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徹底地離開,就必須全情徹底投入一次

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有時真的是令人生厭。哪怕你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行動是理所當然的,但偏偏總是會有一種被束縛的感覺,生活中好像有一條你看不見的線,時刻都在控制著你的行動。

一直以來,A小姐的人生目標就是擺脫束縛,得到自由。因此,她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允許自己依賴別人,或是隨隨便便接受他人的幫助。對於最容易讓人產生羈絆的父母,她也儘可能地不要他們幫忙,這是她從高中時代開始就牢記在心的。大學時代,她就靠著獎學金和做小時工,完全自力更生了。

想如此不留餘地,是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的,而且還需要一定的能力,A小姐做到了。大學畢業以後就職,工作上也非常出色。即便是在職場裡,她也不想被奇怪的人際關係束縛。因此,對於自己的工作,她總是儘可能地單獨完成。

她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所以在職場裡受人關注也是很自然的事。很快,她開始戀愛了。然而不知道為什麼,與戀人的關係進展得卻並不順利。A小姐想要大步靠近的時候,戀人就變得冷淡;戀人接近的時候,A小姐卻意興闌珊了。對兩個人關係起了決定性破壞作用的,是在A小姐把戀人介紹給自己的父母后,母親的一句“總覺得那個人不夠有男人味”。被母親這麼一說,A小姐就也覺得確實如此,熱度一下子就消退了。

A小姐急轉直下的態度令身邊的人震驚不已——他們倆明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啊。最讓朋友們感到驚訝的是,本來應該很獨立的A小姐,竟然輕而易舉地被母親的意見撼動了。

有時很讓人驚訝,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過於勉強地掙脫束縛,但結果只是獲得表面的獨立,卻不知不覺地被更深層次的問題糾纏,或是自己也對某些事糾纏不放。

正因為如此,這樣的人才無法與他人建立起恰當的人際關係。要麼就突然靠近,要麼就會在沒必要決裂的時候急著和對方一刀兩斷,把事情搞成一團亂麻。本來應該已經獨立了,可母親的影響卻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現。

要想徹底地離開,就必須全情徹底投入一次

要知道,

要想徹底地離開,就必須全情徹底投入一次。

這並不僅限於人際關係,即便是興趣愛好也一樣。只有痛痛快快地沉浸一次,才能切斷依賴。要是做得不夠徹底,就總會有戀戀不捨的依賴。

不過,這種全情投入的沉浸和溺水可不一樣,溺水的人會胡亂地到處亂抓求救,然而卻怎麼都離不可。小孩子熱衷於遊戲機的時候,讓他完全沉浸其中,這也是能讓他離開遊戲機的一種好方法。不過,父母嘴上說著隨便你玩,可卻表現出反常情緒,或是焦躁不已,這可算不上是讓他全情投入。但是,如果讓孩子隨便愛怎麼樣就怎麼樣,父母採取事不關己的態度,這說不定也會讓孩子溺水——當然,也有特別優秀的孩子,即便是父母毫不干涉,他們自己或許也能主動遠離。不過,通常來說,允許他沉浸其中,就必須對孩子保持信任。

有些人並不瞭解這些,就像我們例子裡的A小姐一樣,還以為越是能避免投入,就越是能容易地脫身不受傷害。因為沒有過沉浸的體驗,所以那些以沉浸體驗為基礎的對人與人、人與物之間距離的衡量,對他們來說就變得非常困難。而且,他們還會再不知不覺中,對不會發生沉浸的關係產生期待,把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

小時候充分體驗過“對母愛的沉浸”的人是幸福的。不過,即便沒有那樣的體驗,人類也可以在其後的人際關係或是在其他關係裡得到沉浸體驗。這些與人的個性形成有很大的關係,是人創造力的源泉。

沉浸其中與溺水非常像,也會伴有恐懼感。而且,也並非沒有瀕臨溺死邊緣的沉浸。不過,要是對沉浸沒有充分體驗的話,就沒辦法邁向下一個階段。我覺得,對於真正想要體驗沉浸的人來說,超越恐懼體驗這一點本身,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