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本書,才知道我們是如何陷入貧困與忙碌的

用了十天,我們分章節解讀完了這本《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瞭解了大多數人之所以陷入貧窮和忙碌的原因,我們也學會了應該如何去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本書作者是塞德希爾·穆來納森和埃爾德·沙菲爾,前者是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領頭人、「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致力於用行為經濟學幫助人們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後者是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科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

讀完這本書,才知道我們是如何陷入貧困與忙碌的

而第一作者穆來納森,他是研究「稀缺」的世界級權威,在研究貧窮與忙碌等問題上享有盛名。在本書中,穆來納森對印度蔗農進行了研究後發現同一批人收割前後因錢多錢少的問題,在認知方面出現明顯的差別。

他認為人之所以變窮,是因為心智寬頻(Mental Bandwidth)不夠用了,心智慧力就全面降低,即我們常說的:人變笨了。缺乏時間的忙碌者也是如此,當頻寬被佔據了之後變得就越來越焦慮,智力和判斷力都直線下降,陷入了越忙越沒時間的惡性迴圈。

所以,為了防止我們陷入貧窮和忙碌的稀缺陷阱中,就要避免自己的注意力被壟斷,有借用行為和沒有餘閒,這三點也是產生稀缺的主要根源。

讀完這本書,才知道我們是如何陷入貧困與忙碌的

注意力被壟斷

義大利教育家,《童年的秘密》作者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話:「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聚精會神學習的方法。」她認為全神貫注的狀態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而赫爾伯特·西蒙也說過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資源。可見一個人的注意力簡直是無價之寶。

如果你的注意力被缺錢或忙碌的工作壟斷了,就不再有心思去想其他事情,即使在工作中也專心不起來。這便意味著你被某種稀缺俘獲了大腦,留給處理其他事情的心智頻寬越來越窄,你開始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做事。當你長期陷入到稀缺狀態之中,不是越來越窮就是越來越忙。

李笑來在其《財富自由之路》一書中更是直言注意力大於時間和金錢,因為時間可以管理,甚至還能跟它做朋友,金錢會貶值。而注意力是極為稀少的,它還能決定你的時間值不值錢。可見你的注意力一旦被壟斷而有了稀缺心態,就做出像傻瓜一樣的行為。

讀完這本書,才知道我們是如何陷入貧困與忙碌的

有了借用行為

注意力的缺失,說明你的智力全面下降,在做出各種行為時已無法擺脫稀缺的影響,顯得不夠理智。尤其在缺錢或缺時間時就有了借用行為,讓自己陷入稀缺的泥潭中無法脫身,造成惡性迴圈,最後不是變得更窮就是更忙,讓你看不到擺脫困境的曙光。

因為當你缺錢時,面對迫在眉睫的催付賬單你已沒有其他選擇,只能開口向別人有償借錢或者直接貸款。由於稀缺產生的管窺心態,你看到眼前借來的錢以為是自己的財富,在支付賬單之後把剩下的錢花光。倘若你入不敷出,就意味著你陷入了貧窮的境地,成為別人眼中的窮人。

你忙碌起來缺時間也是一樣,你有許多緊急待辦的事項,卻由於太忙無法分身而把一部分工作拖到明後天再做。這種行為說明你已向未來借用了時間,雖然它暫時幫你解了燃眉之急,卻給自己的明後天挖了一個個大坑,只能繼續依靠借用的方法把當日事項拖到將來,長此以往你只會越來越忙,被稀缺俘獲大腦已不可避免。

讀完這本書,才知道我們是如何陷入貧困與忙碌的

沒有餘閒

在你有餘閒時可能不把它當一回事,可當有一天你窮困潦倒或忙忙碌碌時才發現它的珍貴。一旦沒有了餘閒,你馬上陷入稀缺陷阱中,因為在餘閒和稀缺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就像你在游泳時水面上是餘閒,水下是稀缺一樣,你若長時間潛入水中就一定容易窒息。

假如你有了一定的餘錢,就不像別人缺錢時一樣到處借錢,或者因稀缺而有了短視行為。相反,你沒有鉅額債務和付不完的賬單,無需過度關注眼前的稀缺,而是有了更多的底氣去規劃未來,去實現遠大的理想。因此餘閒的存在是你與窮人劃界限的關鍵,否則將受到金錢稀缺帶來的負面影響。

有充足的時間也是一種餘閒,它可以讓你更從容地應對繁雜的工作,你無需把當天的工作拖延到第二天而產生借用行為。如果你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緊急事情一項接著一項不斷地讓你有警醒型行為,就不可避免地落入稀缺陷阱中——你永遠有忙不完的事情。

讀完這本書,才知道我們是如何陷入貧困與忙碌的

小結

總之,這本《稀缺》告訴了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在深入瞭解其原因之後就可以有效避免讓我們更忙和更窮。當我們知道注意力被壟斷、有借用行為和沒有餘閒是稀缺產生的根源,就好對症下藥一一化解。

華盛頓說過:「讀書若未能加以應用,所讀的書等於廢紙。」當我們讀完了《稀缺》,也在前十篇文章中提到了應對稀缺的方法,那麼接下來就應當學以致用,把每一條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了。

讀完這本書,才知道我們是如何陷入貧困與忙碌的

今日話題:你在陷入貧窮或者忙碌當中時,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更窮和更忙呢?

歡迎在文章下方分享你的觀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