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在東北插隊時的第一個除夕夜,他的被褥烙糊了

上海知青王連才說:時隔四十多年,在東北插隊落戶的那段生活經歷還清晰地鐫刻在他的腦海裡,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知青往事:在東北插隊時的第一個除夕夜,他的被褥烙糊了

1969年3月27日,王連才和十二名上海知青來到了東北邊陲的石井大隊,他們七名男知青和六名女知青被分派在石井三隊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他們當時是喊著”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紮根農村一輩子”的口號離開上海的。

石井三隊有一半漢族人家,一少半朝鮮族人家,還有幾戶滿族和回族,全隊七十一戶人家,共二百六十九人。隊長姓金,叫金成國,當年四十六歲,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大慶油田當工人(1965年投奔他們大爺去的大慶)。金成國的大哥1961年到大慶油田當了採油工人,他家的那兩間半房子一直閒置著。知青們來到後,七名男知青就住在了金隊長的大哥家,六名女知青分成兩組借住在兩戶社員家中。

金隊長大哥家的房子共有兩間半,靠西頭半間房子是廚房,中間的大房子算是臥室,房子裡搭建了一鋪地炕(滿地都是炕)。這間房子說是臥室,其實功能很多,有人來串門,要脫鞋上炕,這間房子就成了客廳,吃飯要在地炕上擺炕桌,這間房子又成了餐廳。總之,生活起居就是這一間房子。東頭那間房子放糧食等雜物,算作倉庫。

在石井三隊,朝鮮族家的房子基本都是這種結構,滿屋都是地炕,廚房的灶坑在地平面以下,燒火做飯要下到灶坑裡去。有的家是兩間屋子裡搭建了一鋪通炕,炕中間用木製拉門間並開,就形成了兩個獨立空間。

王連才他們剛住進這棟房子時,感覺非常彆扭,燒火做飯要跳坑,晚上躺在地上睡覺,根本沒有東北那種火炕的感覺,就像在地上打地鋪。漸漸地,大家都喜歡上了這樣的住房,房屋顯得空間很大,屋裡又很暖和,把鞋脫在外屋地(廚房),也乾淨衛生。

石井大隊三面環山,山雖然都不高大險峻,但樹木和植被覆蓋率較好,山腳下都是灌木叢,燒柴很方便,一個人上山打幾天柴,就能燒好幾個月。王連才他們安頓好休息了兩天,就跟著金隊長上山打柴了,金隊長用隊裡的牛車給知青們拉了三天柴,院子裡就堆滿了,足夠燒小半年的。

備足了燒柴,從公社糧站領回了國庫供應糧,也置辦齊了鍋碗瓢盆等一應生活用品,知青們的吃住問題基本解決了。因為當時沒有什麼蔬菜,當地老鄉也是天天大餅子或窩窩頭就鹹菜,很少有菜吃。金隊長為了解決知青們的吃菜問題,他把家裡的酸菜和鹹菜給知青們端來了半盆,還把家裡的一點乾菜和菜窖裡的幾個水蘿蔔也都給知青們拿來了。隊裡的社員們也都自發地給知青送鹹菜送酸菜,他們寧肯自己不吃,也不想讓大城市來的知青受委屈。對於金隊長和鄉親們的關愛和幫助,知青們都感動不已,謹記在心中。

剛開始是金隊長的媳婦幫教知青們燒火做飯,她耐心教知青們燒火,告訴知青們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著灶坑裡的木柴全部燃盡了才能睡覺,防止木柴燃燒不好倒煙引起煤煙中毒。還告訴知青們天氣冷了就多燒一些木柴,天氣暖和時就少燒一些,可根據天氣變化自行調節。金隊長的媳婦不太會蒸窩頭,但她會熬大碴子粥,會熬大醬湯,會醃朝鮮族風味的鹹菜。在金隊長媳婦的幫教下,知青們很快就學會了燒炕做飯,也學會了熬大碴子粥燉酸菜。看知青們能夠獨立做飯了,金隊長的媳婦就不來幫教知青們了。

知青們剛學會了打柴和燒炕做飯,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生產就開始了。用拿筆桿子的手去使用農具,王連才他們還真不適應。勞動的第一天是從牛棚往村外的旱田挑糞,女知青們不會挑擔子,就兩個人用大筐抬糞,抬著一百多斤的大筐走三里多路,壓的肩膀生疼。一天下來,知青們的肩膀都壓腫了,腳底也磨起了水泡,那種勞動的苦累簡直就是一種煎熬,有兩名女知青累哭了好幾次。看知青們剛開始參加生產勞動有點不適應,金隊長儘量讓知青們幹一些輕鬆的農活,還鼓勵他們堅持下去,慢慢習慣了就好了。

春耕春播很累,秋收也不輕鬆,好在經歷了春耕春播的勞動鍛鍊,等到秋收的時候,知青們也就不那麼懼怕勞動了,他們已漸漸學會了使用各種農具,也漸漸適應了東北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

知青往事:在東北插隊時的第一個除夕夜,他的被褥烙糊了

時間過得很快,似乎就在轉眼間,大半年的時間就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瞬消失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在不經意間就悄悄來臨了,知青們迎來了在東北插隊落戶的第一個春節。

老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話說得很道理,不能回家過年,對於十六七歲的上海知青來說,那種思念親人,想念家鄉的心情很難用語言表達,特別是那幾個女知青,還沒到春節就開始哭鼻子了,她們想家了。

金成國隊長雖然是朝鮮族,可他很細心,也懂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他怕知青們過年時想家,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金隊長和他媳婦就把女知青也都叫到了男知青們居住的地方,讓大家一起歡度新春佳節。為了讓知青們過節能吃得好一些,金隊長冒著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冷天氣,到林子裡套了幾隻野兔,到江面鑿開厚厚的冰面撈了不少小魚,還把自己家養的大公雞殺了犒勞知青們。

那頓年夜飯擺了兩桌,弄了七八個菜,金隊長的媳婦還和知青們一起包了餃子,蒸了土豆麵辣味蒸餃。據王連才回憶,那頓年夜飯是他人生中最難忘記的一頓年夜飯,特別是酸辣的小魚湯的味道,他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是他有生以來享用過的最美的美味。

吃過年夜飯,金隊長用生硬的漢族話給知青們講了一個笑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金隊長的媳婦唱了兩首朝鮮語歌曲,還跳了朝鮮族舞蹈,並邀請知青們和她一起跳舞,到了很晚,金隊長兩口子才回家去了。

送走金隊長兩口子回到屋裡,大家都凍得瑟瑟發抖,那天晚上的氣溫達到了零下三十一度。回到屋裡,王連才就跳到灶坑,把劈柴填滿了灶膛。

金隊長兩口子回家了,大家也熱鬧不起來了,女知青就提出了一個建議,大家分組打撲克,熬個通宵,迎接新年。

大家分成三組開始打撲克,王連才不喜歡打撲克,他就自告奮勇為大家服務,專職蹲在灶坑裡燒火,誰口渴了,他就端上一碗水。那個除夕夜,十三名上海知青聚在一起,在祖國的東北過了一個祥和的新春佳節。

後半夜的時候,一位女知青總說有一股糊味,像是棉布燃燒的氣味。大家都看自己的衣服,都擔心是不是自己的衣服燒著了,因為一間屋子裡點著三盞煤油燈。看看大家的衣服都沒事,王連才趕忙跑到廚房跳進灶坑,灶坑裡也沒問題,灶膛裡的火已經熄滅了。

回到屋裡,看看垛在炕頭的那一摞被褥,王連才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難聞的糊味就是從被子下面傳出來的。他趕緊把被褥抱開,最下面的被褥已經冒煙了。沒顧上多想,王連才跑到廚房,端來半盆水就澆在了冒煙的被褥上。

大家各自把自己的被褥抱到炕梢,燒焦冒煙的被褥不是別人的,正是王連才的。褥子基本報廢了,被子的一頭燒出了一個像毛巾形狀大小窟窿。看著自己被燒焦的被褥,王連才欲哭無淚,沒有被褥,以後咋睡覺啊。

出現了這樣的突發事件,知青們也沒心思打撲克了,大家安慰了一下王連才,女知青們就依偎在一起打起盹來,男知青們也和衣趴在被褥上打開了呼嚕。那一夜,王連才是徹夜未眠,他一直在心疼自己的被褥,那可是裡表全新的被褥,棉絮也是全新的。

第二天快中午的時候,金隊長的媳婦來到了知青們居住的地方,知青們剛起床。看到了王連才燒壞的被褥,金隊長的媳婦安慰了一下王連才,抱著王連才的被子就回家了。

吃晚飯的時候,金隊長兩口子又來到了知青們居住的地方,金隊長抱著一床被褥,被子是燒壞的那床被子,已經修補好了。褥子是金隊長家的,雖然不是新的,但很乾淨。接過金隊長抱著的被褥,王連才鼻子一酸,眼淚不由自主地溢位了眼眶。他啥也沒說,深深給金隊長兩口子鞠了一躬。

知青往事:在東北插隊時的第一個除夕夜,他的被褥烙糊了

時隔這麼多年,王連才至今難忘在東北插隊落戶時的第一個除夕夜,他更忘不了像父母一樣善良慈愛的金隊長兩口子,在東北插隊落戶的那段生活經歷,王連才說他會謹記一輩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