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以後才明白,兒子和女兒是不一樣的

文/影兒

圖/來源於網路

鄰居張大爺今年60出頭,身體一直不大好,前段時間他因為生活拮据,不得已向女兒借了5000塊,最近還想著早一點將錢還上。

我聽完無比震驚,老人問女兒拿錢竟然還用借?

張大爺告訴我說:“老了才知道,兒子和女兒是不一樣的,古人講究養兒防老是有道理的。”

我聽完之後沉默了很久,不知道該如何回覆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既不知道他們家的具體情況,又不懂是什麼樣的原因才導致了現在的狀況,所以也就沒有任何立場發言。

只是憑我的觀察發現他說的話雖不算正確,但也不算錯誤。

對於有的家庭而言,兒子女兒並無差別,老人老了,身體出問題了,兒子女兒會共同承擔。

這種老人是有福氣的,他們感受到了兒女雙全的真正優勢。

而有些家庭,兒子和女兒是截然不同的,老人靠兒子合情合理,靠女兒就略顯生疏。

我對此思考了很久,終於找到了其中的緣由。

兒子跟女兒的區別,實際上是兒子與女婿的區別

沒錢了問兒子要理直氣壯,就算部分老人需要看兒媳臉色,但骨子裡也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可若是問女兒要錢,老人就會立刻變得理不直氣不壯起來。

老了住進兒子家理直氣壯,心裡沒有半點負擔,可要住進女兒家,就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同樣是自己的孩子,同樣經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把屎一把尿辛苦拉扯大,結局卻相差甚遠。

而這一切的差距主要源於以下2點。

一、女兒住的是女婿的房子

通常情況之下,結婚都是由男方提供房子車子,女方只需要拎包入住即可。

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是女人佔了便宜,但一切都是公平的。

因為不是出資方,因為不是真正的主人,女人面對這套房子時往往不像男人那般有底氣。

男人可以理直氣壯叫父母住進來養老,而女人就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老人住兒子家,住的就是兒子的家,老人住女兒家,其實住的是女婿家。

兒子跟女婿,終究還是親疏有別的。

老人可以住進兒子家,但卻不好意思住進女婿家,就算住進去也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凡事看別人臉色,過得很不自在。

二、女兒花的是女婿的錢

婚姻結構大多分為兩種模式,第1種是男主外女主內,第2種是男女一起上班。

第1種模式不用多說,大家都懂,女人在家當家庭主婦,男人在外賺錢養家,整個家庭的經濟都是靠男人支撐起來的。

至於第2種模式,雖然男女都在上班,但絕大部分情況之下,男人的收入都遠高於女人。

對於月收入只有兩三千塊錢的女人而言,家庭的頂樑柱依舊是男人。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兩邊老人的地位自然就有天壤之別。

男方父母需要花錢,男人覺得合情合理,因為贍養父母是他們的責任;女方父母需要花錢,男人就給得不是那麼情願,而女人因為靠男人養活,也沒那麼大底氣要求丈夫給父母花錢。

於是從老人的角度而言,問兒子要錢要的就是兒子的錢,問女兒要錢要的其實是女婿的錢。

一個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一個只是女婿,其差別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實現兒女贍養平等,需滿足兩個必要條件

法律規定兒女有相同的贍養義務,同時也擁有相同的繼承權。

可是這件事情真正實施起來並不容易。

想要實現兒女同等贍養老人,以下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財產分割公平公正

給兒子錢,也給女兒錢,給兒子首付了房子,也不忘給女兒首付一套。

如此這般,兒女的心理都是平衡的,女兒在得到同等的對待之後也會心甘情願地與兒子同等贍養父母。

女兒有了自己的房子,就不用在婆家寄人籬下,父母老了住進來也合情合理。

第二,女兒有獨立的能力

一個女人若是結婚之後當了家庭主婦,並且從此靠男人養活,她在贍養父母這方面是沒有主動權的,一切皆得看丈夫的臉色。

雖然女人自己覺得在家洗衣做飯有所付出,但男人並不這麼認為,錢是他賺的,他就擁有絕對的使用權。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是這個道理。

可如果女人自己有工作,有獨立的經濟來源,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她完全可以贍養父母,絲毫不需要看男方的臉色。

只要以上2點能夠實現,女兒與兒子同等贍養父母的願景就也能實現。

影兒說:

萬物有果,皆有因。

兒子和女兒本身沒有區別,是父母的態度和他們自己對人生的選擇才造就了最後的差距。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果。

父母選擇善待女兒,女兒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回報父母;父母重男輕女,女兒寒心至極也體貼不到哪裡去。

女兒自己有本事,父母晚年有依靠;女兒自己都靠男人,父母就無依無靠。

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女兒的態度,女兒的能力決定了父母的待遇。

我是影兒,一個專注於情感領域的原創作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