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的婚俗竟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平人覺得新鮮吧

中國從歷史上就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國家,且各民族均有各自的婚禮風俗和特點。以河南為代表的中原民間傳統婚俗甚為繁雜。它是由封建婚嫁禮儀的“六禮”演變而來的。“六禮”起源於周朝,《禮記》記述當時應循的婚姻程式為:“納采”(請人提親)、“問名”、“納吉”(男方卜吉,女方認婚)、“納徵”(下禮落定)、“請期”(商定婚期)、“迎親”(迎接新娘),此為“六禮”,也是最早的婚姻禮儀。其後兩千餘年,“六禮”雖有變異,但萬變不離其宗,現今各地的婚儀中都依然可見其影子。西平縣古為西陵國,是先蠶嫘祖的故里。千百年來,形成一整套的儀式——西平婚俗。

說媒。由媒人(紅娘)牽線,雙方同意後,選一合適地方,由媒人領著年輕男女雙方相互交換禮物(手帕或其他),男方手帕內包有錢(多少不止),稱“見面禮”。

西平的婚俗竟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平人覺得新鮮吧

彩禮。雙方同意後,男方要給女方送些彩禮,也有女方給男方送的,作為結親禮物。

西平的婚俗竟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平人覺得新鮮吧

送好。男方結婚前由長輩提禮物到女家商量,把事先選定的吉利之日告訴對方父老,雙親同意即可。

娶親。娶親即結婚。舊時窮富操辦不一,窮有徒步走,不請客送禮。富有騎馬坐轎、大操大辦。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至1966年,村民辦喜事婚事有坐車的、也有徒步者。1966年至1970年,大部分娶親都是步行。1970年至1985年,有用四輪拖拉機、汽車、馬車娶親的。娶前,要先到女家“過禮”,男方二至三人挑著餜子、豬肉、菸酒。婚車上有公雞、母雞一對,坐有押車兒童、貼帖人,車上放有花被子。貼帖人逢“十”字街放炮,並帶一紅紙條,寫“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太公貼”。娶回後,入洞房拜天地。

西平的婚俗竟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平人覺得新鮮吧

出嫁。女方出嫁,孃家要做嫁妝,窮富不同。1950年至1965年,本鄉姑娘出嫁送舊式櫃子、椅子、盆架。1966年至1970年,有陪送拾糞籃子和鐵鍁的。1970年至1985年,有陪送大立櫃、腳踏車、縫紉機、三鬥桌、沙發、茶几等幾大件。

西平的婚俗竟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平人覺得新鮮吧

報喜。男女婚後生了孩子,男方要攜帶禮品和雞子到女方孃家報喜。生男孩“大喜”,抱只公雞;生女孩“小喜”,抱只母雞。按“八天羅漢,九天仙女”的俗言設宴待客。

西平的婚俗竟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平人覺得新鮮吧

送祝米(也稱送竹簚,吃麵條。以前都是用竹籃在下面放些麥子或玉米,上面放些雞蛋,左鄰右舍用升子送雞蛋,有的還在雞蛋上點個紅點等習俗——筆者注)。女方孃家得到“報喜”資訊後,集結本門親屬、老婦乘車(馬車或拖車),挑著雞蛋、油條、穀米、白麵、花布等去“送祝米”。男方本村村民及親戚也來賀喜“送祝米”。女方孃家來人看嬰兒,要給“見面禮”3至5元。新娘在月子內,忌吃生食、冷硬雜糧和煳飯、剩饃,忌洗髮、洗澡。不得走親串門,不能在他人院落上隨便走動,若犯忌,即“撲”了人家。

2011年7月,西平婚禮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茶餘飯後 · 在你身邊

頂部