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不愛拍照的人

文/金澤香

照片之用,在於凝固某個瞬間。

瞬間需以照片的形式留存麼?未必。

若不是編輯前來問照片一事,我尚未意識到已無近照可奉。更勿說看來自然的遊玩照。我很少拍照,曾經也熱衷留影,後來興趣寡淡。一則攝影技術不佳,二嫌匯出留存之過程麻煩,三是不願被“去一個景點得拍照”的想法束縛,四是未必有多少時間、空間與人,值得以定格的形式復刻。

拍照的意義,說到底是為了懷舊吧。記憶總會偏差,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認識某人、吃了何種美食,感於快樂的瞬間易逝,隨手咔嚓一下、兩下,只要手機有電,能拍多少是多少。

待之後憶不真切時,拿出照片懷想,看看過去某一時刻的自己,也許連那天的一陣風都能勾連起。

隨筆:不愛拍照的人

可是有什麼用呢。歌裡唱,就讓往事隨風都隨風。雲淡風輕的雜緒,化為一隻只羽毛,它們不斷累積,漸漸將過往拼成一片銀晃晃的白。舊日尚在,歡顏仍存,只是再難品出昔日滋味。此時方知,就算不曾淡忘,滋味亦會淡去許多。這樣的照片留有何用,思來想去,點選刪除,權當釋放儲存空間。

自然有些重要時刻,不得不拍照。其實,拍照之根本,在於拍照者害怕自己會忘記,相較記憶之不牢靠性,照片才是事實的明證。這種記得,從一開始便是暗暗發下的誓言:記住,不可忘;假若記憶欺我,不怕,還有存照。它註定不是日常的,而是深情的,稀少的,是不可忘卻的。它已然超越照片本身之功用,承載了一份深刻、秘而不宣的情感。

除卻個人生活照,近年常見的一類照片是商業人士自信昂揚的宣傳照。

既是宣傳照,免不了有既定的動作,他們大多雙臂環抱胸前,顯出蓄勢待發的樣子。久之,因見無數雷同照片,不免生疑:到底是誰規定此姿勢為成功人士拍照必擺,難道不可有其他動作麼。

我想有是有的,只是大家習慣於效仿,人云亦云罷了。此類照片,無個人情感和審美,而是品類化的複製。看,被規訓的拍照,顯得多麼無趣。

照片以影象之形式,成為一種表達,它彌補語言所不能盡述的狀態,包括視覺效果。

最接近被拍者真實狀態的照片,我想屬證件照無疑。我自小沒什麼童年留影,但是有一系列證件照,托賴它們的存在,我得以回顧幼時的模樣。

小學畢業那年,戴著大大的眼鏡,脖上掛著一枚鑰匙,眼神怯怯的。中學時扎著馬尾,主動摘去眼鏡,對著鏡頭微笑,我那時比小學活潑很多。大學時,短髮襯衣,年輕人還未步入社會,提早扮成大人的樣子。現今身份證的照片,看著還算年輕,那是曾經最瘦的時候拍的。現在的我,最近一次證件照攝於三年前,笑容恬淡。將一系列證件照擺在一起,差不多可串聯起我的前半生。比起有的人,自小擁有一堆照片的人來說,我是十分乏味的,等到自己掌握攝像機,我仍不願成為鏡頭中的人,如此想來倒無甚遺憾。

唯一麻煩的是,各種場合所需照片不一,尤其像文前某編輯提出“自然點的生活照”,人家理所應當認為這年頭誰還沒張得意的生活照,而我確實沒有,刊文何需刊照,或者:非生活佈景的證件照可否?

-

(配圖源於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