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策劃丨我們調研了10萬人的網路用詞:女性的真實心事是什麼?

女性議題,近年來頻頻出現在熱搜。

家暴、月經貧困、生育、性別偏見……這些詞幾乎沒有間隔地出現在你的手機彈窗、閱讀列表及各類APP首頁。當越來越多的議題被討論,我們不禁產生一個疑問:

女性在討論這些議題時,她們想討論的,究竟是什麼?

當男女在討論同一個議題時,他們所關注的角度是否不同,而這種不同的視角,是否妨礙了兩性的理解和交流?

簡單心理聯合果殼旗下資料視覺化團隊Datamuse,透過大規模取樣,統計了男女使用者在熱議話題下最常使用的詞語以及它們的

性別偏差值

(男性和女性使用某個詞語頻率的差值)

我們想要透過資料視覺化,幫助大家看到

女性真正關心的、以及藏在話語背後沒說出口的困擾

離婚:

不只是關係的結束

在討論離婚時,女性會更多提到

「出軌」

「渣」

,這兩個詞條的性別偏差值分別達到了

25%

23%

。同時,

「男人」

「自由」「暴力」

等詞彙也被女性頻繁使用。離婚對女性而言不僅是一種關係的斷裂,更是一種創傷性體驗。

相較而言,男性對離婚的態度可能顯得更為現實,

「證據」

成為男性在討論離婚話題時最常使用的詞條,性別偏差值為

28%

,類似的

「法院」「民法典」「夫

妻」「婚姻

」等詞,也是男性使用的高頻詞彙。

有調查顯示,離婚後男性最大的心理問題是

“孤獨”

,而女性是

“心理上的退縮感”

。其實,不管對於男性還是女性而言,

離婚都是一種創傷

。克服創傷的時間,取決於以下這3個因素:

婚姻的長度(婚姻越久,悲傷的時間就越長);

個體的恢復力和向前邁進的願望(情緒脆弱的人會有更長的悲傷期);

為什麼這段關係會結束,或怎樣結束(如果是因為

「出軌」

而結束,創傷可能會持續更久)。

婚姻是人生中最深刻的親密關係之一,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曾將“離婚”列為“人生第二位不幸”(第一位是配偶/孩子的死亡)。面對這種巨大的喪失,我們或許需要多一些時間,也需要多一些支援和幫助。

三八策劃丨我們調研了10萬人的網路用詞:女性的真實心事是什麼?

圖 /「離婚」話題下,男女使用者使用關鍵詞的偏差值排序。(從上到下為女性使用高頻詞到男性使用高頻詞)

育兒:沒有100分的媽媽,也沒有100分的爸爸

當下的家庭環境,負責孩子飲食起居的更多還是媽媽。女性和男性提到

「帶娃」

這個詞條的性別偏差值高達

48%

。女性在育兒過程中,更注重

「陪」

孩子

「長大」

,這兩個詞條的性別偏差分別達到了

37%

38%

,當然,瑣碎的生活細節和照料壓力也會讓媽媽感到

「累」

和疲憊。

而男性在育兒話題中提到的高頻詞條包括:

「學區房」「擇校」「教育」

,這三個關鍵詞的性別偏差值均達到了

44%

以上,可以看出,男性在育兒問題上會更多思考孩子的教育,以及外部環境的改善,也更容易產生經濟相關的壓力。

我們經常在網路上聽到“喪偶式育兒”,很多媽媽抱怨:為什麼只有自己照顧孩子,丈夫可以坦然地在一旁工作甚至打遊戲?為什麼只要丈夫帶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我們的調查發現,女性成為孩子的照顧者,男性負責賺錢養家,這個“潛規則”依然深植於很多家庭的心理和行為中。

許多家庭輕易地默認了隨大流的安排,卻沒有認真考慮家庭成員的實際願望、需求和能力。

那麼,如何從這種模式中走出來?心理諮詢師認為,最重要的是

“信任”

。爸爸和媽媽需要建立

“信任的同盟”

,這個同盟之間的配合越默契,孩子的發展越健康。

男性和女性在這個同盟中彼此尊重,並達成一致意見,將成為養育好孩子非常重要的前提。

這個世界上沒有100分的媽媽,也沒有100分的爸爸,育兒的責任從來不該被放在單個人、單個性別身上,我們本不必單打獨鬥。

三八策劃丨我們調研了10萬人的網路用詞:女性的真實心事是什麼?

圖 /「育兒」話題下,男女使用者使用關鍵詞的偏差值排序。(從上到下為女性使用高頻詞到男性使用高頻詞)

比起“月經”,女性還是更喜歡叫它“大姨媽”

從社交媒體的討論來看,女性會使用

「大姨媽」「例假」

這樣的詞來代指月經,其中暗含的

對於月經的羞恥感

不言而喻。月經的存在,會給女性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同時也會帶來

「肚子疼」

等身體狀況方面的困擾。

很多人會顧忌女性的月經影響工作,事實上,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女性在幾天內請假的可能性比男性高46%,

但長期來看,男女的請假在統計學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月經羞恥在全球都很普遍,針對全美1500名女性和500名男性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

58%的女性僅僅因為自己正處於月經期而感到尷尬,42%的女性經歷過“假裝自己沒來月經”,有五分之一的女性由於男性朋友的評論而對自己的月經有羞恥感。

但好在,這種情況正在轉變。

研究顯示65%的女性可以要求伴侶為她們購買衛生巾或衛生棉條,將近四分之三的男人會執行任務(然而也有17%的人表示“不”)

同時我們注意到,在這次的調查中,男性在談論月經時,出現了

「散裝衛生巾」

這一詞條,且性別偏差高達

47%

可見去年電商平臺售賣散裝衛生巾事件,讓更多的男性開始關注中國女性的“月經貧困”問題,關注女性現實的生活狀況。

三八策劃丨我們調研了10萬人的網路用詞:女性的真實心事是什麼?

圖 /「月經」話題下,男女使用者使用關鍵詞的偏差值排序。(從上到下為女性使用高頻詞到男性使用高頻詞)

孕產:

女性的身體,和新生兒一樣值得關注

女性在懷孕中會經歷種種身體的變化,例如外形變化、激素變化等等,在討論懷孕時,女性提到

「吸奶」「泵奶」「坐月子」「餵奶」

等詞的頻率遠遠高於男性,性別偏差值均在

27%

以上,懷孕哺乳的過程和身體細節,是女性關注的焦點。

而男性作為“陪跑選手”,則更多關注場所及外部環境。調查顯示,

「母嬰室」「月子中心」

等詞是男性在討論懷孕話題時的高頻詞,同時他們也會較多提到孕婦周圍的角色,如

「婆婆」「老婆」

以及自己。

有多個研究表明,

懷孕和生育過程會使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產生巨大的變化

,這些變化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會持續一生:

自尊水平變化(在懷孕期間降低,生產後6個月持續升高,但在6個月後便會經歷持續的下降);

改變的大腦結構(大腦中特定區域的灰質有所增加,它們會提升女性的母性本能、保護欲及擔憂);

牙齒問題(女性生育子女越多,就越容易有牙齒問題);

降低患乳腺癌風險(女性每哺育嬰兒12個月,患乳腺癌的風險就會降低4%);

基因細胞改變(女性懷孕時,嬰兒的基因細胞會進入母親體內,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細胞對母親產生幫助,另外一些研究者則認為它們可能有害);

脫髮(女性在懷孕後期和產後,可能會持續脫髮12至18個月)。

由於生理原因,男性可能永遠無法體會到女性懷孕時的身體和情緒變化,但是,男性依然有許多可以做的事:

尊重伴侶的感受,瞭解女性在懷孕過程中經歷的變化和痛苦,照顧好孕產期的女性,並盡力承擔育兒的重任,等等等等

三八策劃丨我們調研了10萬人的網路用詞:女性的真實心事是什麼?

圖 /「孕產」話題下,男女使用者使用關鍵詞的偏差值排序。(從上到下為女性使用高頻詞到男性使用高頻詞)

女性獨立:不應該成為單純的女性話題

過去一年,無論是Me too運動,還是現象級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又或是最近賈玲與張小斐的神仙友誼,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討論

「獨立」

獨立對女性而言,首先意味著

「快樂」

:“女孩的頭等大事不是嫁人,而是先去成為一個獨立人格的女性……這樣的人生別提有多快樂。”

「快樂」

這個詞條,也是女性與男性在“女性獨立”話題下性別偏差值最高

(40%)

的詞。

獨立這個話題與女性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她們聊到

「工作」「結婚」

「朋友」

,可以看出,獨立的觀念影響到了她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比來看,男性在這個話題上,討論更多的是

「張桂梅」「網友」「娛樂」「綜藝」

。他們與這個話題之間,存在著更大的心理距離。他們更常是從社交媒體上關注到女性獨立的話題,並就此發表言論。

女性獨立從來都不是女性一個性別的事,也不是男女關係的對立。

研究表明,每個人其實都擁有一些方面的女性成分和男性成分,只是程度有不同差異而已。

就像在這個測試裡,你可能會發現有些話題你的直覺與大部分男性不謀而合,有些話題裡你的思考又與大部分女性心有靈犀。

一個人有46條染色體,難道要因為其中一條,就被強行套入某一個人格框架中,而忽視其他45條提供的參差多型嗎?

因此女性獨立,也不是單純的女性話題。

或許只有當這個話題不再侷限於“女性”的討論,性別平權才能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三八策劃丨我們調研了10萬人的網路用詞:女性的真實心事是什麼?

圖 /「女性獨立」話題下,男女使用者使用關鍵詞的偏差值排序。(從上到下為女性使用高頻詞到男性使用高頻詞)

因為資料量和時間限制,我們只調研了一部分“關鍵詞”,這只是展示了女性和男性用詞的一個小小的側面。

語言習慣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女性和男性在詞彙使用上的差異,不僅體現了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兩性差異,而且反映了女性話語背後隱秘的情感困境。

當女性在討論離婚時,她們表達的可能是:

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失去。

當女性在討論月經時,她們表達的可能是:

我希望說出月經兩個字,並且沒有羞恥感。

網際網路放大了女性的聲量,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真正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滿足;也並不意味著,女性獲得了表達自由的權力。

可是這些逐漸響亮的聲音難道沒有意義嗎?當然有。因為它正在告訴我們:

女性依然需要更多的支援和幫助,我們需要聽見她的聲音,理解她的困擾。

為女性發聲,不止在今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