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愛》:與其“關心”她們,不如心疼她們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紀錄片《“煉”愛》上影節首映點燃現場 真實犀利直擊當下都市情感”,“vid”:“t3252mp23jr”,“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3648810309_640480/0”,“desc”:“紀錄片《“煉”愛》上影節首映點燃現場 真實犀利直擊當下都市情感”})

上影節首映點燃現場:真實犀利直擊當下都市情感

差不多十六年前,我開始“求偶”的時候,“剩女”的這個概念也開始走入了公眾視野。十年前我結婚的時候,“剩女”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議題,至今如是。

在我看來,

“剩女”的出現,是女性解放與城市化的必然結果。

所謂“剩女”,其實是有能力,經濟獨立,有個性的優質女生或獨立女性。由於“剩女”是一個富有歧視性的詞彙,下文將不再“引用”。

《“煉”愛》:與其“關心”她們,不如心疼她們

紀錄片《“煉”愛》中的五位女生,都是能夠在階段性的人生中“自洽”的女生。她們努力尋找真愛或可靠的伴侶,期待進入另一個階段的人生,這無可厚非。但是,“值得的”愛情與婚姻,很大程度上是可遇不可求的,她們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邂逅”到,也可能終身與之無緣。就算是後面的結果,我相信她們也可以優雅地度過一生——愛情與婚姻並不是定義一個人的一生是否幸福的必備指標。

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影片中的五位女生在生活中沒少得到長輩乃至同輩的“關心”。這些“關心”大部分是善意的,但大部分的“關心”除了徒增她們的壓力與焦慮外,恐怕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而一些來自社會的“關心”,實際上是在傷害她們。比如,有人把她們歸類為某個邊緣群體,並以歧視性的詞彙命名之。又比如,一些鍵盤俠在網路上見縫插針、借題發揮地往她們身上潑汙水。在生育率日漸走低的今天,還有所謂的專家提出以徵收“單身稅”或“不生育稅”來刺激她們的結婚意願和生育意願。這樣的“損招”除了進一步打擊年輕一代的結婚意願和生育意願外,更是赤裸裸的歧視與剝削。

《“煉”愛》:與其“關心”她們,不如心疼她們

紅梅,積極、上進、至真至純的女生。她的愛情觀、婚姻觀有點理想主義,她在等一個懂她、珍惜她的男生。看她在火車上讀那本雞湯書,我覺得她在“求知”上有點用力過猛了,與其紙上談兵,不如勇於實踐。

《“煉”愛》:與其“關心”她們,不如心疼她們

談婧,商業精英,一個沒有為男人哭過,卻為工作哭過N次的“大女生”。據說和她約會的男生,不少被她“鎮”住了,恭恭敬敬地叫她“談老師”。也許,她並不需要一個霸道總裁來與之攜手共創輝煌,一個願意做她背後的男人的男生,一個在她需要的時候獻上胸膛與肩膀的男生足矣。

《“煉”愛》:與其“關心”她們,不如心疼她們

李桃,堅強、獨立的單親媽媽。她是到目前為止五個女生中唯一一位已經“脫單”的——她和一位小她十五歲的男生結婚了。真是一個勇敢的女生,我希望這樣的勇敢,可以成為更多優秀女生的常態。但願她已經可以坦然和女兒談論“爸爸”。

《“煉”愛》:與其“關心”她們,不如心疼她們

Kitty,可愛的北京女孩,一直沒有放棄公主夢的女孩。也許你會覺得她的公主夢有點太虛無縹緲了,但看了她姥姥、姥爺相濡以沫的日常,你會了解到她的公主夢是有現實的土壤的,只是,這樣的土壤在今天已經成為“稀土”。

《“煉”愛》:與其“關心”她們,不如心疼她們

月兒,極具文藝範的能玩、會玩的女生。她的姨媽說,年齡不是問題,她六十多了,在美國照樣有年輕的小夥子向她求愛。年齡不是問題,能玩到一塊就行。

影片中的五位女生可以說是當代都市女性的優秀代表,她們因為個人的際遇與運氣錯過了“求偶”的最佳時期,她們身邊的人應該更加心疼她們,而不是以“關心”的名義抱怨或譴責她們。給她們時間,幫她們創造機遇,讓她們去經歷愛情之“煉”,等待她們的成長,也許有一天,她們會帶來皆大歡喜的“HAPPY ENDING”——在“HAPPY ENDING”到來之前,她們都是值得你們去心疼的。

同樣地,社會也應該“心疼”她們,立法保護她們在職場上獲得公平對待的權利;在生育問題上,對高齡產婦給予更多的支援,這樣才能夠真正刺激她們的生育意願;社會保障方面,應該根據她們對社會的貢獻來賦予相應的權利,而不是以是否生育來區別對待,這才能夠讓她們更無後顧之憂,勇敢追求可期待的婚姻。

當一個社會不再汙名化她們,不再歧視她們,接納女性的多元化,這個社會才是一個更文明、更健康的社會。

轉載請註明版權 | 鑑片工場

我們只鑑賞有溫度的電影

一部好電影,一定是刨去娛樂後,還能具備教育意義和社會責任。——@張鴻潤Schemer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