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你自己嗎?(送給昨天的你)

婚戀情感專家凌子老師帶領的幸福365婚戀諮詢團隊,專業從事戀愛擇偶、情感挽回、夫妻出軌、離婚、婆媳矛盾、親子關係的諮詢、培訓、指導。

有兩位諮詢師帶領,提供半小時的私密訪談,每週一次90分鐘線上影片的方式舉行團體,三個月的時間在群裡陪伴大家,回覆指導大家的諮詢。

最後一次優惠價980元,每天花一元錢給自己找兩位諮詢師幫助自己,六月份後恢復原價1980元。

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525是個“諧音梗”,取自我愛我,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自己的意思。

我愛我。顯然是中國心理健康的一個關鍵詞。愛自己,關愛自己都上升到一個心理健康的層面了,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你,愛自己嗎?

你愛你自己嗎?(送給昨天的你)

01什麼是愛自己?

什麼是愛自己呢?聽起來特別簡單,對自己好點唄。可如果細想想,我們真懂得什麼是對自己好嗎?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答案。

是人類對愛的定義不一樣嗎?我覺得是我們接受愛的方式,期待愛的方式不同。

即使一個人很愛你,你也未必滿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吧。這時的你就感受不到愛和被愛,或者說意識層面上你知道應該滿意,但潛意識層面它和你需要的愛不同,你仍然會拒絕了,排斥了,不滿了。

舉個例子,一個女人身邊閨蜜過節都有禮物,於是她會覺得我也應該有。她收到了鮮花禮物,很開心,也證明了“他是愛我的”。

假設1:他送了鮮花和她喜歡的禮物,特別用心,如她期待。她想他一定是愛我的。是嗎?

假設2:她收到的不是鮮花和自己設想的禮物,而是他的心愛之物。想要和她分享自己的愛好。也許她就接受不到對方的表達了。

這是很多日常中感受和證明我時不時被愛的方式。把兩個人的關係換成我對我自己,大概就是愛自己的意思了。

所以,愛與被愛的前提是“對於我自己來說,什麼是愛!”

網路上比較多提及愛自己都是在向外獲取愛失敗後,比如失戀了,發出的感慨。意思是別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越是如此感慨的人,其實可能越是缺乏愛自己的能力。先把愛自己的權力和責任交給別人,無法滿足後,再失望的收回。

被別人愛和被自己愛,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能力。瞭解自己的需求,願意與愛靠近。

比如你來到一條美食街,街上的無數美味,有人喜歡甜,有人喜歡辣。所謂自我瞭解就是你得知道自己喜歡吃什麼,能吃什麼。

如果你只是按照他人的標準,買了一大堆,卻怎麼都沒過癮。我們不一定非要逼著自己適應麻辣鮮香,但一定得知道自己喜歡的味道。

但是,的確有很多人終其一生按照別人的標準享受美味,卻從沒享受過滿足的感覺。

你愛你自己嗎?(送給昨天的你)

02什麼是成長?

在我和凌子老師帶領的網路婚戀能力提升團體中,很多成員參加團體的目的是“學習”。

大多數人尋求心理學的幫助因為生活中遇到了關係的困擾,學習更多的更好的處理關係的技巧,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彷彿是擁有了愛的能力。

通常我們會認為學會了方法就擁有了能力。於是,社會上多出很多課程,教會怎麼和伴侶相處,怎麼和孩子相處等等。

於是,多了一句話:道理我都懂,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的確,很多時候是這樣,工作,生活中的很多技能都是如此。但惟獨心理不是,惟獨幸福不是。

所以,我們稱之為成長。我認為學習和成長是不一樣的。

我的理解學習是增加,在原有的基礎上更豐富。成長,在更加了解自己後,或增加或減少的改變。然後讓自己能夠更舒適自在的適應生活。

03什麼是幸福?

在我印象裡全社會關於“幸福”的第一次關注是N年前央視的一次街頭採訪。

記者問社會各個階層的百姓:你幸福嗎?到底什麼是幸福?

這個話題甚至比愛自己更難以尋求答案。貧困地區的人民,俄烏衝突下的百姓,事業有成的老闆,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同。

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有相應的需求,需求滿足了內心的感受之一大概就是幸福感。

心理學家馬斯洛有一個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它將人的需求大體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

需求從生存、物質到精神遞進。

你愛你自己嗎?(送給昨天的你)

吃到美味那一刻是幸福的,得到認可那一刻是幸福的。。。更長久的幸福感一定是內心的滿足感。

保持幸福的狀態一方面是外在提供的條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感受幸福的能力。

大城市的人們一邊嚮往輕鬆的生活,一邊帶有各種煩惱和焦慮。大房子、好工作、健康的身體、可愛的孩子都不足以讓心情輕鬆下來,好像總和幸福差了一步半步。

不滿足,來在於外在還是內心呢?幸福,或許只是是一種感受,你覺得有,它就在!

今天說到的每個詞都是一本書都寫不完的,他們在生命中都特別的重要。

我沒敢試圖去定義或者解釋它們,就像我們都沒有資格定義誰的生活藉著525,願你有能力去愛、有能力愛自己。

--end--

作者:渡心。心理諮詢師 動力催眠師

專注成人情緒情感困擾、青少年學習能力提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