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要過去了,好多人想跳槽

2019年要過去了,好多人想跳槽

我有一個華為的朋友,40歲不到,是技術部門的中層,小有權利,收入頗豐,本來日子過得富裕美好,結果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人力資源突然來找他談話,跟他說:X總啊,為了公司的健康發展,您提前退休怎麼樣?

對於中年人來說,這真是晴天霹靂!

從物質影響上講,這個年紀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負擔最大的時候,沒準兒妻子剛懷上二胎,房子還供著二套,看起來生活體面,儼然中產階級,其實現金流一個月都不能斷。往精神上說呢,對自信心是一種打擊,本來身體已經感覺大不如前了,加不動班,熬不起夜;特長、愛好什麼的,在生活重壓下也早已荒廢;值得炫耀的好像只剩下事業。如果沒了這個奮鬥了十幾年才得來的職位,那麼我究竟是誰呢?

在“退休”倒計時,跳槽無著落的日子裡,他突發奇想,在“喜馬拉雅”上做了個廣播節目,一方面算是重拾少年時代的興趣吧,另一方面是廣播的主題比較治癒,叫:說點你們不開心的事情,讓我開心開心。他做主持,嘉賓有親戚、有朋友、有朋友的朋友、有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這樣突然間,就聚集了一堆糟心事兒:

有民營小企業主,大環境不好,本來已經是掙扎在盈虧的平衡線上,環保要求卻越來越嚴,投入越來越大。最誇張的一次是洗拖布的水被檢查出汙染超標,以後每天廠裡拖完地,要把水送去特殊汙水處理公司,一桶交一萬塊。

有做文創工作室的設計師,聽起來像是朝陽產業吧,可趕上北京新規劃,從四環被清理到六環,從六環又被清理到八環……精力全拿來裝修了,現在河北某毛坯房裡畫圖呢,每天都得熬到20點以後才能返京回家,到家就是半夜,已經很久沒見過醒著的女兒了。

當然也少不了金融圈兒的,曾經是投資經理的大哥,因為不小心踩了雷,如今職業討債了。民企信用債討不回來,公司說要不你討個城投非標試試看?沒成想在他軟磨硬泡、圍追堵截下,竟然真的幾十萬,幾十萬的回款了!但距離討回一個億的小目標,還要多久呢?

節目的高潮是有一天,他多年不見的一個高中女同學接通了連線,講了自己抗癌的故事,用始終平和的聲音,幾乎是娓娓道來地說起自己剛聽到噩耗時,是多麼晴天霹靂、難以置信;之後怎麼強顏歡笑,瞞著父母跑醫院,捱過反覆又痛苦的治療期;現在雖然痊癒了,如同新生,但其實還是有隨時復發的可能。

女同學最後反過來安慰他說:只要活著,重新開始並不難,說不定還更有趣呢!

那天晚上,他和我們這些在手機端圍觀的吃瓜聽眾,都被深深震撼了!

到了2019年,我發現在金融圈兒的朋友想跳槽的特別多起來。

宏觀原因基本一樣,都是因為“資管新規”下,金融牌照的紅利式微,幹什麼都不容易了。以前做非標的,做通道的被統統限死;做委外投資的,大河無水小河干。“剛性兌付”不可以,“違約大爆發”下又很難做到不踩雷。又有風險,又有波動的“淨值化”資管產品到底要賣給誰呢?而混戰之中,“馬太效應”加劇,沒有富爸爸的中小金融機構生存尤其艱難。

一連串業務的萎縮自然造成了機構盈利的下滑,進而激發出千差萬別的微觀不適,譬如說:KPI完不成,降薪、裁員、取消事業部;違約後,投研、風控、有時還加上市場,上演甩鍋大戰,時尚版《甄嬛傳》;公司為節約成本搬家,然而遙遠的新辦公室裡瀰漫著甲醛味兒,令人頭痛欲裂……

想跳槽,又不知道該跳到哪裡去,甚至說不出自己喜歡什麼,想幹什麼?只是煩悶焦慮,人生的下一步要怎麼走呢?我沒辦法推薦他們去聽“說點你們不開心的事情,讓我開心開心”的廣播節目了,因為華為的朋友已經走出糾結,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我可以把他從一個又一個令人沮喪的晚上,從一個又一個煩悶的人心裡,萃取出來的寶貴正能量,分享給大家:

1

重新認識自己

“見自己”這個事太難了!千人千面,各有不同。如何體察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理智地掂出自己的斤兩,既不自我膨脹,又自我貶低?我推薦一個簡單的入門路徑——“斷、舍、離”。就是按類別,把你所有的東西(譬如說所有的衣服、鞋子,所有的書、所有的電子裝置……)全部扔在地上,然後只有那種失去了,你要重新買回來的,才能撿起來放回原處,其他都扔掉!我透過這種方法整理了一下自己快要爆炸的書架,扔了一半的書,突然前所未有地瞭解了自己的興趣點,知道了自己最喜歡幹什麼,下半輩子想幹什麼。

2

理性降低預期

我們這代人,一路長起來全是中國的上升週期,78年改革開放,2001年加入世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雖然我們也吐槽房價高,996,但對比父母一代,基本上都可以算階級躍升了吧?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覺得上升是理所當然的。中國的人口紅利拐點已現,和美國的貿易摩擦也不可避免。只要新技術週期不啟動,全世界蛋糕就這麼大,像過去一樣增長是不可能的,甚至有類似日本長衰退的可能性。

如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還想過得平心靜氣,知足常樂,就要主動、大幅調低預期!往微觀了說,跳槽時就不能固守著“我職位必須更高,薪水必須更多”的硬指標,而是更像個年輕人一樣,考慮“我喜不喜歡?”“我擅不擅長?”“在這條路上重新出發有沒有發展?”

3

開眼看看世界

人是隨著年齡增長,眼界越來越開闊麼?不見得。“海爾”不是給固步自封的中層幹部取了個外號叫“隔熱層”麼?隨著專業的積累,你可能在某一個領域越來越精熟了,但也可能眼界越來越狹窄了。

在行業上升期,崗位需求量大,只專注在精確的一個細分業務上,升職加薪毫無問題,這就是我們金融圈過去十年所經歷的。但如果遇到行業整體縮水,你要稍微跨服務區流動了,就會發現自己的侷限有多大!會的只是眼皮底下那一點點活兒!譬如在基金公司做債的,到了信託公司就發懵;在證券公司炒股的,加入私募突然傻眼。還有人跳槽,是為了逃開原公司的“微觀不適”,但如果跳去的地方,跟原單位有著高度的宏觀相似性,那麼“微觀不適”遲早還是要發生的,甚至變本加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