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過去,大包乾與大集體其實早已經分出了高下,大家覺得呢?

前一段時間,有個網友給我評論區留言,說你寫的文章太真實了,我看了之後心裡難受,他說農民問題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各掃門前雪,我只上好我自己的班,我只幹好我自己的事情,掙我自己的錢就行了,大家認為對嗎?當下關注三農問題的人很多,他們不僅僅全是農民,在這中間,有戰士,也有機關單位領導幹部,也有普通的市民,也有專家學者,都對當今農村發展出謀獻策,也算是一片愛國之心吧?

40多年過去,大包乾與大集體其實早已經分出了高下,大家覺得呢?

放眼我們的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紅白喜事無人幫助,涼蓆的現象時有發生,農村一些老人也和我們探討過這些事情,前些日子,我一個朋友家裡老人去世了,他外地打工,匆匆忙忙趕往老家,發現村裡人和他一樣都外出打工了,連抬棺材的人都找不到,這讓本來悲傷的場面有多了幾分淒涼,怎麼辦?後來花錢到當地市場上叫了幾個抬棺材的,工資發放的比當地市場價高,除了死者和子女一些晚輩扛花圈,剩下大部分都是老人。這就是大包乾下的農村真實寫照。你們家鄉有這種現象嗎?

40多年過去,大包乾與大集體其實早已經分出了高下,大家覺得呢?

那麼,和當年的農村大集體相比,無論是農業經濟發展前景和鄉村和諧構建,誰更具有優勢,哪一個更接近共同富裕的目標,40多年過去,大包乾與大集體其實早已經分出了高下,大家覺得呢?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條件是什麼?必須有人呀!現在農村人口外流,沒人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有句話說得好,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人心齊,泰山移,我們說市場經濟並不是萬能的,和諧農村,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

40多年過去,大包乾與大集體其實早已經分出了高下,大家覺得呢?

面對著,物慾橫流,物價暴漲,農村勞動力外流,因此年輕人的勞動力被外部市場定價,都不願意回家種田,誰都不傻,幹同樣的活,外邊收入高,誰願意把勞動力定價高的投向勞動力定價低的地方去,如果是你,你也不願意對嗎?因此,把種地的這個任務就落在農村老人身上,在農村,農業經濟發展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副業,但是,從總體趨勢來講,糧食安全如何保障?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如何實現?這和我們每一個人密切相關,歡迎大家評論留言,談談你的觀點,不足之處請多多指點補充,記得給當歸村新農哥評論留言加關注,謝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