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離開人世的方式,取決於他們曾經怎麼活

文/萱小蕾

圖/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有些人離開人世的方式,取決於他們曾經怎麼活

東野圭吾的《紅手指》中,有兩對夫妻的情況有點相似。

一對是昭夫的父母,父親得了老年痴呆症,母親照顧他到去世。後來母親也得了老年痴呆症,雖然最終證實她是裝的,但是她這樣的情形現實中有很多。

就是那種心懷內疚或不甘的感受,覺得伴侶活著時承受的痛苦沒辦法替他分擔,也可能怪自己沒把他照顧周全,所以心懷內疚。

於是

他們在伴侶去世後,開始刻意去體驗和效仿伴侶的生活方式或離世方式,類似一種贖罪和懺悔,或是一種懷念。

這一點,松宮的舅舅隆正便是如此,他的職業決定了他的工作太忙,妻子一個人難以承受,最終離開了他,一個人獨自生活,一個人孤獨死去。

有些人離開人世的方式,取決於他們曾經怎麼活

他的兒子加賀因此對他有怨言,兩個人也不怎麼往來。後來生病了,患了絕症,兒子依舊沒來醫院照顧陪伴,臨終時也不在。

松宮覺得表哥加賀太不近人情,還說他把父親一個人扔下,自己過著無拘無束的好日子,問他是不是想讓父親一個人孤孤單單去世?

加賀不但不生氣,還堅定地說:

“人怎麼死,取決於他是怎麼活過來的,那個人會有這樣的死法,完全是因為他的活法就是如此。建立起溫暖家庭的人,死時也會得到家人的關懷,而沒能建立起像樣家庭的人,死時偏偏渴望親情,你不覺得他這樣很自私嗎?”

松宮聽了這樣的話,也無力反駁,但是心裡想必還是覺得加賀太冷血。但是後來才知道,其實這是舅舅自己的意思,因為他對妻子有內疚,所以晚年也選擇獨自生活,獨自死去。

有些人離開人世的方式,取決於他們曾經怎麼活

加賀的說法,其實也很有道理,就像有些人說:男人年輕時在外面花天酒地到處玩耍,不管妻兒不管家,老了外面沒人理會了,又回到家裡想要享受天倫之樂,想要得到照顧,得到妻子的伺候,兒女的孝敬。

要是妻子兒女都是至善至純的人,可能也會選擇原諒和接受,但是一般人可能都接受不了,覺得你憑什麼?你為這個家做了什麼貢獻?你愛這個家裡哪個人了?

年輕力壯時,家人被你拋在腦後,風燭殘年又來渴望和依靠他們,多少有點沒道理,有點臉皮厚。

按這個觀念來說,書中的隆正倒是有覺悟,對妻子兒子有愛,而且他曾經的忙也是真的忙,服務了他人,也就忽略了家人,總歸是負了一頭。

有些人離開人世的方式,取決於他們曾經怎麼活

悔意有多少不知道,但內疚一定是很濃烈的,所以才會選擇拒絕兒子的原諒,或者說拒絕他在形式上的原諒,這類原諒應該表現在生活上的照顧,陪伴,享受子孫繞膝,親情溫暖。

為了讓自己對妻子的愧疚減輕一點,他刻意選擇跟她一樣的方式度過晚年,並且選擇跟她一樣孤獨地離開人世。

所以有些人生活的方式或許讓我們覺得可悲可憐,心生同情,想要伸出援手,可是你又發現他們自己並不在意,並且好像願意承受這樣的艱苦,像是一種自虐。

或許在我們看來不太理解,其實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他們只是想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像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贖罪。你要阻止了他,他反而不踏實,不心安。

加賀所說的“人怎麼死,取決於他是怎麼活的”,其實也可以說成“人怎麼活,取決於他曾經做過什麼”。

有些人離開人世的方式,取決於他們曾經怎麼活

不同的是,有些人因為曾經犯過錯、覺得對不起誰,所以在後來的生活中,會表現出有意無意的悔意和彌補之心,但另一些人毫無悔意,反而還要理直氣壯的回頭索取。

前者會獲取同情,而後者可能只能遭遇到厭惡或敷衍,即使得到了外在的東西,也得不到真情真心。

總之,想要晚年時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家人的照顧,那麼活著時就應該好好經營眾多的家庭、好好愛你的家人。只有愛和真心、才能換來相同的東西。

歌德說過:“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因為他的家庭和睦。”

這是在提醒我們,人活在世界,為大義為所有人服務,那是崇高的,是值得讚頌的,但是真正的幸福感,還是來自自己的家庭。

從小到大,幸福感來自你父母給你的一個美滿家庭。結婚後,你建立了小家庭,那也是給你帶來幸福源泉的關鍵所在。

有些人離開人世的方式,取決於他們曾經怎麼活

將來你如何生活、又如何離開人世,也許都取決於你如何對待這個家庭。所以,當你有家時,記得好好經營它,好好愛你的每一個家人。

不要等到來不及時,再用一生去負疚和後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