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錢鍾書代表作《圍城》裡有這麼一句話:“婚姻是一座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想進去。”這句話被蘇文紈說出口,語氣帶有些玩笑意味。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會貫穿一本書的始終。

相對於這句人盡皆知的名言,我更喜歡方鴻漸描述趙辛楣對未婚妻態度的那句話。

“他對她也許不過像自己對柔嘉,可見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了。”

如果把婚姻比作圍城這句話看作是小說的軀殼,那麼描述二人婚姻的這句話,更像是小說的靈魂。

就像在結婚前,身心所有的愛都已浪費在妻子之前的人身上。但這些愛無一例外都成為空中樓閣,白白讓人消耗光陰。

可付出的愛又好像不會自己回來般,牢牢定格在那些人身上,最終給予妻子的不過是可憐的一部分。

這個論點殘酷而現實,讓很多人很難反駁。儘管內心不願意承認,但現實總是在提醒著更多人,這個結論出現於心髒旁,就像一隻無形的大手般,狠狠攥緊。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我不得不提出一個難以讓人回答的問題:與你結婚的人是否為你所愛?

是或否無關緊要,婚姻與愛情並非一言兩語能夠說清。我始終相信,能夠把彼此一生交給對方的人,在另一種程度上早已跨越愛情的意義。

但婚姻也並非人們所想的那般只是一種責任,是年齡合適後,所必須擔負的義務。

毫無疑問,與你結婚的那個人必然是最合適的人。你所愛的那個人,並不一定適合結婚。

對已經品嚐過愛情滋味,跨越種種困難與對方結婚的已婚人士來說便是這樣,而對未婚人士來說,則需要在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是否已把握住與愛的人結婚的機會。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透過《圍城》,述說真實婚姻

方鴻漸與孫柔嘉的結合,讓人有種突兀感。他們訂婚前並未有太多交集,愛情這種事物甚至搜尋不到產生過得隻言片語,充其量只是在漂泊途中,互相產生的些許好感。

我更相信他們是一對身處異鄉的朋友。但在人為逼迫和誤解下,方鴻漸與孫柔嘉不得不立即訂婚,答應同事請他們吃飯。

如果硬要為這種突兀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我想他們不過是漸進的好感慢慢累積,由量跨越質的變化,最終在婚姻面前勉強做到不拒絕。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一:關於方鴻漸與孫柔嘉結合的看法

除此之外有另一種說法:孫柔嘉和方鴻漸在輪船上共處時的一個夜晚,方漸鴻看著孫柔嘉熟睡的臉,讓她瞬間臉紅。在這一刻,愛情就已產生於孫柔嘉體內。

在大學當老師的那段時間,雖說他們沒有過多接觸,但方鴻漸卻在逐漸走進孫柔嘉為他精心製造的陷阱中,最終計成,孫柔嘉擁有方鴻漸。

對於這種說法,我是持否定態度的,從頭到尾,孫柔嘉更加在意的是叔叔“趙辛楣”,臉紅不過是男女共處時害羞的反應。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從邏輯上說,孫柔嘉是一位普通大學生,如果奔波千里只是為跟隨趙辛楣去三閭大學做一個助教,這未免有點說不過去。

更何況,孫柔嘉的姑姑是紗廠的人事主任,以她的學歷,完全可以在姑姑手下謀一份不錯的工作。當方鴻漸與孫柔嘉從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後,孫柔嘉以最快的速度追隨姑姑,穩定工作足以說明這一點。

並且,和方鴻漸訂婚後,她對叔叔“趙辛楣”完全是一副生人勿進的模樣,不想去觸碰關於他的一切,並且勸說方鴻漸不要和他有太多來往。

這一切,都暴露出孫柔嘉最初的目標是趙辛楣,當希望落空後,轉而將目標放在了方鴻漸身上。婚姻不需要有太多愛,只需要互相不討厭就足夠。隨著二人越來越熟悉,在孫柔嘉找不到任何能成為趙辛楣愛人的機會下,趁機成功與方鴻漸結合。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二:用僅剩的愛去支撐一生,是最大的諷刺

錢老在《圍城》的序中說:“在這本書裡,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角色當然是虛構的,但是有考據癖的人也當然不肯錯過索隱的機會、放棄附會的權力的。”

我或多或少帶有些“考據癖”,也很不巧,在生活中發現了無數個“方鴻漸”。故而才會有開頭那一問:與你結婚的人是否為你所愛?

方鴻漸類似於很多人,認為還年輕;認為有不可阻擋的才華;同樣認為有無數個愛一個人或被一個人愛的機會。

而當宜婚年齡到來,才發現靈魂中有固定份額的愛早已消耗在一個個不可能的人身上,留給真正陪伴自己走過一生的人的愛,只有僥倖遺留下來的那一部分。

而諷刺的是,這僥倖遺留下來的愛,卻支撐著夫妻二人走過一生。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我沒有去反諷這樣的夫妻,因為他們之間的婚姻遠比想象的要精彩。失去後才懂得珍惜,那唯一剩下的愛,勝過之前浪費過的愛千萬倍。

當夫妻在婚姻中產生超越愛情,類似於親情的情感,做到生死相依時,那麼這樣的夫妻無人能夠拆散,他們彼此將共同托起婚姻,不容褻瀆。

但我想,如果在最合適的時間,把最好的那份愛交給最適合的那個人,是否能夠避免浪費有限的時間,無謂的感慨?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三:關於方漸鴻、蘇文紈、唐曉芙、趙辛楣四人的看法

《圍城》中諷刺意味很濃,方鴻漸之前愛著唐曉芙,蘇文紈卻愛著方鴻漸,世家公子趙辛楣把所有的愛給了蘇文紈。

局中人總容易看不清局面,又或許方鴻漸身上始終存在優柔寡斷的缺陷。愛的不夠激烈,斷又斷的像人身上起了一層痱子,總是想伸出手去撓。

唐曉芙和方鴻漸在我看來,有很大的機會在一起,透過日常相處,他們之間隱隱約約產生了愛。

但方鴻漸和蘇文紈的關係卻說不清道不明。他知道蘇文紈愛他,但與她獨處時,既怕說出真相傷到蘇文紈,又害怕不說會加深蘇文紈的誤解。內心種種矛盾產生激烈衝突,方鴻漸只會一拖再拖,去躲避這個終將面對的問題。

唐曉芙不知表姐喜歡方鴻漸,只當是普通朋友。而方鴻漸從沒提起此事,將她們蒙入鼓中。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真相大白後,方鴻漸把愛浪費在唐曉芙身上,蘇文紈也愛錯了人。在這段感情中充當路人的趙辛楣,一腔愛意也付諸東流。

蘇文紈最終經父母介紹嫁給了沒有愛過的曹元郎,唐曉芙最終離開那片傷心地。方鴻漸與趙辛楣一無所得,從之前的針鋒相對變為惺惺相惜。

事情好似已經結束,但留下的印痕始終無法消除。趙辛楣在三閭大學對王處厚的太太產生不可抑制的好感,只因他在汪太太身上發現與蘇文紈的共同點。被人發現夜下共處後,索性離開三閭大學。

而方鴻漸也因此,與孫柔嘉成功訂婚。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我在書中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無論把多麼豐富的愛給予一個人,一旦這份愛沒有得到回報,那麼與曾經愛的人有關的一切都會讓人產生擁有的慾望,一如趙辛楣喜歡汪太太。而當曾愛過的人讓人感覺能夠輕鬆擁入懷抱,那麼必然會做出拒絕的行為。

停止發展的愛,已經和本人的聯絡切開。愛曾愛過的人的一切,不過愛的是曾經沒有擁有的執念,而當這種已經沒有聯絡的愛想要和拋棄它的人重新建立聯絡,那麼本體會在瞬間做出拒絕的迴應。

這便是愛情的唯一性,分割出去的愛一旦停止發展,那麼自身只會著重於僅存的愛。僅存的愛是唯一的,它只能給予一人,與本身失去聯絡的愛就像過期食品般,包裝依舊好看,但卻不能將它吞入腹中。

趙辛楣再遇蘇文紈,他感到蘇文紈屢屢釋放的好感,於是常備未婚妻照片在胸口口袋,以便應對不測。藉此觀望當下許多男女,他們在遇到和趙辛楣同樣的處境時,未嘗不會達到跨越時空的共識。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四:時刻做好結婚準備,才不會被扼住咽喉

由此說來,那份僅存的愛值得更多人珍惜。但在這其中,人們又容易出現一個很難躲避的問題。

“機會永遠留給有機會的人”,這句話重要的不是“機會”,而是“準備”。但很少有人會某一件事,某一個人做充足準備。

就像婚姻,到來的速度之外往往讓人瞠目結舌,以至於結婚後,還處於驚詫的狀態中無法清醒。

永遠認為自己有很多機會,認為還夠年輕,認為不必把全部賭注壓在一個人身上是那些人的通病。這也不是憂患於未然,而是投機倒把。

像趕鴨子上架般,完成一個個人生必須經歷的事情,被逼做出一個個選擇。

待到反應過來,無一不為逝去的年華,逝去的人或物後悔。進入婚姻的圍城後,感慨道:“婚姻是座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圍城》:與你結婚的,或許並非為你所愛

矯揉做作,自以為很高尚,自以為做出極大犧牲,像方鴻漸那樣一生深陷於城中無法自拔,像蘇文紈那樣爬在牆頭憧憬外面景色。卻永遠不知道,婚姻沒有圍城之說,讓人感到的窒息的,不過是親手扼住自己的咽喉。

由此而發出的沙啞的囈語,在我看來,是世界上最難聽的聲音,

我並不是想顯擺自己的獨具一格,我只是闡述一個觀點:永遠不要認為自己還有機會,心裡要做好迎接婚姻的準備。

僅存的那份愛永遠屬於陪伴你一生的那個人,而在一切發生前,要把握住每一次機會,把原本扼在喉間的那隻手放在彼此手中,共同欣賞一生中最絢麗的場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