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過和婚姻不幸,哪個更傷身?

最近,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的一段演講衝上熱搜,他提到,研究中發現,

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壽命要長7.5年

今年5月底釋出的一個基於中日韓等國、有62。3萬樣本的婚姻調查研究顯示,包括單身、離婚等在內的未婚者的死亡風險,明顯高於已婚者。

為什麼結婚能降低死亡率?《婚姻狀態和死亡率》中總結說,伴侶會幫忙照顧生病的另一方,督促另一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穩定的婚姻關係還能帶來更多的情感支援、財力支撐,提升抗壓能力。

一個人過和婚姻不幸,哪個更傷身?

但是婚姻帶給女性和男性的健康增益卻並不相同,

已婚男性的死亡風險相較其他同性降低了23%,而女性卻只有3%。

同樣是在不如意的婚姻裡,男性的健康狀況依舊會好於未婚的男性,而女性則截然相反。在所有情感狀態中,遇上糟糕婚姻的女性,有23%的機率會出現健康問題,比未婚女性還高5個百分點。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已婚的女性需要承擔家務和養育子女,另一方面,糟糕的婚姻更容易影響到女性的情緒。

每逢有家暴新聞、婚姻悲劇出現,人們都要感慨一番:不婚不育保平安。

事實上,世界各地都在興起一種單身風潮,歐洲國家超過一半以上的成年人處於獨居狀態,包括單身、離異、喪偶等各種情況。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里南伯格將這種風潮作為研究物件,出版

《單身社會》

一書,闡明人們為了能獨居,要付出怎樣的努力和代價。

一個人過和婚姻不幸,哪個更傷身?

艾裡克·克里南伯格|上海文藝出版社

在書中,年輕的專業人士,要支付高額的公寓租金,來換取自由和隱私;三四十歲的單身人士,不願為了不盡如人意的伴侶而犧牲自己的事業或生活方式;離婚人士不再信任婚姻是幸福與穩定的基礎;還有寧願獨居也不願與朋友或者孩子共同居住的老年人……

獨居社會的先決條件是經濟發達,基礎生

活配套設施完善,一般中產階級以上才有能力獨居,包括房租、飲食等都是群居的方式才會更便宜。

200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近一半的單身年輕人,不會積極尋找伴侶。

他們相信,“最終每個人都只剩下自己,所以我很高興能在年輕的時候就適應這種孤獨”;

“朋友,愛人之間的關係有可能發生不幸的改變,這些人試著少依賴一些朋友,而更依靠自己”;

“不用擔心和別人分手”……

令人意外的是,很多經歷過婚姻的人選擇獨居,是因為發現,

婚姻裡的孤獨,比獨居更可怕。

一位49歲的受訪者說:“我結婚了,不過我的婚姻缺乏熱情,徒有表象,我只是勉強和對方在一起。但我害怕獨自老去,我覺得進退兩難,我該怎麼辦?”

研究者認為,孤獨有兩種,一是社會孤獨,指的是交友圈狹窄,缺乏社群的歸屬感及陪伴;二是情緒孤獨,指的是感覺自己沒有親近的、可以傾訴依靠的物件。

婚姻解決了社會孤獨的問題,卻帶來了情緒孤獨。

2021年的房地產資料顯示,中國30個重點城市女性購房佔比,從2017年的45。60%一路上升到2020年的47。54%,其中深圳、天津以及重慶等城市的女性購房佔比已超越男性。

在購房的單身族中,女性佔比 52%,是買房的主力軍,她們有的想在大城市擁有容身之所,有的是為投資,更多人在找尋一種安全感。

伴隨時代與社會的變遷,

婚姻不再是唯一能獲得穩定感和安全感的方式

,TED曾做過一個動畫科普短片——《婚姻的發展史》。

一個人過和婚姻不幸,哪個更傷身?

成家立室和生兒育女,就和人類本身一樣歷史悠久。大約一萬年前,隨著定居型農耕社會的興起,婚姻成為一種確保土地權和財產權的方式。

隨著這些社會變得更大更復雜,婚姻不僅僅成為個人和家庭間的事情,也是由宗教和民事行政機構管轄的一種官方制度。

到了公元前2100年,這種制度已經被完善地建立起來,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納姆法典中,就規定了許多細節來制約婚姻。

許多古代文明允許多重婚姻制度,在今年,全世界幾百種不同的文化中,只有四分之一的文化是禁止多重配偶制。

但是,存在並不代表它總是可行的,人口問題、婚姻和財富的連帶關係,意味著即使在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也只有統治者和精英貴族能妻妾成群,大部分老百姓只負擔得起一個或者兩個妻子。

有一些地區剛好相反,一位女性可以擁有多位丈夫,他們一起用婚姻保護著一小片有限而肥沃的土地,並且保證土地不會被新的家庭分走。

無論何種形式,婚姻中最關鍵的兩個要素是傳宗接代和財產,以至於婚姻無法只取決於脆弱的愛情。

現代婚姻的理念,主要圍繞著愛和友誼,這種觀念僅僅是在過去的幾個世紀才出現的。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以及中產階級的湧現,越來越多人從龐大的家族中獨立出來,並且有能力負擔一個新的家庭。

受到來自於啟蒙運動中新思想的鼓舞,人們對於婚姻更加註重個人幸福和訴求,而不是家庭責任或財富地位。

而這種對於個人幸福的放大,很快導致了其他方面的轉變,比如放寬對離婚的束縛。

所以,當我們在討論婚姻對個人的意義時,不能忽略的是,

婚姻始終都是社會的產物,而隨著社會節奏、價值觀和目標的不斷改變,婚姻的定位也會隨之不斷調整。

正如我們常說的: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

“兩個家庭”,就代表了兩個社會關係。

一個人過和婚姻不幸,哪個更傷身?

無論選擇婚姻還是單身,能讓自己擁有充實的人生、自在的狀態,才是最好的,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

只要有自己的愛好,無論結婚與否,都能感到幸福。

處在穩定婚姻中的人幸福感略高,婚姻不幸的人,幸福感會下降;單身或情感經歷多的人,如果有好友,有喜歡的事業或愛好,同樣會很幸福。

點個

【在看】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幸福地過一生。

“音樂詩人”李健曾說:“餘華是我最最喜歡的中國作家,因為他每一篇文章,包括給別人寫的信我都看過

,最好的一部小說是《在細雨中呼喊》。

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折射出餘華怎樣的成長經歷?

加入「十點聽書會員」,收聽《在細雨中呼喊》獨家解讀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籤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