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六十,假如被兒女嫌棄了,只剩下自己,請主動做好三件事

人過六十,假如被兒女嫌棄了,只剩下自己,請主動做好三件事

01

人生最大的無奈,莫過於早年喪父,中年喪偶,晚年喪子。

沒有了父母,那我們這一生,就只剩下歸途了;沒有了孩子,那我們就空虛了;而沒有了伴侶,那我們的餘生,就只剩下孤寂了。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中晚年的時候,有兒女在旁,有伴侶陪伴,反正簡簡單單地過點小日子,也算是一種溫暖和幸福了。

只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越是簡簡單單的小日子,就越是難以實現。因為老天,不會讓人如此順心如意,而只會讓人“一波三折”,甚至遇到阻礙。

想起這麼一句話:“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如果老伴提前一步離開了,就只剩下我們自己了,就說明我們的生活質量將不斷地往下跌。

夫妻,本就是一個整體,少了任意一個,另一個都不會好過。因為所有的事兒,都“孤掌難鳴”。人走了,那我們的問題就來了。

人過六十,如果老伴先走了,被兒女嫌棄,只剩下自己,那我們要主動做好這三件事。

人過六十,假如被兒女嫌棄了,只剩下自己,請主動做好三件事

02

人過六十,要學會跟兒女“妥協”。

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像是一場博弈。父母兩個人都在,相信孩子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心思。父母雙全,本就是家庭最大的平衡。

可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兒女對父母的態度,就會發生變化。

曾經見到過很多的老人,在老伴離開後,孤零零地生活,孩子也不管,其他的親人也不問,反正越活越卑微。

有的孩子覺得,我跟母親很好,但母親走了,只剩下父親,那就沒必要對他那麼好了。而有些孩子反過來,跟父親關係很好,但父親走了,就對母親不太上心了。

面對如此狀況,我們該怎麼辦呢?最好的做法,並非是跟兒女對著幹,而是要旁敲側擊,進而謀求“妥協”及“平衡”的最好結果。

很多人會說,父母為什麼要對孩子“妥協”呢,為什麼非要向孩子“低頭”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會因為“血緣”而發生改變。所以說,適當妥協,讓孩子知道我們的心意,從而緩解親子之間的矛盾,這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人過六十,假如被兒女嫌棄了,只剩下自己,請主動做好三件事

03

人過六十,要懂得用“錢”來制衡。

上文談到了“妥協”,其實還要搭配一樣東西,那就是“錢”。

如果我們有錢,但我們不懂得妥協,一旦我們不能自理,再有錢也沒有用,所以兒女是不能夠得罪的。

反之,我們採取另一個策略,主動給兒女拋“橄欖枝”,而且還有錢財在手。這個時候,兒女對我們的態度,就不會太差。

哪怕以後我們不能自理了,需要兒女來照顧了,那兒女也會主動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其實,態度變得妥協,手裡還有錢財,就是“軟硬兼施”的策略組合。既讓兒女的內心感覺到舒服,也讓兒女有所顧忌,這一來一往,“局勢”就平衡下來了。

當然,這錢財,就是我們的底氣,也是我們制衡兒女的主要手段。所謂“湯無鹽不如水,人無錢不如鬼”。這個道理,不論對誰都適用。

有錢沒錢,將決定了我們的後半生,到底過得夠不夠自信。

人過六十,假如被兒女嫌棄了,只剩下自己,請主動做好三件事

04

人過六十,要懂得“修身養性”。

一般來說,如果老伴走了,那我們就會面臨兩種結果,要麼是心態逐漸封閉,要麼是情緒逐漸低落。這,都會讓人之身體越來越差。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其實我們要“修身養性”。

修身,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身體機能,保持該有的健康。而養性,則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最好能夠看破生死。

人,只要看破了生死,那他的心態和身體就不會差到哪裡去。反之,如果他看不破生死,那他所遇到的問題,就只會越來越多。

楊絳先生曾經說:“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爾薄涼,內心也要繁花似錦,淺淺喜,靜靜愛,深深懂得,淡淡釋懷,望遠處的是風景,看近處的才是人生。”

有很多事兒,終究需要我們去“釋懷”,因為這是你我的必然經歷。有很多問題,終究需要我們去看破。看不破,那我們的心就會糾結。

所以說,好好地鍛鍊身體,培養良好的心態,那才是我們後半生的大吉。

人過六十,假如被兒女嫌棄了,只剩下自己,請主動做好三件事

05

寫到最後

人到六十,最好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跟老伴過點“平淡”的小日子。一起攜手到老,那是人此生最大的福氣。

可如果我們實在沒有這個福氣,那我們就只能採取其他的生活方式了。而任何的生活方式,都要以“保全自己”為基礎。

就拿兒女來說,別過分相信人性,也不要過分期待感情。與其相信,與其期待,不如做好“平衡”,讓自己不至於在博弈中落於下風。

其他的事兒,順其自然就好。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