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夫妻之間變得這般“大方”,其實是緣分已經到了盡頭

當夫妻之間變得這般“大方”,其實是緣分已經到了盡頭

我們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一貫是傾向於那些大方、爽朗的人,而不是那些小氣的人。

他們斤斤計較,錙銖必較,和這樣的人相處一點都不愉快,很多事情都明碼標價,一點虧都不肯吃,但佔別人的便宜倒是樂此不疲。

當然,小氣不止出現在社交關係中,有時候也會出現在兩性關係中。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當小氣出現在婚姻當中的時候,就會變成一種愛的證明。

例如見不得對方和異性說話,例如對自己花錢的時候扣扣搜搜,對另一半花錢的時候特別大方等等。

這些小氣,都代表了對方在自己心裡的位置,也是因為愛一個人,所以才會變得小氣。

由此,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夫妻之間變得這般“大方”,其實是緣分已經到了盡頭。

當夫妻之間變得這般“大方”,其實是緣分已經到了盡頭

不會再去計較對方到底和異性有沒有不清不楚

愛一個人,就應該是像電視劇《知否。知否》裡面的盛明蘭和顧廷燁那樣。

顧廷燁因為盛明蘭和齊衡說了幾句話而吃醋,盛明蘭因為顧廷燁要納妾而陰陽怪氣,滿臉不開心。

這才是幸福的婚姻該有的樣子,就是小氣,就是斤斤計較,就是眼睛裡容不得沙子,就是心眼如針尖一般大小。

看不得愛的人和別的異性接近,雖然知道對方不會背叛自己,但看到自己親近的人去和別人接近,自己就會嫉妒得發狂,就是會不開心。

張小嫻曾說過:“遇見你,我成了最小氣的人,想得到你一心一意的愛。若擁有了你,我就成了最富有的人,你的愛最珍貴,即使全世界給我,我也不換。”

假如有一天,我們看到對方和異性不清不楚,可我們內心卻毫無波瀾,那麼就意味著這段感情走到了盡頭。

我們為什麼不會生氣?

不就是因為不愛了,因為不愛,所以對方不管做什麼都和我們沒有關係,都不會讓其牽動我們喜怒哀樂的情緒。

當夫妻之間變得這般“大方”,其實是緣分已經到了盡頭

不會再去關心對方有沒有餓著,難不難受

《愛的五種能力》書中曾說過:“共情,是愛的第三種能力,就是可以理解到對方的內心感受,特別是當對方內心有不好的感受時,共情會讓愛人感覺到被理解、被支援。”

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具備這種共情能力。

有人說,愛一個人如若愛到了深處,內心是會有一種心疼的情緒存在的。

例如我們會想對方工作的時候有沒有被別人欺負,今天中午吃的飯菜可不可口;

例如對方不小心把手磕破了一點皮,我們就會心疼,覺得這得多疼啊,對方好可憐啊等等。

我們全心全意地愛著對方,就會感同身受,就會設身處地,把對方經歷過的事情放在自己的身上,和對方一起感受。

可不愛了,就會把所有的情緒都收回來。

不管對方做了什麼,我們都無波無瀾,哪怕對方和我們說他(她)受了委屈,我們也會無動於衷,甚至還有些不耐煩。

覺得對方怎麼這麼矯情,不就是一點小傷嘛,至於這麼大驚小怪嘛,還來麻煩自己。

其實,事情沒變,人也沒變,變的是我們的心。

因為不愛了,所以很多事情就會變得無關痛癢。

當夫妻之間變得這般“大方”,其實是緣分已經到了盡頭

不會再因為一件小事而生氣,變得漠不關心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篇故事,故事裡的小男孩天生沒有痛覺,別的小朋友不小心劃破皮都要痛哭流涕,這個小男孩被石頭砸腳了也面無表情。

於是,這個不怕疼的小男孩就被人們稱讚很勇敢。

一天,幾個小朋友突發急性闌尾炎,其他小孩在被醫生摁肚子的時候,能夠反饋出哪疼哪不疼,然後醫生快速確定治療方案。

而小男孩由於沒有同感,不管醫生怎麼摁他都沒反應,最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而夫妻之間的爭吵,其實就像是人身體上的痛感,知道哪裡疼、哪裡出問題,才可以對症下藥,讓身體保持健康。

若是有一天夫妻之間連架都不吵了,那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這意味著他們不會有痛感,只能等著婚姻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當夫妻之間變得這般“大方”,其實是緣分已經到了盡頭

亦舒在《獨生女人》裡寫道:“婚姻根本就是那麼一回事,再戀愛得轟動,三五年之後,也就煙消雲散了。”

生活中,使人感到疲憊的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鞋裡的一顆沙子。婚姻當中,讓其破滅的不是那些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細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