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年底焦慮感,要「又慫又硬」

面對年底焦慮感,要「又慫又硬」

讀到一個觀點: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通常在足夠的「安全感」中培養起來的孩子,會健康地走向自我成長。如果安全感未被滿足,那麼對於安全性的渴求,會永遠殘留在無意識的世界。

對我來說,這種不安全感,或者說是

焦慮感會在年關的時候湧現。

不過,相比之前,現在自己有更好的應對方式:

我把這種應對方式形容為要

「又慫又硬」

慫的一方面就是,你要比能夠想到的

再失望些,再灰心一點。

大多數的情緒問題,都沒有解決方案。我們能夠做到的第一件事,是原諒真實的自己。或者叫做,更加灰心一點。

大多數的努力,都沒有什麼用。

沒有誰會來。

沒有期待的轉變。

《與內心的衝突和解》書中引用道元的一句話:

苦難,你想逃避也逃避不了,說不喜歡也無濟於事,只能一邊痛苦著,一邊去完成應該完成的事。這才是一種不被苦難吞沒的態度。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這一點?

那你一定是個平平順順的孩子。

或者,你被某些人深刻保護著。

硬的一方面,就是延遲判斷,先不喊「疼」,享受「刺激與迴應之間的那段距離」。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

「刺激與迴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利用這段距離。」

什麼是

「刺激與迴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

呢?

我的理解就是從一件事情發生,到你如何應對它,把它轉化成什麼樣的行為或觀念,這個之間是存在著一段距離的,如果你能意識到這段距離,並且利用好這段距離作出恰當的反應,那麼你就能從中得到成長和獲得幸福。

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

保持和增強覺察的過程,使我們我們「從內而外」地努力的過程。

在這方面,心理學家阿蘭·馬雷特(AlanMarlatt)提出過一個「慾望衝浪」的正念練習——

當你被慾望抓住時,不妨乘著它到處衝浪,帶著好奇心去探索、去觀察它在不同時刻裡分別是什麼感覺。

你可以就這樣乘著慾望的波浪,不去控制、不去消除、也不去屈服於它們。

你會發現,你不必將這些慾望付諸實踐,也能完整地體驗到它。慾望像海洋裡的浪濤一樣,在你衝浪的時候此起彼伏,有時波濤洶湧讓你不安,有時卻只是激起輕輕的細浪。感受和觀察你的慾望並不會傷害到你。

你在慾望的海洋裡衝浪的次數越多,就越能理解

它們是如何到來、如何離去的。

於是,你便越能與它們相處融洽。

還有一點就是,

錨定長期價值。

學會把各種問題和事情在不同層次上區分開:

比如哪些是長期不會改變的戰略和方向的問題,哪些是隨時可以最佳化調整的執行的問題?哪些是在自己控制之外的反饋和評價問題?它們的關係是怎樣的。

然後,從錯綜複雜中抽身出來,錨定哪些那些保守、持續、 不變的東西。那些長期的隱性的價值。

時間不是解藥,但解藥在時間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