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婆婆在陽臺泡腳,氣得我渾身發抖”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逆反心理,同時也被稱為控制心理。說的是行為主體按照特定的要求或標準約束對方的時候,行為客體產生了反向心理活動。

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見到的,一個人由於某種原因對另一個人或者某事物產生了牴觸和對立的態度。

並且為了表達情緒,完全不論對錯與否,只管背道而馳。抑或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為的就是較勁,甚至為爭“一口氣”搭上全部也在所不惜。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較勁”。

婚姻裡幾乎所有的矛盾都是因為三觀不合,你給對方講理,他給你說感情,你給對方論感情,他又說你不講理。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

男人說女人無理取鬧,不可理喻;女人罵男人狼心狗肺,鐵石心腸。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夫妻,一輩子都在吵架。說好聽點是相愛相殺,往難聽了說那就是互相折磨。

家庭關係中,最難處理的就是婆媳關係。矛盾是必然的,你逃避或者不逃避,它都在那裡只生不滅。

先前不少人說婆媳之間之所以產生矛盾是因為爭奪愛,因為誤會,因為其中一方不論理,等等。

有時候我也覺得確實是那麼回事,但最近,一個讀者的傾訴讓我看到了婆媳矛盾也可能不是因為爭奪愛或兩代人之間的誤會。而是那該死的勝負欲。

說白了就是逆反心理,誰都不服氣誰,於是開始鬥法。果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婆媳大戰只會攪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看到婆婆在陽臺泡腳,氣得我渾身發抖”

劉紅梅跟婆婆的積怨已深,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沒有一天能和和樂樂地說話。不是硬聲硬氣就是扯嗓子對罵。

在這個家裡男人彷彿是一團空氣,公公不管事也罷,老公孫林更是裝孫子的一把好手。

孫林年輕的時候,家裡大事小事都找親孃拿主意,結婚後,更是等妻子和母親爭辯,誰吵贏了聽誰的。

吵吵鬧鬧的日子過了幾十年,劉紅梅和孫林也兒女雙全。按虛歲來說女兒過了今年就是30歲,兒子雖然還在讀書,但年齡卻也不小了,已經26歲。

在縣城買房後,本想著徹底分家,女兒上班,兒子上學,兩口子單獨過也能落個清淨。卻沒想到孫林不願意,他說:“年輕的時候就住在一起,現在老了要分家,這不是找著叫人戳脊梁骨。”

最終,公公婆婆跟著他們搬進了新房。原本買的四室兩廳,計劃除了主臥兒子女兒各一間,還有一間做客房。現在好了,公婆搬進來,一下子住得滿滿當當。

雖然公婆都已經是八十多歲的高齡,但身體卻很好,眼不花耳不聾,走起路來更是帶風。

住進新房子後依然沒能改變幾十年來的“家風”,婆媳矛盾從沒因為年齡或者環境的改變而有所緩和。

“看到婆婆在陽臺泡腳,氣得我渾身發抖”

公公裝聾作啞不聞不問,只管吃飽飯就忙著聽戲,孫林更是裝孫子裝上了癮,但凡家裡有點風吹草動,他就找藉口溜走。

在這個家裡,除了女兒和兒子長大後偶爾勸說奶奶和媽媽不要總吵架,再沒有其他人能站出來評評理說句公道話。

要知道,清官難斷家務事。像婆媳矛盾,夫妻不和這些問題,無論找誰恐怕都很難聽到“公道”話。

已經步入大齡剩女行業的女兒說看到母親和奶奶的矛盾,以及父親跟爺爺的不作為,她早就對婚姻充滿了恐懼。劉紅梅說好幾次女兒都跟自己說不想結婚,怕遇上像父親這樣的男人。

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原本就互相看不上眼的婆媳,不得不一天到晚長期湊在一起。

為了避免跟婆婆碰面鬧矛盾,劉紅梅除了一天三頓飯到餐廳,其他時間基本上都窩在臥室裡看手機。公公在客廳把戲曲開得震天響,婆婆有時候會在陽臺上曬太陽。

本以為減少碰面就能避免矛盾,卻沒想到該來的爭吵一場都沒少。劉紅梅去衛生間的時候,在客廳沒看見婆婆,心想著這麼大歲數的老人,別是什麼時候偷偷出去遛彎了。

“看到婆婆在陽臺泡腳,氣得我渾身發抖”

出於關心,她問了公公一句:“爹,娘沒出去吧,這個時候可不能亂走。”公公朝陽臺上努了努嘴,意思是老伴在陽臺。

劉紅梅歪著頭瞄了半天才看到婆婆正在陽臺的最東邊坐著,她目光一轉定在了婆婆腳下的盆上。那個乳白色的塑膠盆是她前不久買來洗小澡的盆。

半下午,婆婆正用那盆洗腳。看到這一幕,劉紅梅當時腦子“嗡”的一聲就炸了。自己明明跟公婆交代了很多次,洗腳盆得分開用,她為了好區分還專門買了一摞五顏六色的盆子擱在衛生間。

怕公婆記不清拿錯,還不止一次跟婆婆強調這個乳白色的盆子是她的專用盆。然後將這個盆特意藏在了洗手檯下面。如此看來婆婆拿它洗腳多半是故意。

想到這裡,劉紅梅人還沒走過去,就已經喊了起來:“娘!跟你說多少次了,各人用各人的盆,你怎麼還拿我的盆洗腳。”

婆婆雖然年紀大,但耳朵不聾,馬上接話:“我就看它藏的怪結實,能有多金貴。”

劉紅梅的暴脾氣一下子就竄上了頭氣得渾身發抖,摔了手裡之前專門買給公婆的洗腳盆:“衛生間一摞盆,哪個不能用,非拿這個。”

“看到婆婆在陽臺泡腳,氣得我渾身發抖”

眼看又要吵起來,公公又裝傻充愣回了臥室。由於特殊情況,老公孫林再也找不到逃避的藉口。三十年過去了她難得幫妻子說句話:“娘,這回確實是你的不是,紅梅又不是沒給你買盆,你看你還有腳氣……”

唯唯諾諾的孫林話還沒說完,老太太就又開了腔:“她越在意我越用,專治瞎講究!”這句話可謂是老太太的真心話。證實自己並不是因為老糊塗了而拿錯,而是故意用兒媳婦強調不讓用的盆。

氣得渾身發抖的劉紅梅一口氣砸了家裡所有的盆,婆婆在旁邊不緊不慢地說:“隨便砸,反正都是你自己買的。”

已經年過半百的劉紅梅惱得渾身發抖滿臉通紅,她只恨自己早些時候怎麼沒帶著兩個孩子走。現在姑娘和兒子都面臨嫁娶,鬧離婚不合適,婆媳撕破臉更不合適。

思來想去,留給她的路只有一條,那便是咬著牙繼續忍,忍到婆婆去世,才能結束這長達幾十年的較勁。

“看到婆婆在陽臺泡腳,氣得我渾身發抖”

我雖不知道生活中像劉紅梅一樣忍著過日子的女性有多少,但十分清楚幾乎每一段婚姻裡都少不了婆媳矛盾。有些表面上看像是誤會,是三觀差異,其實卻是暗搓搓的較勁。

逆反心理的心理特點有三,首先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否定物件。當一個人從心底否定且針對另一個人的時候,無論對方說什麼做什麼都變得不重要,直接對著幹就完了。

其次,擁有強烈的主觀體驗。帶著主觀體驗的人完全不會去在乎客觀事實,說白了就是自私,所有的觀點只圍繞著自身,拒絕換位思考,更不會顧全大局。

最後,帶著濃重的感情色彩。情感是最能左右一個人行為的東西,它像一隻無形的手,神不知鬼不覺便操縱一切,那些厭惡和不滿的情緒,最容易導致矛盾產生和爆發。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情緒化,不能看見某個人,不能聽見對方聲音,甚至只要身邊有人提起對方,馬上就會滿腔怒火。

婆媳矛盾的激化多是由這三點而起。逆反心理導致兩個女人揪扯不清,就像今年春晚的小品《婆婆媽媽》裡賈玲演的婆婆說:“我當初沒能得到的,你也不能得到。我曾經沒能享受的,你也不配享受。”潛臺詞很明顯:見不得你好。

老實說,從長遠來看家庭成員之間愛不愛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相處才能讓彼此不那麼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