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楊百順在心裡殺的第一個人,是他的父親老楊。

以前他和老楊就沒話,在心裡殺老楊的時候,他照樣啥也沒說,一槓子把老楊悶死了。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劉震雲在節目上讀這本書

01 楊百順和老楊

楊百順最崇拜的人,是喊喪的羅長禮。他13歲那年,家裡丟了一頭豬,家人都去找豬去了,留他在家看家。

那天他生病了,可為了去看羅長禮喊喪,他跑了15裡。到了卻失望至極,原來那家人並沒有請羅長禮。他又開始打擺子發燒。

他不在家的時候,家裡的羊又丟了。老楊解下皮帶抽他。他被打怕了,就說出去找羊。

楊百順從下午找到了晚上,沒找到羊。他害怕狼,可他不敢回家。

楊百順16歲時,縣長創辦了“延津新學”。誰要是進了這新學堂,日後便有可能被選拔到縣政府任職。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延津是楊百順的老家

老楊在老馬的攛掇下,決定送一個兒子去上這新學。倒不為別的,就為了兒子學成之後回來賣豆腐,好抬高這豆腐的身價。

老楊知道楊百順腦子活,怕他學成後不回來賣豆腐。於是,他在抓鬮的兩個紙團上都寫了“不上”,暗中和小兒子楊百利串通好,抓鬮時讓楊百順先抓。

老楊為了顯擺老馬和他關係好,出去和人說老馬給他出的這個主意。楊百順賣豆腐時聽人說起,才明白自己被爹和弟弟給耍了。

清晨,他趁家人不注意,離開了家。只要能離開老楊,他去哪裡都不後悔。

可事與願違,楊百順跟老曾學殺豬之後,沒有地方住,還是要回老楊家住。看著楊百順每天跑30裡,他又對楊百順冷嘲熱諷。

跑啥,學一個手藝還用跑?我看著費勁。” “你不學做豆腐,我豆腐坊也沒停,誰離了誰都能過。” “哪天我得提封點心,去曾家莊看老曾。人家用的啥法?我使喚兒子,一步使喚不動;他剛見面,就使喚他每天跑三十里。”

後來,楊百順失了業,又回家做豆腐賣豆腐。老楊更得意了,說“我做豆腐不缺人啊”。楊百順的大哥成親,老楊也沒讓楊百順上桌吃飯,讓他去茅房給人墊土。

楊百順徹底傷了心,他離開了老楊和這個家,在心裡殺死了老楊,到死都沒有再回來過。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劉震雲

02 相似的孤獨

楊百順的故事沒什麼了不起的,小說裡,有太多這樣的故事。

父子或母子之間,要麼是性情不合,要麼是說不上話,要麼就是有利益之爭。這種中國式家庭的孤獨,在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傳統道義的掩飾下,悄然存在著,在延津有,在別的地方也有。

鎮上的鐵匠老李,小的時候偷吃了一塊棗糕,母親給他頭上打了一個血窟窿。打完後,又跟人去縣城聽戲去了。

老李知道,他的慢性子,就是讓他母親的急性子給壓的。後來,老李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娘要幹啥,他就說等著吧,他要熬熬母親的急性子。

再說老楊家。楊百業十七八歲時,就盼著成親,好和老楊分家。老楊猜到了兒子的心思,就故意拖著,不給他張羅。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劉震雲

後來,老楊癱瘓在床,家裡的一切都是楊百業說了算。

有一年八月十五,家裡做了燉肉菜和烙餅。老楊愛吃這一口。他以為吃上了好吃的,是因為做飯前,楊百業問他個事,他說了實話。

吃飯時,他便仰著臉,朝兒子討好地笑了笑,意思是:“下回問我啥,我還說實話。”

老楊的兩個兒子楊百順和楊百利和他都不對付。楊百順殺豬時的師傅叫老曾,他的兩個兒子也和他不對付。

楊百順後來入贅,嫁給了吳香香。吳香香的前夫叫姜虎,之前姜虎沒和父親分家,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天天吵架。有一次為了個雞腿,一家人又吵成了一鍋粥。姜虎藉著那次爭吵,和父親分了家。

姜虎和吳香香有個女兒,叫巧玲。巧玲是個窩裡橫,還常和吳香香頂嘴,吳香香不喜歡她。後來,吳香香和別人跑了,沒帶巧玲。巧玲一點也不難過,和後爹在家說說笑笑,該包餃子還包餃子。

巧玲後來被人販子拐到山西,從此便改了名字,小名叫改心,大名叫曹青娥。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作者劉震雲

03 世世代代的孤獨

老曹,也就是改心的第三個爹。老曹小時候,每次弟弟在家鬧騰,爹孃就揍老曹。老曹弟弟為了霸佔老曹的家產,欺負他無兒無女,硬是要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老曹。

老曹老婆為了和老曹弟弟治氣,才買了改心。

改心十三歲前,她一和老曹老婆拌嘴,老曹老婆就揍她。

改心13歲以後,老曹老婆就不敢打她了,因為一打她,她就要跳井尋死。改心上過學,所以吵起架來,往往佔上風。

老曹曾勸改心,不要和娘吵架。可改心說:“不是吵的事,我不能學你,一輩子讓她騎到頭上。”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作者劉震雲

老曹老婆歲數大了之後倒變了脾性,她開始和改心說得著。那時改心都生兒育女了,該叫她大名曹青娥了。

曹青娥嫁到離家很遠的牛家莊。每次回孃家,曹青娥都能和娘聊到半夜。她要回牛家莊的時候,娘就送她去車站。她們娘倆走著去,邊走邊說。餓了吃點乾糧,吃飽了再走,再說。到了車站,也不著急坐車,一直說到最後一班車快開了才停。

可曹青娥和自己的兒女卻沒話。她和牛書道生了四個孩子,每每生氣時就擰孩子。牛書道親大兒子,她親小兒子。剩下的牛愛國沒人親。

有人親不是說吃上穿上佔多大便宜,而是受人欺負後,能有人做主;有苦處,能扎到他懷裡說;牛愛國無人親,遇事無人做主,有苦無處說。”

姐姐牛愛香大他八歲,姐姐疼他。他從小是拉著他姐的衣襟長大的。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劇照

牛愛國長大了想當兵,而且是去離家三四千裡的地方當兵。姐姐知道他是對父母傷了心,可牛愛國嘴上不承認。姐姐勸他。

知你為啥要當兵,不為當兵,是煩這個家;也不是煩這個家,是煩咱爸媽。從小我也煩爸媽,他們只親老大和老四。可等你長大就知道了,爸媽畢竟是爸媽。” 牛愛國沒有說話。牛愛香打個嗝又說: “長大你就知道了,不就是個爸媽嗎?” 又說: “從小不親沒啥,孩子遇到難處,也不知護著孩子;不護倒在其次,也不知給孩子指條出路,弄得孩子左右為難。”

可牛愛國35歲之後,曹青娥開始和他說知心話,不對別的三個孩子說,只對他說。

04 父母也孤獨

牛愛國和龐麗娜結了婚。他們的女兒,叫百慧。百慧和龐麗娜也不親,也常拌嘴。

龐麗娜出軌,曹青娥知道牛愛國為這件事煩悶,但她從來不提。因為娘不提這件事,牛愛國知道娘疼他。

娘總是跟牛愛國說五六十年以前的事,說她如何被拐賣,賣到老曹家,如何與老曹老婆拌嘴,又說如何嫁給牛書道,如何吵架。

娘說:“我活了七十歲,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別的東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沒法挑。”娘又說:“我還看穿一件事,過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

牛愛國知道娘是在安慰他。但直到娘死去之後,他才明白,不僅娘說的這兩句話是在安慰他,娘跟他說的五六十年前的事,都是在安慰他。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劇照

曹青娥得肺癌死的。她身體不舒服了三四年,一直沒告訴兒女們。只有牛愛國知道,娘是對兒女們失望。曹青娥的四個孩子過得都不如意,一人一手事。她指望不上他們。

曹青娥得病,牛愛國是最後一個知道。牛愛國知道,娘覺得他過得最不順,對他的失望也最深。

兒女們不在身邊的時候,曹青娥就和百慧說話。百慧也和她拌嘴,不過老太太不怕她。

曹青娥右邊的牙齒糟了六七年。家裡兒女沒人顧得上帶她去看牙醫。曹青娥死了以後,牛愛國想起娘那糟了的牙,哭了。

後來,牛愛國才知道,姥爺楊百順離開家鄉後,改名換姓,叫羅長禮了。姥爺跟兒子們說不著,孫子裡只跟羅安江說得著……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楊百順的“弒父”,揭露了中國式家庭的孤獨

劇照

原來,孤獨是一種常態。

父與子,母與子之間,雖然有著血緣關係,親近無比,卻不見得是互相理解,明白彼此心意的。孩子抱怨,甚至怨恨父母的冷漠,殊不知有時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思。

楊百順在家裡得不到任何人理解,其實,他哥他弟,都是如此。他的同鄉,也是如此。他的繼女,他繼女的兒女……很多很多人,都是如此。

他恨老楊,在心裡殺了老楊,遠走他鄉。也許,這就是中國式家庭的孤獨。因有血緣關係,便生出很多期待。又因為彼此不知心,生出很多傷心。

有人像楊百順那樣和父母決裂,也有人像曹青娥和牛愛國那樣,怨恨過父母,又隨著成長,不斷與父母和解。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小說了,近期都將和大家解讀這本小說,歡迎關注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