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女性不嫁中國男性,倒是中國女性跟印度男性結婚比較多

印度婚戀觀比較獨特,甚至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寶萊塢愛情電影《寶萊塢之戀夏雞尾酒》,打開了一扇瞭解其婚戀觀的視窗。

這部2012年上映的電影,講述的是居住在英國倫敦,一位印度工程師和兩名印度美女的故事。這是一個典型的「我最好的朋友搶走我愛的男人」的故事──其中一個女人為了使心愛的男子回心轉意,開始學習烹調印度食物、敬拜印度神、穿傳統服裝,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理想的妻子,但未果。

為什麼印度女性不嫁中國男性,倒是中國女性跟印度男性結婚比較多

巴哈特納悶,片中展現的成功、堅強、獨立的女性,必須透過幫丈夫或男朋友做印度飯菜,來獲得他們的心,電影究竟呈現給女性怎樣的印度?他認為,儘管電影有商業壓力和自己的敘事邏輯,但最現代和先進的電影,宣揚的卻是退步的思想,這對職業女性來說,非常不公平。

在現實中,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多數印度男性腦海中,都根深蒂固的存在著這樣的思想——女朋友是可以在聚會時玩玩的,而妻子則是要娶回家的。社會對非傳統保守女性的偏見非常嚴重。

作為娶了職業女性的印度男性,巴哈特還講述娶一位能幹、獨立的女性,帶來的巨大便利之處,例如:能夠跟妻子討論自己的職業生活,而且她比家庭主婦更有組織能力;

一個懂得辦公室政治的妻子,甚至能給你一些職場建議。同時,她也能夠讓家庭多一份收入,在房價高漲、工作不好找的年代裡,讓你們能住上體面的房子,家庭財務更加寬裕。

為什麼印度女性不嫁中國男性,倒是中國女性跟印度男性結婚比較多

另外,職業女性跟外界打交道的機會多,能為家庭帶來外界的資訊和知識,例如,如何家庭理財、安排假期,能提高生活品質。另外,她們教匯出來的孩子,也會比較獨立和出色。

最後,職業女效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生活滿意度也會更高,對男人的依賴較低,因此家庭更和睦。

巴哈特呼籲印度男性在擇偶時要仔細,不要以「會不會做飯、穿著是否保守」來衡量女性,而要鼓勵和讚揚職業女性,她們將帶領印度家庭和國家往前走。「雖然我們少吃到可口的熱騰騰飯菜,但是我們這個國家會向前發展。」

在印度生活和工作一段時間,我對印度婚戀觀倒是有些許感悟了。

為什麼印度女性不嫁中國男性,倒是中國女性跟印度男性結婚比較多

奉父母之命的婚姻仍佔主流

一位印度職業女性,她向我訴苦道,一旦她的男朋友在旁邊,她必須變成一個唯命是從的小女子。男友幫她點菜,承認男友是「老闆」和「領導者」後,一切才能進展下去。由此不難看出在印度主流的婚戀關係中,「大男人主義」還是佔據主導地位。

為什麼印度女性不嫁中國男性,倒是中國女性跟印度男性結婚比較多

印度人愛與外國人通婚嗎?

在印度,高等種姓或受過良好教育的富裕印度女性,跟西方男性通婚的不在少數。然而這樣的跨國婚戀,並不為印度主流傳統社會坦然接受。

印度新德里電視臺,一位著名女記者在家中舉辦的生日聚會。她的德國未婚夫、德國電視臺的攝影師說:在印度,如果一個印度男孩交了一個西方女朋友,印度人會拍著男孩子的肩膀稱讚:「Nice Catch!」(不錯!)但他每次跟未婚妻出去玩時,印度人都會朝他嚷:「Get your hand off our sister。」(不要碰我們的姐妹)。

我發現,印度男人、特別是中下層男性,不愛娶外國女性,印度女人也不像某些國家的女人那樣「崇洋媚外」,急切的想嫁給歐美白人。當我和一個印度人談到這個問題時,她也說:「大多數印度男人可以跟外國女人玩,但娶外國女人的比較少,因為他們只會娶印度女人當妻子。」

為什麼印度女性不嫁中國男性,倒是中國女性跟印度男性結婚比較多

後來我與一位31歲的印度司機交流,試著詢問:「為何印度男人不愛娶外國女人?」他的回答是,主要是因為宗教原因,父母不喜歡自己的兒子,娶一個異教徒或是沒有宗教信仰,或別的社群、種姓的女人,而兒子總是把自己的父母當作第二個神,對他們唯命是從。

所以,印度大多數人的婚姻還是比較傳統的父母包辦型。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際化加速,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女孩,也有嫁給西方人且得到父母理解、生活幸福的例子。

相比印度女性與歐美男性通婚,印度女性跟中國男性結婚的案例比較少,倒是中國女性跟印度男性的婚戀相對比較多。我也聽一名中國留印學生說,她認識幾個去中國發展的印度男性,都娶了中國老婆,還在北京買了房,生意也涉及旅行業等多個領域,可以說在中國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那位印度朋友向她坦承,如果自己在印度,生活水準遠沒有在中國高,但他的父母至今都對他很失望,不能接受他娶了一個非印度教徒的中國老婆,在鄉親面前也總是抱怨對兒子的不滿。但是他們已經有了中印混血兒,他打算將父母接到中國來,讓他們親眼看一看自己在中國的美好生活。

為什麼印度女性不嫁中國男性,倒是中國女性跟印度男性結婚比較多

印度人的宿命式感情哲學

當然,我們不理解的印度婚戀觀,也有令人歎服的一面。中國某旅遊類雜誌中,曾講到演員張鈞甯去印度旅行的經歷。她跟25歲的印度導遊聊感情,導遊說自己的結婚物件是相親認識的。

張鈞甯立刻質疑這樣的關係是否有愛存在,沒想到年輕的導遊嚴肅的說道:「正因為知道要結婚,認識她的那一刻就產生愛了,我會給她全部的愛。再也不對其他人動心。」

印度導遊的這種與大多數中國人截然不同的戀愛哲學,確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相較於我們身邊很多「閃戀閃分」、「閃婚閃離」的現象,印度人的宿命式感情哲學,不得不令人折服。

我曾跟一個交了印度男友的中國女留學生聊天。我說:「在我聽說的幾對中印戀人中,中國女孩子總是比較弱勢,因為印度男人似乎並不專一。」但她卻反駁道:「印度男人如果痴情忠貞起來,比中國男人尤甚。」可能是因為信仰宗教的原因,他們一旦對愛情產生信仰,就無比堅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