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認知之新婚系列,新家庭的重要特徵

用比較專業的但通俗方式,在這兒跟大家分享關於新婚的那些事兒,希望對更多家庭和年輕人有幫助,能夠享受家庭帶來的溫暖和幸福。

這是我踐行個人人生使命[

傳播家庭文化,讓家溫暖起來

]的一部分。

這是第二天

家庭認知之新婚系列,新家庭的重要特徵

文/八爺(微信公眾號:八爺家庭服務者)

第一篇說了一個關於結婚的隱喻,新婚家庭就像是兩國派出爭奪新家庭領地計程車兵,比較形象展現了新家庭融合建立過程。點選閱讀《家庭認知之新婚系列,關於新婚的一個隱喻》

今天分享第二篇,新婚家庭經歷一些關鍵變化,主要分享「

心理和人際關係方面

」。

***

互補的人際關係單位。

任何正常的人際關係都是

互補的

,伴侶關係更是因為緊密經濟和親密等因素,

互補性

體現得更為明顯。

所謂互補性,

在人際關係中,一個人的行為都是要配合他人的行為

,夫妻二人相互補充,共同佔有家庭這塊時空,對外顯示是「我們」整體一致的特徵。

家庭認知之新婚系列,新家庭的重要特徵

舉一個例子說明:

沉默—嘮叨

一個沉默寡言的先生和一個整天碎碎嘴的妻子,但是離開家裡後分別跟其他人打交道時候,先生變成一個能言善道的人,妻子在外又是一個特別會傾聽的人。

但兩人一旦在一起面對外部世界,就恢復了[家庭]整體,每個人都回到一個特定位置上。那個嘮叨的人,成為家裡的與外面溝通交流的部分,而那個沉默人則可能是家裡理性部分,做決策那個人。

類似的還包括:

弱勢—強勢

,一個強勢的先生和弱勢的妻子。

浪費—節儉

,其中一個人特別節儉,而另外一個用錢浪費

、、、。

關係互補性指出了在家庭中(關係中)一個行為(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跟雙方都有很大關係,而不是一個人單方面塑造出來的。

比如愛吐槽男人不做家務的媳婦。有可能是先生去幫忙做家務,但是每次做的時候,都被媳婦說做不好,不會做之類,並且上手上去做了。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穩定狀態[

不做家務但被說的先生—做家務卻不斷吐槽太太]

關係的互補性同時也找到了能直接影響的領域

[自己在行為中所做出“貢獻”]

而主動求變,

從而掌握到了改變局面的主動權,這點最重要。

家庭認知之新婚系列,新家庭的重要特徵

比如上面吐槽的太太,當她發現

先生不做家務

居然跟自己平時太完美要求和讚賞有關,那以後先生做家務時候,多誇獎,多認可。這個部分比直接要求他做家務要好得多,畢竟一個人強行讓別人改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所以伴侶之間人際關聯,特別像雙人舞,只有兩人能夠發展出匹配的能力,找到自己位置和步伐,兩位舞者才能感到很舒服,並且呈現出來家庭的美感。

記住這是家庭最終呈現樣子是

家庭成員之間互動出來的,尤其是核心成員新夫妻,如果家庭有什麼狀況,起到主導兩人一定是有貢獻的。

家庭認知之新婚系列,新家庭的重要特徵

至於為什麼,一個人為什麼會有這樣那樣的行為以及特定反饋模式,這個部分來自於個體經驗和認知,在這兒我不展開了。

***

情緒單位

指的是結婚後

兩人會將個人情緒邊界擴張到對方,我的情緒就是你的情緒

。因此我們會將彼此在原生家庭中未分化的焦慮,期待,渴望都帶到新的婚姻中來,比如期待家庭的模樣,期待怎麼被對待,想要被支援等等之類。

還是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一個在外展示很自立的男生,可是在親密關係(婚姻裡),可能會變得粘人,變得無能的。可能在原來家庭中,家人自始至終對他都很嚴格,獨立是一個很重要的規則。那麼這樣,男生可能從小就沒有享受那種被照顧的感受。

新的親近關係中,他那種被照顧的渴望就會展示出來。

並且由於把對方視為自己情緒的一部分,那麼這種被照顧的渴望就要求對方來滿足。

當然作為一身相伴的人,是願意去滿足的。為什麼說親密關係是能療愈人,也在於這一點,我們被滿足過,可能就完整了,也就不執著。

但是

,一旦這個變成要求,就會出事兒了。因為有可能對方做不到,也有可能不是每次都能做到。

這是在日常中很常見的。

所以當伴侶做不到的時候,除了想對方的不是以外,能否多想想,我這樣是在滿足自己過去的遺憾,還是真的處在當下關係中的訴求。如果是前者,

那麼請你意識到[這是自我負責部分,所以對方可以做,但不做也是可以的]。

在上面的基礎上再補充一點,

另外渴望如果持續沒有被滿足,那麼就會出現關係的張力。可能引發三角化現象,或發生婚姻暴力衝突,或者出現身體化症狀或精神症狀等。

***

[我們]與[自己】

上面兩個,其實都在說,新婚以後,兩人會趨向於成為[我們],在對外行動和對內感受上都保持一致,對彼此都會彼此深刻影響。

但作為個體,是需要個體空間的,這種[我們]進化到一定程度,以及每個人對於[個體]的標準不一樣,都會與[個體]發生衝突,成為關係的壓力,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有些人覺得檢視手機就是對個人侵犯,有些人會覺得手機並不是。所以後面一類人會要求,甚至偷偷檢視對方手機,對方發現後,就會大怒。

所以需要溝通來達成共識,並且根據現實條件做出一些調整,而不是一勞永逸,這是一個持續的動態平衡,沒有一個標準。

//End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