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ID:neweeklylifestyle

夏天是最像夢境的季節,炎熱的體感使浸泡在其中的人感到漫長、焦灼。於是我們跳進水裡,衝進雨中,揮舞手臂,打出拳頭與之對抗。

同時,夏天也是最適合告別的季節,再彷徨的心也能做出決定,一切發生在夏天的事都能迅速達到高潮,然後落幕,儘管它的餘勁可能漫長到整個人生的時間。

以DEPART離別為關鍵詞,我將講述六場發生在夏日的告別。在夢境般的夏日裡,你準備好去見新的世界,成為新的自己了嗎?

D For Death 死亡

“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成年人”

《比海更深》的故事,發生在一場死亡的餘波之中。

阿部寬飾演的大叔良多中年失意,年輕時出版過一部小說後就再無作品問世。他打著取材的幌子在偵探社混日子,還利用職務之便去監視已經離婚的妻子和不再受他監護的兒子。

良多的父親剛剛去世,在旁人眼裡,他完美地繼承了父親的“遺志”——一樣地不著邊際。他會趁母親不在家時翻箱倒櫃找私房錢,即使苦哈哈地找後輩借錢也要真情實感地賭賽車。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賭賽車,日本大叔的傳統藝能

已經去世的父親與良多,良多與兒子真悟,三代人的父子關係遙相呼應:與其說父子之間有著比海更深的感情,不如說他們的相處就像夏日多變的天氣。

猛烈時二人會突然親密,在暴雨夜一起蜷縮在遊樂場的滑梯裡聊著未來和理想;晴朗時兒子則遙望著父親,疑惑夾雜在對父輩天生的仰慕之中:我以後也要成為這樣的人嗎?這個在世俗標準下從未成功過,迷糊但又親切的人?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良多與兒子在暴雨夜分享零食

良多想找到父親留下的名畫以換取兒子的撫養費,但到了當鋪才發現,父親早已做過同樣的嘗試。那一刻的良多突然明白,自己和父親是何等相像。

父親在賭博和收藏上揮霍無度,也許就在為兒子的未來打算。這樣荒唐又笨拙的父親,也會買來兒子的小說贈送給所有的親戚和鄰居。

是枝裕和在《比海更深》的扉頁上寫道“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成年人”。

夏天過去,孩子長大,他效仿的成年人或許也會變了模樣。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E for Escape 逃離

“親愛的蘇西,我有個計劃。 親愛的山姆,我願意。”

《月升王國》在香港被譯成《小學雞私奔記》,可謂是直擊靈魂。

夏末秋初,月亮升起之前,十二歲的男孩山姆和女孩蘇西策劃了一場私奔,甩開可惡的大人世界,跨過小溪和山丘,佔據一座海灣自己做起國王和王后。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韋斯·安德森導演神經質的冷幽默、強迫症式的對稱審美在這部古靈精怪的電影裡,被髮揮得淋漓盡致。

面孔冷峻的女孩蘇西總是拿著一副望遠鏡,在對稱的圓圈裡觀察著大人們羞於告人的秘密。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男孩山姆不論冷熱,總是帶著一頂浣熊皮做的帽子,在童子軍營夥伴中顯得不合時宜。

在英語中,意為瘋子的lunatic的詞根Luna,正是羅馬神話裡月神的意思。因此片名便暗示了這兩個性格孤僻的少年在大人世界裡被認定有瘋子的嫌疑。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而孩子們順勢反客為主,毫不客氣地與大人告別:那些陳腐、混亂的大人規矩一點都不稀罕,門框外就是自由世界,趕在臺風來之前正好出發。

對於蘇西和山姆,說出“我愛你”、“我們結婚吧”是自然而然、斬釘截鐵的。在他們的理解裡,互相坦誠、互相信賴、能毫無顧忌地擁抱就足夠了,成人世界的遮掩和權衡反而荒謬可笑。

《月升王國》的世界就像一個人們說話突然變得直來直去的平行宇宙,精巧又精準地戳破我們日常的偽裝和迎合。跟著兩位自由少年私奔了一路,誰不想在夏日裡也來一場放開束縛的出走呢?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P For Punch 拳擊

“我的人生只值100元”

在日本影視裡有“脫力系”的說法,這一類故事的主角通常都無所事事,拒絕奮鬥,邋里邋遢,把無聊當玩笑,肆無忌憚地對所謂的成功投以鄙視和嘲笑。

《百元之戀》的主角一子在影片前半段是標準的脫力系代言人。她三十二歲,沒有工作,沒有朋友,在家躺平,每天最劇烈的活動就是陪上小學的侄子打遊戲。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啟用一子的,是她觀摩的一場拳擊比賽。

即使打得鮮血淋漓,結束鈴聲打響後的兩位選手仍然會互相擁抱:那是來自同類的肯定,是對揮拳的勇氣報以的讚賞。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接下來觀眾也許會期待一個廢柴的熱血翻身故事,但是很抱歉,即使熱血了,一子也沒有奇蹟般地大獲全勝:介紹她練習拳擊的男子閃電劈腿、工作上麻煩不斷、終於登上了拳擊場,對手竟然是拳擊比賽的三連冠,等待她的只能是一頓胖揍。

在一子的拳擊館裡,掛著一張寫有“Hungry, Angry”的海報:要感受互相擁抱的快慰,需要開啟最強烈的知覺,去痛苦,去嘶吼,去和過去麻木的自己告別。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登上拳擊場時,一子為自己選擇的音樂是百元店的廣告歌。她說,我就是個值一百元的人。承認自己的廢柴是件容易的事,但即使這樣也要揮出那一記左勾拳,告別那個只會躺倒的自己,感受痛苦,活下去。

畢竟在這個汗水和鮮血“流量”超標的夏天,奇蹟如果不降臨,那就讓它從內爆發。

A For Alive 活著

“當你痛苦,憂鬱時,看看手指吧”

《蜂鳥》是一部厚厚的青春電影, 初涉世事的十四歲少女恩熙就像春日裡剛剛栽下,到夏日還未長成濃蔭的一棵小樹,枝幹瘦弱,憑風搖擺。她寂寞地站立著,探尋向她伸出的善意,也忍耐著成長和離別的陣痛。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恩熙和所有初中女孩一樣,會和閨蜜因為小事分分合合,偶爾叛逆一番,但絕不會猛烈反抗,無聊和無所謂才是她生活的主調。

她是一個遲鈍的人,即使感受到激情,也只會緩緩地看著它從眼前掠過;有太多的事她不明白,也不信任任何大人能給予她答案。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恩熙在夏天要告別的,是她崇拜的漢語老師英智,也是一位教她感受活著的大人。

少女略顯幼稚的崇拜大概在很多人的青春裡都發生過:顫抖的小樹苗嚮往著大樹的濃蔭,我們都想快快擺脫眼下的弱小,和我們以為因弱小帶來的痛苦。卻不知即使是大樹,它的枝椏仍會戰慄,它也需要牢牢抓住什麼。

在一個蟬鳴和風聲四起的傍晚,英智告訴恩熙:“如果感到痛苦,憂鬱,就看看手指吧,然後將每根手指動一動。看似無能為力,手指卻還能動。”

我們的眼睛總是更在意大風大浪,會銘記那些明顯的、劇烈的痛苦,卻時常忘了身體仍然是自己的,我的意志也仍能做出行動的決定。即使是活動手指這樣輕微的活動,也是活著的提醒。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R for Return 回家

“因為肚子餓和孤單一人是最要不得的。”

在《夏日大作戰》的故事裡,拉開熱血戰線的不是少年主角,而是一位九十歲高齡的奶奶:在世界因為虛擬網路被駭客入侵陷入混亂時,這位眼神犀利,儀態莊嚴的歐巴醬開始緊鑼密鼓地給數目驚人的故交打電話——奶奶像先祖的武將一樣,臨大敵而不亂,用細心和堅韌駐守著陣腳。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而這樣的奶奶,心中卻始終有一道沒有癒合的豁口;那是一場沒有好好說再見的分別,也是這場大混亂的起因。

原來這個嬉笑打鬧的大家庭裡曾有一位出走的“浪子”,身為奶奶養子的侘助因為身份特殊養成了孤僻的性格,他為了追求事業叛逆出走,而造成大混亂的失控AI正是他的作品。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奶奶和侘助都是倔強的人,他們的不同在於,前者會將強硬的力量向外釋放,為身邊的人築起一道堅固而溫暖的堡壘,風吹雨打都由她撐住。而侘助則向內將自己層層包裹住,唯獨將心靈柔軟之處敞開給了養母。但當年齡漸長,不再能心安理得地生活在母親的廕庇之下時,他猛然出走,在自己和母親身上都留下了傷口。

一直無法和母親好好告別的他,也一直無法成為一個能承擔責任、自信而自愛的自己。

經過馬不停蹄的操勞和終於耐不住的年歲,奶奶在生日前夕安靜地離開了。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在奶奶留給家人的信中,有這樣一段:

“如果侘助回來,我想他肯定是肚子餓了。家裡種的蔬菜、葡萄和水梨,請儘量讓他多吃一點吧。”

侘助這才明白,在他突然造訪的那一晚,母親問出的“你吃飯了嗎?”,原來飽含著這樣濃的思念。

而自己之所以沒有收到“歡迎回家”的迎接,是因為沒能說出“我回來了”。

在這個沒有空調,只能靠冰塊降溫的老房子裡,侘助面對安詳閉目的母親,終於有勇氣與長久以來倔強而封閉的自己和解,鄭重地說出了再見。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奶奶最後的囑咐裡說到:“即使面對難過或是痛苦的事,全家人也要像往常一樣聚在一起吃飯,因為肚子餓和孤單一人是最要不得的。”

在蟬聲轟鳴,晴空萬里的夏日,一家人能聚在一張桌子上大口大口地努力吃飯,即使是拯救世界,也不過是小事一樁罷了。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T For Trance 恍惚

“對我來說,這個夏天似乎永無止境。”

北海道小城函館的夏天沒有蟬鳴或汗水,被雨水打溼的街道在夜晚的藍色燈光裡甚至是清冷的。在這裡發生的感情似乎不能說是躁動,即使有男女間的彼此吸引,它也會在微妙的遲鈍和恍惚中,輕飄飄地發生。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你的鳥兒會唱歌》的片名出自披頭士的歌曲And Your Bird Can Sing,歌曲唱道:

“你告訴我你已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並且你的鳥兒會唱歌 但你無法得到我”

電影中的三位主角也許自己都說不清想要什麼,他們像本應隨著季節遷徙卻忘記了時間的鳥兒,總是無頭無緒地徘徊在夜裡。發不出尖銳的聲音,只好和親密的同伴耳鬢廝磨,交換著彼此才懂的密語,同時又保留著自己的秘密。這部電影就像三隻鳥兒的喃喃細語,好像什麼都發生了,卻又什麼都沒發生。

不就是為了漂浮在這樣既滿足又空落落的心緒裡,我們才對夏日那樣地念念不舍嗎?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片中主角“我”是一位在書店打工的男青年,自由散漫,總是無故曠工。在某天的入夜時分,同事佐知子突然碰了一下“我”的手臂。“我”決定在原地默數到120,人生第一次等待一個陌生女孩的迴音。

120下是人類心臟每分鐘能承受的最高速度,在數到117時,女孩出現了—— 就在將滿未滿的曖昧時刻,這也預示了接下來“我”和佐知子以及室友靜雄的關係。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打檯球、唱卡拉ok、喝酒、跳舞、在街頭遊蕩到黎明,透過“我”連結起來的三人把屬於年輕人的夏日節目統統演繹了一遍。

“我”迷戀恍恍惚惚的感覺,看著佐知子獨自在藍色燈光下起舞,彷彿兩人已身處永恆的波浪裡,怎麼也無法想象會有告別的一天。

夏日結束之前,我見證了六次別離

對於“我”來說,夏日是一個可以安放懸而未決的未來的場所,它使延宕成為年輕的正義。但女孩會有從想象中的永恆海洋裡,遊向陸地或者島嶼的一天。在夏日就要結束的默數聲中,女孩還會不會回頭呢?

我們不願和夏天告別,也許是因為還沒有準備好和未來的自己相見。如果鳥兒會唱歌,它的音樂會不會涉及秋天、冬天和春天呢?只有從夏日起飛,才能知道答案吧。

-END-

出品 丨

生活方式研究院

撰文 丨 桑榆

動圖 丨 Birdy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