果一個國家能被一個哲人王領導,那麼法律就只是輔助。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如果一個國家裡沒有一個智慧的政治強人,那只有退而求其次,採用法律這種惡行來約束國民了。

我們放棄自由,就是為了在法的保護下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生存空間。

而現實是,無論是東方的古代,還是西方的古代,皇帝們只想享受孔子和柏拉圖所倡導的皇權,卻並不想盡這些先賢們所提倡的義務。

當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他就派人刪除了《孟子》裡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治國之經典。

也就是從朱元璋將程朱理學尊為國學,刪除孟子、廢除宰相之後,大臣就徹底變成了朱家的家臣,士大夫精神從此就徹底消亡了。

但作為迴應,東林黨和文官集團反過來也可以剿滅朱氏王朝的統治。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孔子的中心思想是感性治國,而柏拉圖所提倡的是理性治國。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有人極端人士說西方哲學和先賢都是假的,都是文藝復興之後偽造的,而我們的孔子、孟子、老子,我們的國學才是真正的文化經典。

如果你真的認真研究過《易經》和《道德經》,西方哲學在你眼裡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值一提。

但也有反對者說,就算西方的東西全是假的,但在最近200年內,影響人類的500項發明中,西方人的研究成果佔了多少呢?

總喜歡埋頭紮在過去的榮耀裡尋找存在感的人,是一些不敢面對現實的鴕鳥。

對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作者也糊塗了,不知道讀者您又是怎麼理解的呢?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先賢,當談到《易經》的奧妙,很多人坐不住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