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大師”的熔鍊之路

李國華(左)在檢測砂芯尺寸。 (李仁輝 攝)

李國華是玉柴集團的一名鑄造工人。24年來,他紮根在鑄造現場,用無數個通宵達旦的堅持,在大型鑄件及輕量化、高強度、薄壁類鑄造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掌握了無模快速成型鑄造技術、自硬呋喃樹脂造型技術等多項技術,獲得了國家級“中國鑄造大工匠”“全國優秀班長”“全國鑄造工人操作技術能手”“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玉林工匠”等榮譽。以他名字命名的“李國華技能大師工作室”榮獲2019年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在一線中錘鍊鑄造功夫

1996年,李國華技校畢業剛進入玉柴工作時,就堅守在最苦、最累、最髒但又最重要的鑄造崗位。剛進入鑄造缸蓋車間時,正是裝置除錯階段,也面臨著崗位員工新舊交替的緊張時期,這不得不要求他們新來的實習生儘快熟悉上手甚至獨立上崗。

面對鑄造第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其精密的儀器、繁瑣的專案和大大小小的裝置,想要運用自己專業技術知識大展拳腳的李國華,彷彿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無從下手。這種無形的壓力和崗位需求的緊迫感讓李國華充滿了學習和進步的動力,自此起,李國華特別留意師傅們的每一次操作,把聽、看、問來的東西都記在本子上反覆琢磨,甚至做夢都夢到自己在操作裝置。

“在下鑄件崗位學習時,鑄件翻轉過程中,氣孔針像電視裡的飛鏢一樣向我們飛來,當時是比較苦惱的,一個作業下來把褲子都戳破了。不過不怕,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不,我們自己做了一個擋板,‘飛鏢’可濺不到我們身上了。”李國華從未想過放棄,從單機結構、工作機理再到故障分析,有紮實鑄造基礎知識的他僅半年便掌握了缸蓋車間造型線所有崗位操作技能。

在平日的工作中,李國華時刻保持激昂的“鬥志”,他每天與砂子、塗料打交道,苦心磨練,用高技能成就他精彩的人生。他先後提煉了“以砂治砂”砂芯緊固操作法、砂芯“無縫駁接”操作法、“泡沫排氣”“懸空砂芯固定法”等多項絕活,這些絕活被廣泛運用到各種鑄件的生產製造中,為生產效率、鑄件質量的提升及鑄件成本的降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創造中實現價值

2014年,李國華透過廣西外國專家局選拔,獲得到德國鑄造材料研究所培訓的機會。在回到崗位後,他運用精細化對比試驗的方法,探索出一套適合玉柴的自硬型呋喃樹脂造型作業工藝,成功應用於玉柴當時第一條自硬呋喃樹脂造型工藝生產線的建設,為後來各大型鑄件的製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大縮短了玉柴鑄造工藝水平與國際先進鑄造企業水平的差距。

2015年,李國華擔任大型鑄件現場鑄造操作技能帶頭人,鑽研及總結操作方法,提高了員工操作技能;設計製造工裝提升產品質量,從地上作業升級到線上生產。大型鑄件生產線建成後,李國華被聘任為第一任班長,把手工作業特殊技能轉為線上生產的普通技能。在與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聯合開展智慧化專案中,李國華參與裝置改造,提高裝置精度,同時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生產效率從6臺/天提升到65臺/天,大型鑄件生產線累計量產3個系列8個產品,並帶領團隊鑄造12VC/16VC/20VC首臺樣機,兩款機型入選國家“重點專案”序列。按德國M公司標準,成功鑄造12V/16/20V氣缸體毛坯樣機,其中20V氣缸體毛坯尺寸獲得德國公司合格認證,拓寬了國際商業合作業務,為玉柴船電動力業務從低份額掘進,一舉成為國內船電動力行業標杆企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如今,李國華依舊奔走在玉柴新品開發的繁忙工作中。工作之餘,他注重於延續與傳承,充分用好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鑄造員工培訓基地、鑄造工種手工造型實訓基地等有利資源,義務為工人設點開班、收徒授藝,所帶的徒弟有6人已成長為鑄造技師,有12人取得高階工資格,有7人已走上班組長崗位,成為鑄造生產線上的技能骨幹、排頭兵。工作室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高技能人才,含2名中國鑄造大工匠、2名全國鑄造工人技術操作能手,立項高技能人才成果專案12個,取得經效益超1500萬元。

鑄造是國家的基礎工業,李國華以“強於困難、勇於追求、敢於奪魁、樂於奉獻”的玉柴精神,積極投身於祖國的鑄造事業。

原標題:“鑄造大師”的熔鍊之路——記玉柴集團鑄造工種技能大師李國華

(責任編輯:鍾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