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清景明,慎終追遠,用旋律神交古人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氣清景明,慎終追遠,用旋律神交古人”,“vid”:“e3330lzbld9”,“img”:“http://puui。qpic。cn/vpic/0/e3330lzbld9。png/0”,“desc”:“”})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在北京師範大學主樓的一個活動室,一群大學生正在吟唱劉邦《大風歌》,一種豪邁而感慨的情緒,應和著窗外的北風,撲面而來。這種景象,是成立15年的南山詩社每週一次訓練中最為平常的一幕。

氣清景明,慎終追遠,用旋律神交古人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06級的李若彬是南山詩社的首批成員,2007年4月,南山詩社正式成立,她當時還是文學院的大一新生,時隔多年,她仍記得當時的情景:“排練時老師為了配合氣氛,教了我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唱著上去。第一次聽到詩詞吟唱,感覺非常震撼。中文系的學生對古詩詞都很熱愛,但沒想到還能以這種方式呈現。之前老先生也吟,但吟誦很難記譜,不具備表演性質,和唱不是一回事。”

那麼,究竟何為“吟唱”,它和傳統的“吟誦”有何不同?要理解這一點,需要了解唐詩那個時代詩詞的呈現方式。李若彬解釋道:“誦,就是誦讀,照著詩的節奏、語調念出來,有一點音樂氣氛,這是第一層次;接下來就是吟,把誦讀基礎加強,有些平聲字可以拖長,仄聲字縮短,好聽不好聽,要看吟誦者的音樂能力,或者看你的師承;接下來才是歌。”

氣清景明,慎終追遠,用旋律神交古人

李若彬自幼參加合唱團並且喜歡京劇、崑曲,2007年開始接觸吟唱之後,她感覺唱詩詞,與唱戲曲、流行歌都有關係,但都不一樣。此外,與現代音樂相比,古詩詞吟唱在節奏上的處理,更能表現出一種自由的變化。李若彬記得,吟唱特別強調對作者感情的表現:“理解不同,處理起來便不同,我們如果對詩詞有自己的理解,想唱得蒼茫,就會在一些地方有快慢的變化,整體的節奏感沒有破壞掉,聽起來感覺完全不同。”

氣清景明,慎終追遠,用旋律神交古人

“吟唱劇”,則是南山詩社全新的探索與嘗試。2015年,南山詩社推出首部吟唱劇《詩酒李白》。這部劇以詩人李白的一生為線索,以“詩”“酒”為主題意象,先後吟唱了10首李白的經典詩詞作品。

隨著演出與交流的不斷增加,南山詩社開始走出校園,有了一定的社會影響。自2015年起,受一些北京中小學的邀請,詩社在日壇中學、實驗二小、史家小學、北師大附中等多所學校陸續開設了“古典詩詞吟唱”選修課。

李若彬作為指導老師多次教授過選修課。她說“我們在教小孩的時候,會告訴他們,最重要的不是你學會了多少首曲子,而在於你學會了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看到路邊小草,就能唱一首《清明》。傳承音樂或詩詞當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情感的表達。”令她激動的是,曾有剛入學的學妹告訴李若彬,當年正是被南山詩社吸引,才報考了北師大。

氣清景明,慎終追遠,用旋律神交古人

即使離開校園,詩詞也早已自然地融入熱愛吟唱古詩詞的每個人生命之中。

向我們提供故事線索,

與我們共度每一個365,

共我們在平凡歲月裡收穫每一段不凡。

您可通過後臺留言的方式聯絡我們,

共享故事,共嘗甜酸。

——End——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