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1-

昨天,一則短影片在網上流傳。

河南新鄉衛輝汛情當前,同樣正遭受洪災的新鄉市原陽縣扁擔王村的大喇叭響了。

村支書用一口河南話號召:

“咱沒有大能力,咱有小能力,咱沒有財能力,咱有物能力。”

“咱扁擔王村每家每戶,開始支鍋!和麵!炕油饃!”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話音剛落,扁擔王村飄起了油麵的香氣。

全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響應號召,只用了兩個半小時,就把4000張熱乎乎的餅送到捐助點。

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人。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其實,早在村支書喊話之前,就有許多河南人開啟了互助模式。

7月21日,在河南新鄭,許多車輛因為暴雨積水,被困了兩天兩夜,人數特別多。

附近村莊的大媽們知道了,趕緊煮了幾鍋麵條,騎著三輪車過來,免費分發。

她們用濃厚的鄉音,熱情招呼:“過來吃飯!”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像在招呼自家的孩子。

河南自古多旱災、蝗災、水災。飢餓,是藏基因裡的記憶。

河南人把吃飯看做非常重要的事,尤其見不得別人捱餓。

-2-

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業戶籍大約80%,往上數三代基本都是農民。

所以河南人骨子裡有一種淳樸。

他們不光善良,而且懂得感恩。

幾天前,我在抖音刷到:一位河南婆婆,聽著窗外的雨聲睡不著,凌晨四點多起來和麵。

她跟兒媳一起手腳麻利地烙了一大摞油餅,騎著電動車送到一線救援人員手裡。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南溪鎮馬武村的一戶災民,家裡只有一箱純淨水。

也用最後的這箱純淨水烙餅送上大堤。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一位河南大媽,去給來救援的三門峽市消防救援支隊送飯。

消防員忙著排澇,不肯停下來。

大媽看著這些年輕的孩子們餓著肚子救援,急得爬上車,霸氣要求:“不行,現在就吃!”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周口村的村民,凌晨三點起床,自發趕製烙餅1200張,送往抗洪救災一線。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河南禹州,人們乾脆成立了“娘子軍”。

在家流水線式烙餅,源源不斷送往一線做抗洪物資。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河南人為什麼會不約而同想到烙餅?

因為油餅吃起來方便,無論涼熱都可以吃,而且易於儲存,能夠存放很久。

這是河南人世世代代,面對天災和逃亡,所積累出的生存經驗。

-3-

河南許昌,一個村支書提起受災初期的場景:

志願者帶著物資千里迢迢來了,可他們沒有地方給志願者停車,也沒有地方做飯。

說到這裡,他委屈得哭紅了眼,連連說著“對不起”。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河南新鄭,三個小夥子去餐館吃飯,點了一份雞肉。

飯店老闆看到他們身上穿著“江蘇救援”的背心,知道他們是救援人員。

他擔心小夥子是為了省錢,才點了便宜的雞肉,於是偷偷在雞肉里加了一斤排骨。

結賬的時候,小夥們發現,店裡所有二維碼都被藏了起來。

幾個人堅持要付賬,詢問哪裡能掃碼,老闆娘站在櫃檯大聲說:“沒有碼!沒有碼!”

他們抱住老闆,讓老闆收個成本,老闆一邊掙扎,一邊豪氣沖天:“沒有成本!”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在另一家餐館,同樣的事情發生了。

店老闆忙著拒絕救援人員付款,而女兒的一個動作更加暖心——

她悄悄拿起抹布,蓋住了櫃檯上的付款碼。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無需任何人教育,連年幼的孩子都知道該怎樣做。

河南的大叔大媽們用實際行動,傳授著感恩之道。

他們站在救援人員身邊,慈愛地為他們扇著扇子,盡一點力所能及。

像極了八九十年代,農村傍晚納涼時,長輩們為孩子扇扇子的場景。

-4-

自己淋過雨的人,更懂得為別人撐傘。

經歷過災難,深刻了解生活的不容易的人,特別願意成全別人。

鄭州的洪水退去,京廣南路大量泡水鞋子堆在路邊。

市民見狀,紛紛上前搶購,一是為了省錢,二是為了給商家減輕一點負擔。

有人一次買好幾雙。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面對採訪,他們顯得十分豁達:

“反正鞋子買回去也是要刷的,就當老天提前給咱刷了一遍!”

在許昌,幾個農民的村莊被洪水圍困。

他們把田地裡的西瓜一個接一個扔下河,這樣下游的受災群眾就能吃到西瓜。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河南人天生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在撤離時,也不忘帶上自家的狗狗。

河南是中原腹地,中華文明的發源之地之一。

不要對河南人有任何地域歧視,因為你的身上,也可能流著河南人的血。

河南人是中國人的典型代表,他們像絕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有著慷慨豁達的外在,柔情百轉的內心。

以及面對災難時,一往無前的勇氣。

我看到河南人站在挖掘機上的照片,那麼平淡,又那麼堅定地望著遠方。

請曝光一下這些河南人!

不像是撤離,躲避災害,倒像是開啟一段新的征程。

這樣的河南人,這樣的中國人,註定不可戰勝。

-End-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